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和宝船图纸消失的揭秘 毁掉航海图的竟是乾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91
转发:0
评论:0
郑和宝船图纸消失的揭秘毁掉航海图的竟是乾隆,永乐皇帝是一铁腕强权且雄才伟略的帝王,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永乐盛世的一大壮举,是

  永乐皇帝是一铁腕强权且雄才伟略的帝王,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永乐盛世的一大壮举,是朱棣向四邻展示大明国文治武功的盛大举措。宝船长44丈,宽18丈,能够承载数千人,工艺技术领先欧洲上百年,遮天蔽日,称之为当时背景下的航空母舰也是毫不夸张的。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这说的就是宝船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之中感受当年横亘亚非海洋的大气磅礴。

  近代以来,人们对于当年宝船图纸是热议不断,不少人直接指出宝船图纸的消失是和明朝弘治名臣刘大夏挂钩,是他导致了图纸的销毁,他要背负历史的罪名。

  有历史记载,在成化年间,有太监撺掇皇帝学郑和下西洋,命令兵部尚书去找郑和海图,图纸却不翼而飞,原来是刘大夏藏起来了,而刘大夏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说辞的,他指出:郑和下西洋太费钱,就算弄来宝贝也没有用,海图虽然有,但还不如烧了。

  就是这个记载,刘大夏被后世不少的学者大家所抨击,认为航海图的消失源于刘大夏,搞不好就是让他给烧毁了。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从不少后世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航海图并没有被焚烧,也没有被藏匿起来,至少在后来清朝编纂的《明史》显示了郑和航海图细节到极致的技术资料,从此就可以得出结论,直到明亡清兴,郑和海图的确是存在的。

  众所周知,在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可谓是文化的一大浩劫,这一点鲁迅就给出了佐证:乾隆对于毁灭中国人著作的手段方式,就足够令人震惊。

  我们可以结合清朝的禁海政策来看,统治阶层对于商船的打造也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这一违反可是要受到严厉制裁的。2005年《南京日报》揭露了明史教授潘群对于航海图的看法:毁掉航海图的,极大可能是乾隆皇帝。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文书古卷可是华夏傲然屹立的文明底蕴,乾隆对于史籍的删除和丢弃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难怪乾隆死后不久中国就面临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对列强的强势瓜分,这只能说皇帝如此的心胸和眼界已经注定了大清晚期的凄惨和耻辱。

  一代名臣给了所谓的“十全老人”乾隆顶了个扛,也是历史的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什么样?“宝船”有多大
郑和访问亚非各国,船队中的大海船称作宝船,是船队的主体。郑和下西洋时,使团领导成员所乘坐的,以及所携带的各种物品和从西洋换回来的奇珍异宝,都装在这种船上。宝船究竟有多大?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至今还是一个谜。根据《明史。郑和传》、《郑和家谱》、马欢《瀛涯胜览》、顾起元《客座赘语》、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古籍记载:“大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有人根据明代工部尺1尺相当于0.311米,明代造船习惯用淮尺,而1淮尺合现在0.342米。因此大型宝船长度约合151.8米,宽61.6米。这么大的船体,堪称“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从事造船史研究的专家,从船的长度与宽度推算“宝船”排水量约3万吨,比我国现代的万吨轮还要大,在古代要造这样大的船,是难以置信的。他们曾对我国各地的木帆船进行广泛调查,考察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及长江各口岸的许多木帆船。调查了不少造船厂,访问了许...
· 郑和航海图
内容《郑和航海图》共20页航海地图、109条针路航线和4幅过洋牵星图,航海地图高20.3厘米,全长560厘米,包含500个地名。航海地图郑和航海图五针路第2页: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图,上有宝船厂、静海寺、天妃宫、天地坛第3页、沿长江东航经过皇城、钟山、龙谭、观音门、燕子集、瓜州、金山、大港、焦山、镇江第4页沿长江东航经过东鞋山、江阴、香山、龙王庙、天妃宫、巡司、蔡港、白茅港、太仓卫第5页吴淞江、天妃宫、崇明州、茶山、召宝山、南汇、金沙卫、乍浦、海宁卫、灵山卫、昌国所、普陀山第6页大磨山、双屿门、东屿、东厨、大面山、郭巨千户所、大嵩千户所、东门山、三母山、焦山第7页松门卫、大尖经、钱山、中界山、石塘、虎斗、黄山、温州卫、平阳卫第8页虎礁、壮士千户所、满门千户所、芙蓉山、洪山、龟屿、大金门第9页古山、福建布政司、五虎山、长乐、南山寺、东沙、乌邱山、平海卫、兴化府第10页泉州卫、崇武所、漳州...
· 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是众所周知的大事件,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堪比现代航母,曾是最让人激动的历史知识。它是真的吗?它到底多大?是不是世界第一?在1980年代之后接受教育的中国人,很少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巨大宝船。据《明史》记载,郑和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换算成现代单位,长超过130米,宽度超过50米,排水量将超过万吨。相形之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座舰小得像个救生艇。中国科技馆中的宝船模型和解说,认为宝船排水量约万吨但从常识来看,15世纪初的木质帆船有如此大的尺寸,直至19世纪后期才被西方轮船超过,着实令人生疑。从1947年管劲丞质疑《明史》记载开始,对宝船大小的激烈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常见于各大论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明代文献中有关郑和旗舰的尺寸,乍看似乎难以相信,但在实际上丝毫不是奇谈。真的是这样吗?不靠谱的文献依据宝船的巨大尺寸的确出自明代历史文献,不过依照现...
·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去了哪里?真的失传了吗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到底是什么时间失传的?怎样失传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郑和下西洋的起因有很多,有说是宣扬大明军威的、寻找建文帝和玉玺的,甚至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的,等等说法。但是不管为何,这都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那是不是说自从郑和下西洋的绝唱后,明王朝强大的宝船技术,就此断代失传了?小编告诉你,造船技术在明代没有失传。郑和下西洋是的宝船作为中国古代造船科技的集大成者,保守估计船长至少五十七米的郑和宝船,拥有龙骨结构水密隔舱旋转橹等一系列高科技。而且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有用于载货“马船”,有用于运粮“粮船”,有用于作战...
· 宝船
历史文献记载伊本·白图泰所著的《游记》有记载对宋元时代来往印度洋的中国海船的描述:“大者张12帆,载1000人,其中六百名水手,400名士兵弓箭手等。大船用20至30摇橹,每橹15至30人摇,单是操作摇橹,需要300至900人。”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有三种定稿本,分别是《说集本》,《淡生堂本》和《三宝征夷集本》。明抄本《说集本》:“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瀛涯胜览》明抄本《淡生堂本》:“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瀛涯胜览》明抄本《三宝征夷集本》:“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1434年随郑和下西洋的龚珍在《西洋番国志》中记录:“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以敌。蓬、帆、摇橹,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郑和家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