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可记得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宁王?他可是明朝最悲催的王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00
转发:0
评论:0
可记得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宁王?他可是明朝最悲催的王爷,唐伯虎是很悲催的一个人,历史上真实的他只娶了两任老婆,而且穷困潦倒。没想到被
   唐伯虎是很悲催的一个人,历史上真实的他只娶了两任老婆,而且穷困潦倒。没想到被冯梦龙打造成风流公子,留下“点秋香”之类的趣故事,完全对不起他艰苦的真实生活。

  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小说,说到唐伯虎总是会带上造反的宁王。作为明朝造反失败王爷,他真正的克星是明朝神一般的存在——王阳明。

  明朝“一哥”王阳明是如何将宁王朱宸濠的造反事业成功“拖累”的呢?

  一:悲催王爷

  如果说看中最冤的是建文帝,那第二冤屈就是第一任宁王朱权。作为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年仅十五岁的他就被老爹打发到蒙古去守边疆。

  后来建文帝登基,无论四哥朱棣怎么想,朱权还不想“欺负”自己的大侄子。可是他实在太招眼了,手里握着朵颜三卫这等战力强劲的蒙古骑兵部队,任谁都不会轻易绕过他。

  于是朱棣在十七弟家游玩了一个月,蒙古部下就被策反了,不想造反的朱权被强架着和四哥绑在一起。可是造着造着反就造成了,打着打着四哥就成皇帝。之前自己的部下和战友全成了功臣,该升的升,该赏的赏。

  可是只有朱权自己,地位升无可升,财物赏无可赏。那我回家吧。四哥微微一笑:不行!

  那我去江南水乡颐养天年。还是不行!

  那我怎么办?去江西南昌吧!

  于是靖难之役的大功臣,被打发到江西。那个地方不说风水不说民风,起码四面都是朱棣的眼睛在看着自己。郁郁寡欢之中,朱权撒手人寰,留下一腔积怨由自己的后代朱宸濠帮忙发泄。

  同样不爽的还有王阳明,作为内心光明的一代思想家因为看不惯刘瑾专权而被贬斥。后蒙兵部尚书王琼赏识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但是这个升迁是有代价的,王阳明的职责包括巡抚江西、福建境内的几个州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里有叛乱。

  二:阳明除匪

  正德十二年,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一带盗贼蜂拥而起,陈曰能、高快马、龚福全等人占山为王,谢志山、池仲容干脆攻占了县城。

  这些山贼踪迹飘忽、无章可循,官兵剿不能剿、平不能平,颇为头疼。巡抚文森看到匪患不可治干脆称病不办公,一副“天塌下来爱砸死谁就砸死谁”的心态。

  这个当口,王阳明的升迁意味着他必须进山剿匪。当时盗贼之所以猖獗,是由于当地很多乡民为其报信,甚至军队中都有其卧底。所以每次军队组织进攻,山匪就提前得到风声,以至于每每扑空。

  找到关键所在的王阳明先从清除内奸入手。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县衙内有个老吏一直将官府的信息报给山贼。经过一番审问,王阳明没有贸然以通敌罪杀了老吏,而是免除了其死罪,给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老吏被策反,开始将山贼的动态报给王阳明。这下起到了好效果,山贼的情报为军事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之后,王阳明撇弃掉当地兵丁,从广东福建一线调兵进剿,一战攻破匪寨四十余个,斩杀七千多。

  接着,大军转向赣州。看到官军势大,卢珂、郑志高这种势力小的望风而降,只剩下池仲容这最大的一股。同伴的投降让池仲容非常生气,他对手下说与卢珂、郑志高之流不共戴天。

  敏锐捕捉到这一点的王阳明故意责打疏远卢珂等人,然后派人给池仲容送去礼物,摆出和谈的架势。将信将疑的池仲容带着几个手下以答谢为名去就见王阳明。

  王阳明知道对方已经上当,然后假装很生气地说:“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大家却不敢来,是不相信我吗?”说着将池仲容一行引入祥符宫盛情款待。这样的动作让池仲容十分感动,慢慢放松了警惕,当他的手下聚拢在一起的时候,大军围而歼之,彻底清除了江西福建交界的匪患。

  三:破除叛乱

  宁王朱宸濠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终于起兵造反了。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攻占南京称帝。

  王阳明发现如果叛军从江西顺长江而下,很容易在南京爆发战斗,这样对经济和政治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可是起初他手下的队伍并没有多少,如果硬碰硬的话胜算并不高。

  思维异于常人的王阳明决定,不和宁王打,只让宁王晚些打。他先放出风声,说朝廷已经组织兵勇十六万前来剿匪。然后对李士实、刘养正分别写信,用蜡丸包好送出,却故意被宁王的人截获。

  这两人是朱宸濠身边的智囊,已经在“南昌政府”中封为权相了。在信中,王阳明对他们投诚的想法表示赞同,然后催促他们立即发兵东下。

  对书信内容将信将疑的宁王找李士实、刘养正商量下一步计划,李、刘异口同声地要求其尽快率兵攻打南京。这与密信中的内容完全一致!如此说明他们一定是与朝廷暗中勾结,怂恿自己出兵了。于是朱宸濠产生疑心,不仅停止了进攻南京的计划,而且对此二人失去信任。

  半个月之后,按兵不动的宁王发现根本就没有官军来打自己,这才明白上了当。于是急急忙忙率领六万大军按照原来的计划袭击南京。

  王阳明发现南昌守军极少,于是召集部下奇袭南昌。南昌被顺利收复,王阳明料到宁王一定会回救,于是在沿途设置伏兵。果不其然,朱宸濠听到大本营丢失立即率兵回防,在路上被伏兵杀了个措手不及,自己以及李士实、刘养正全被活捉。

