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给多少钱做多大的官儿,“银钱易官”究竟从何时开始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1
转发:0
评论:0
给多少钱做多大的官儿,“银钱易官”究竟从何时开始的?,自古以来,做官这件事在老百姓眼里始终是高大上的,官老爷威风八面,又拿着草头平

  自古以来,做官这件事在老百姓眼里始终是高大上的,官老爷威风八面,又拿着草头平民一辈子都赚不来的巨额俸禄。“长大做官,光宗耀祖”通常是平凡人家对后代抱的最大希望。现如今,公职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全面考核,古代也有类似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统考”始终是重要的当官渠道,但是,除此之外,从前还有许多做官的方式,其中一条较为隐晦的途径,那就是“捐纳”,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买官。

  买官这种事在和谐社会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古代的确有这种不光彩现象的存在。

  “银钱易官”最早的源头在秦朝,随着朝代更迭这种肮脏勾当断断续续时有发生。延续到我国封建帝制统治末期——清朝,则是捐纳制度最盛行的时期。

  在清朝若想做官,有四条路,分别为科举、封荫、推选,还有我们之前说到的捐纳。

  科举就不多讲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必各位经历过大型统考的都清楚其中艰难。而封荫则是需要祖上于朝廷有功,基本是生下来就已经决定的。推选就有些微妙了,通常这种方式会受到地方官员或名门望族控制,有点世袭的意思。

  相比之下,捐纳就相对容易得多,当然,这也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要你有大把银子,心甘情愿奉献给朝廷,上面自然不会亏待你。

  在我们的认知里,买卖官职无疑是一种最黑暗最混乱的行当。但是,清政府国库空虚,为了周转之需,这一做法从康熙年间一直断断续续进行了二百年左右。

  清朝首例卖官事件发生在康熙四年,清朝立国未久,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银钱来修整战火摧毁的地区。与此同时,也缺乏粮食抵抗灾荒,于是,在这时候,清廷颁布法令:出身民间家境富足的,只要能为朝廷奉献粮食五百石、白银五百两,青年才俊者可以直接保送国子监念书,其他民众则赐予荣誉九品官职。

  买卖官职先例一开,顿时风靡全国,规模越来越大,捐官的价码翻了几倍。买卖对象也从民众扩大到了公职人员,级别也是越买越高,从最开始并无实权的荣誉九品逐渐上升到了掌控一地的县令。可以说,此举就像是潘多拉打开了魔盒一样,捐纳之风愈演愈烈。

  长此以往,官场成何体统?

  朝廷对此也有些举措,比如:硬性规定了允许捐纳的时间,比如:战乱时期、抗洪救灾期间、整备军需之时、增强海防的时候才可以买官,在其他时期是严格禁止的。例如:康熙五十年颁布永不加赋之时,朝廷收入比较少,为了维持国家机关运转便开启捐纳之法。

  至于可买卖的官职方面,朝廷规定了京官最高只能买到郎中一级,外放的官员则最高可买到各省道台,而且,国家六部之中吏部和礼部的官员则不卖。可以说,这两个部门的官职是行政的重点,自然不会交给没有水平的捐官人士。

  除此之外,买官者的家世也需考察,毕竟做清朝的官得家世清白,知根知底。根据大清的干部制度,各地进京跑官买官人士,必须先拿到中央六部出具的介绍信,证明此人安分守己,文化水平胜任行政工作,相当于现在的资格证书。

  但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谁有本事把六个大章都盖全?

  这就需要一个人脉广泛、能写会跑的社会中介,把两头的利益兼顾起来,于是,翰林院便脱颖而出。“清水衙门水不清”,无非说明腐败的普遍性,而公然卖官鬻爵,则像一把尺子,标示着腐败的深度。

  若满足上述条件,手里又有大笔闲钱,那么,从京城到各地的多种官位就任君挑选了。

  讲到这里,当时想买这些官职需要捐多少银钱呢?

  古代卖官叫作“赀选”,即“卖官鬻爵”,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财货就能拜官授爵。“卖官鬻爵”这个词,最早记载于南朝梁朝沈的《宋书•邓琬传》:“琬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较。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

  乾隆年间明码标价,八品县丞约千两,七品知县则要四千多两,五品同知不到七千两,超过这个品阶的官职就要上万两了。当然,这个标准只是外官,京官要贵一些。

  富人花了这么多银两买来官位,自然,要用些手段大肆搜刮,力争回本。

  捐纳填补了官员的空缺,同时,也给紧迫的国库带来了些许缓冲作用。

  譬如道光三十年,仅仅九个月的时间,买卖官职就给政府带来了八百多万两白银的收益,清光绪十三年通过捐纳获收入四百万两,令人咋舌。

  由于,买官者甚多,僧多粥少,许多人倾尽所有捐得一官半职后仅得了个候补之位,这一候补没准到死都轮不到。许多候补之官不得不继续投资运作,贿赂关节,以求得早日上位。

  虽然,捐纳丰富了国库,但是,如此昏暗不堪的官场乱象所带来的恶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捐纳上位的官员严重,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长久之下,国家就会更加混乱,就会有更多贪慕权力之人倾家荡产的买官,恶性循环,不得不说此举实是治国败笔。

