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图纸消失的揭秘 毁掉航海图的竟是乾隆
永乐皇帝是一铁腕强权且雄才伟略的帝王,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永乐盛世的一大壮举,是朱棣向四邻展示大明国文治武功的盛大举措。宝船长44丈,宽18丈,能够承载数千人,工艺技术领先欧洲上百年,遮天蔽日,称之为当时背景下的航空母舰也是毫不夸张的。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这说的就是宝船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之中感受当年横亘亚非海洋的大气磅礴。
近代以来,人们对于当年宝船图纸是热议不断,不少人直接指出宝船图纸的消失是和明朝弘治名臣刘大夏挂钩,是他导致了图纸的销毁,他要背负历史的罪名。
有历史记载,在成化年间,有太监撺掇皇帝学郑和下西洋,命令兵部尚书去找郑和海图,图纸却不翼而飞,原来是刘大夏藏起来了,而刘大夏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说辞的,他指出:郑和下西洋太费钱,就算弄来宝贝也没有用,海图虽然有,但还不如烧了。
就是这个记载,刘大夏被后世不少的学者大家所抨击,认为航海图的消失源于刘大夏,搞不好就是让他给烧毁了。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从不少后世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航海图并没有被焚烧,也没有被藏匿起来,至少在后来清朝编纂的《明史》显示了郑和航海图细节到极致的技术资料,从此就可以得出结论,直到明亡清兴,郑和海图的确是存在的。
众所周知,在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可谓是文化的一大浩劫,这一点鲁迅就给出了佐证:乾隆对于毁灭中国人著作的手段方式,就足够令人震惊。
我们可以结合清朝的禁海政策来看,统治阶层对于商船的打造也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这一违反可是要受到严厉制裁的。2005年《南京日报》揭露了明史教授潘群对于航海图的看法:毁掉航海图的,极大可能是乾隆皇帝。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文书古卷可是华夏傲然屹立的文明底蕴,乾隆对于史籍的删除和丢弃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难怪乾隆死后不久中国就面临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对列强的强势瓜分,这只能说皇帝如此的心胸和眼界已经注定了大清晚期的凄惨和耻辱。
一代名臣给了所谓的“十全老人”乾隆顶了个扛,也是历史的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