  “宁王之乱”就此彻底平息。后面不平静的便是正德皇帝一行的胡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最悲催的王爷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最终惨死
泱泱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中间诞生的王爷自然也不计其数,在明朝,有这样的一位王爷,从青年的时候就想做皇帝,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还被活活烤死在了铜钟里。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一一汉王朱高煦。汉王朱高煦身高八尺,面冠如玉,相貌出众。他不仅长得帅,还是朱棣军事上的得力助手,深得朱棣的喜爱。朱棣在夺取自己侄子朱允炆江山的时候,曾在南京浦子口城被朱允炆军击败,危在旦夕。就在这时,朱高煦率军赶到救了朱棣的性命,之后屡次率军打败建文军队,帮助朱棣取得皇位。网络配图朱高煦前期的表现堪称完美,但是他败就败在了自己排行老二。自古以来皇帝立太子大都是嫡子,朱高煦很可怜,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叫朱高炽,朱棣虽然很喜欢朱高煦,但是综合了大臣的意见还是把朱高炽立为了太子。从此朱高煦就开始走了下坡路。朱高炽身体状况不好而且是个瘸子,只因为他比朱高煦先来到这个世界,所以他获得了顺位继承权。朱高煦心中自然是不服的,他开始了自...
· 商朝最悲催的太子,出生太早错失王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微子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自从大禹开创了家天制之后,王位的继承,基本都是从众多儿子中挑选出长子来做下一任帝王的。夏朝如此,商朝出现过100多年的“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的混合继承制度。到了后世也基本如此,不过也难免频繁出现“废长立幼”的桥段。著名的秦始皇不就是废了扶苏,而立幼子胡亥么。然而在商末时期,有这样一位太子,他竟然因为早出生了几年,便错失了继承王位的机会,他就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商朝君主帝乙在选择后继之君的时候,本来是首选长子子启的,子启的同母弟弟中衍和帝辛都应该排除在继位名单之外。然而在帝乙与众大臣们商议太子人选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其中一位大臣翻出了子启的出生年月,说他出生的时候,其生母还是商君帝乙的妃子,当然也包括老二中衍在内。所谓子凭母贵,他们二人的身份自然就要比后来以王后之尊才生下的帝辛要低一个等级。自然因此身份问...
· 寿宁公主是谁?为什么说寿宁公主的驸马可能是历史上最悲催的驸马
朱轩媁,明朝寿宁公主,明神宗第七女,明恭宗的同母妹妹,姿色娇艳。母亲是郑贵妃。万历二十七年,公主下嫁冉兴让,嫁妆丰厚,远胜其他公主。明神宗非常疼爱这个女儿,命其每五日都来上朝,恩赐远胜过其他女儿。崇祯末年,洛阳失守,明思宗命驸马冉兴让与王裕民、给事中叶高标到河北慰问福王世子(即后来的南明弘光帝)。崇祯十六年,寿宁公主薨,年五十岁。明朝灭亡时,驸马冉兴让被大顺军抓去严刑拷打,公主的遗产全部被没收,驸马冉兴让悲愤自缢而死。说起嬷嬷,人们都没有好印象,记忆最深刻的可能就是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了,一言不合就扎针,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翻翻史书,早在容嬷嬷之前,还有个梁嬷嬷,一点不比容嬷嬷差,而且人家还給驸马爷吓到萎靡不振。明神宗朱翊钧最宠爱的女儿是寿宁公主,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寿宁公主是郑贵妃所生,俩人都很喜欢这个女儿。到了女儿寿宁公主出嫁的时候,明神宗规定,女儿五天之内必须回一趟娘家,如果女儿有...
· 为何说唐文宗是中晚唐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文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值得后世的我们去不断追忆的时代。因为,华夏文化在那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唐朝并非只有盛世,历史上的唐王朝朝实际上也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败,这段衰败便是中晚唐时期。在这段衰败的历史时期中,唐朝皇帝所要面对的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细数唐玄宗之后的中晚唐皇帝,我们便能发现,这中间最为悲催的莫过于唐文宗李昂。公元826年,李昂顺利的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宝座,即为唐文宗。实际上,在继位之前,唐文宗便力求重振唐王朝的权威,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帝在藩时,喜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滋。”可见,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时代之中,唐文宗可以说是在众多李唐子孙之中脱颖而出。同此前的唐穆宗、唐敬宗相比,文宗俨一副明君模样。但也正是这个十分想要效仿唐太宗“贞观之风”的李昂,却成为了中晚...
· 为何北京没有明朝王爷墓却有清朝王爷的坟?
今天有个朋友问我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北京没有明朝王爷的墓,却到处有清朝王爷的坟呢?这个问题虽然不难,却蕴含了明清两代宗室的安置方法,值得略加探讨。网络配图纵观北京城,似乎到处都有王爷坟和疑似王爷坟,坊间也有不少传说。比如建国门外的豫王坟,即豫亲王多铎的坟墓;八王坟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墓;城西的五路居有郑亲王的墓园;另外还有背倚元宝山的恭亲王墓地、保存完好的醇亲王陵寝等等。然而这些王爷坟无一例外都是清朝的,没有明朝的。网络配图这和两朝对于宗亲的安置方法是分不开的,明朝的王爷都有封地,到了一定年纪,王爷必须到封地去,这叫做就藩。燕王朱棣篡位之后,对于诸侯王的管控更为严格,藩王无故到北京,视同造反。崇祯九年,阿济格率兵攻打到直隶了,唐王朱聿键砸锅卖铁带了几千士兵去勤王却被崇祯帝盛怒之下废为庶人,投入凤阳皇室监狱。可见明朝的王爷基本上是在封地享乐,终老于封地。因此,北京昌平只有明朝的十三帝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