  或许清廷也明白此事之危害,但是,他们并没有更好的对策改善国库空虚。这也难怪,如今流传下来的清朝官方史籍对捐纳买官一事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可以说,对于一个正常社会来说,什么都可以进入市场,唯独官位不能。对此,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有生动描述:

  “近年来流行买官卖官,吏治坏了,吏治一变坏,就经常出事。一出事就要花钱摆平,财政自然吃紧,财政一吃紧,只好加大卖官力度,国家能不乱吗?”

  参考资料:

  『《清朝的买卖官职有多严重?》、《宋书•邓琬传》、《买卖官职对整个社会的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易》的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
冷门知识国学知识关于《周易》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就有争议。《汉书•艺文志》认为,《周易》为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联合编著。其中,《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由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孔子作传解经。对此说法史学界一直存疑,认为《周易》的作者是广大劳动人民,成书时间也分别有周初说、春秋中期说、战国说等不同观点。《周易》现存主要版本有两种,一为通行本,一为马王堆帛书本。其中"通行本’’影响较大,注本也相当多,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等。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版本均有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
· 解密:太监究竟从何时开始在中“走红”
我们来谈谈太监从何时开始走红的吧?提起“走红”这词,我们大概也觉得亲切,比如卖个包卖个萌晒下胸,或者傍个明星天王秀恩爱。这都能红。不过,古代准入机制就高多了,性质也不太相同。至于太监的走红,一定是跟当时最高领导是有干系的,也就是旧时代的皇帝(或者诸侯王)。那么,太监这个职业,又是何时受到领导倚重呢?我们先来翻开《周礼》,里面大概有对太监的简略记载,摘抄一二:“酒人,阉十人”、“缝人,阉二人”、“浆人,阉五人”,诸如此类。这《周礼》主要记载着周朝的一些制度习俗,可以看出,在当时太监是没有地位的,主要也是从事一些宫廷打杂事务,如酿酿酒补补衣服洗洗内裤什么的。到了列国时代,大概也有数百年的时间跨度。但太监折腾出的动静,着实不多。比较出名的,大概是齐桓公晚年的一场宫廷内乱吧。当时有位名叫竖刁的,为了和齐桓公拉近关系,套近乎,自宫了,当了太监。齐桓公这人,比较容易感动,给他安排了一个要职,还一度想立...
· 古人是何时开始用香的?
自古以来,香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或作为不可或缺的食物调料,或作为供奉神灵的圣物,或作为治病驱邪的灵药,或作为修身养性的雅物……在国际香料贸易市场上,大宗交易的植物香料约有150种,动物香料有十几种。它们或是沿陆上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域而来,或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考古资料显示,最晚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称为“燎祭”。在先秦古籍《诗经》《楚辞》《尔雅》和诸子著作中都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其中以《楚辞》为最多。屈原佩香、饰香、赠香,既运用“美人香草”的比附,又有对高洁情操的赞美。楚地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位置偏南,芳香植物的种类更丰富一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楚辞》文化,是中国香文化的源头。但总的来说,中国本土的香料还是比较贫乏的。公元前204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除了本地的香料植物比较丰富,还可...
· 板块运动是何时开始的?
坚硬地壳的薄弱板块撞击了地球的表面,从而形成了美丽的高山和剧烈的火山喷发。然而地质学家对板块活动是何时加速启动的仍一无所知。大多数相关证据已经被毁坏了,只有少数名为锆石的小型矿物质颗粒从44亿年的地球历史里存活下来,它们表明第一批类似大陆板块的岩石已经存在。然而早期板块运动的证据仍颇具争议性,地质学家非常好奇大陆地壳是如何形成的。
· 古人是何时开始用香的?
自古以来,香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或作为不可或缺的食物调料,或作为供奉神灵的圣物,或作为治病驱邪的灵药,或作为修身养性的雅物……在国际香料贸易市场上,大宗交易的植物香料约有150种,动物香料有十几种。它们或是沿陆上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域而来,或是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考古资料显示,最晚在距今6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已经用燃烧的香木祭祀神灵,称为“燎祭”。在先秦古籍《诗经》《楚辞》《尔雅》和诸子著作中都有使用芳香植物的记载,其中以《楚辞》为最多。屈原佩香、饰香、赠香,既运用“美人香草”的比附,又有对高洁情操的赞美。楚地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位置偏南,芳香植物的种类更丰富一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楚辞》文化,是中国香文化的源头。但总的来说,中国本土的香料还是比较贫乏的。公元前204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除了本地的香料植物比较丰富,还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