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如何判断印度人的种姓?揭秘种姓制度的现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59
转发:0
评论:0
如何判断印度人的种姓?揭秘种姓制度的现状,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于他们取的名字,都有独有的风俗文化以及讲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于他们取的名字,都有独有的风俗文化以及讲究,像我们中国,汉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外国许多国家就可能会反过来,名在前,姓在后,我们一般都可以根据人的名字分辨出人的大概国籍或者性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个比较奇特的国家,印度,印度人的名字辨别种姓也是一门学问,就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印度人名字辨别种姓,揭秘一下印度种姓制度的现状。

  教你通过印度人名字辨别种姓

  印度种姓瓦尔那(梵语称Varva/英语称卡斯特caste)制度总体上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Brahmin/Brahmana),祭司贵族;刹帝利(kshatriya),雅利安人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Vaishya),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Sudra),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此外,还包括一种不入流的贱民阶层(或称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各个种姓内部又由贾提(Jati,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分许多亚种姓,当前印度社会中的亚种姓共约4000余种。

  在以前通过名字判断一个印度人的种姓是很难的。一般高种姓的人肤色都较浅,而低种姓的人肤色都相对较深。还有就是根据名字的含义,出生地、文化程度,是否精通梵文等宗教知识来判断。

  因为很多种姓都是来自于职业,所以有的名字一看就能知道个大概。比如“Shukla”,取纯洁的白色之意,一看就知道是婆罗门种姓。还有“Trivedi”这种大白话一样的名字,“精通三部吠陀的人”,他肯定是婆罗门种姓。那些以“清洁工”、“搬运工”、“洗衣工”为名的,明显就是首陀罗种姓。

  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辨别:

  一、各种姓常用家族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如:桑贾伊·甘地(Sanjay Gandhi),“桑贾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罗门常用姓氏:夏尔玛(Sharma)、提维迪(Trivedi)、威亚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刹帝利常用姓氏:塔卡尔(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阔尔(Thakor)、沃尔玛(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尔(Ghaggar)、高尔(Goal)等;

  首陀罗常用姓氏:安贝达尔(Ambedkar)、苏兰基(Solanki)、恰马尔(Chamar)、纳伊(Nayi)、洛哈(Lohar)等。


  二、其它判断原则

  1、字母少的姓氏,倾向于是高种姓;因为,低种姓人一般要跟主人姓,换主人时也要换姓或加字母,姓氏容易变长。

  2、以Raj开头的姓氏一般属于高种姓人群,如:拉吉普特(Rajput)。

  3、辛格(Singh)、乔杜里(Choudary)等典型高种姓姓氏延绵很多世纪,能姓辛格、乔杜里的人一般属于高种姓人群。

  4、Gautam Brahmins是婆罗门里的一个分支,能姓高坦(Gautam)的人一般属于高种姓人群。

  5、姓贾因(JAIN)的人要看其宗教信仰,如信印度教属于吠舍阶层;如信耆那教,可算是最高种姓。

  6、锡克族男人名字多数加有辛格(Singh,意为狮子),女人名字多数加有考尔(Kaur,意为公主)。但是,叫辛格的男子不一定是锡克人。

  印度种姓制度现状揭秘

  种姓制度规定,首陀罗男子和别的种姓女子结合所生的混血种,都给予一种贱名,如首陀罗男子和婆罗门女子的混血种,就名为旃陀罗。

  他们的地位最低贱,毋庸置疑要进入不可接触的贱民之列了。

  这些人只能世世代代从事被认为是最下贱的职业,如抬死尸屠宰当刽子手之类。

  然而,统一全印度的历史上极有名的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阿育王,他的身上就流着旃陀罗的血。

  就是现代,印度也曾有过一位总理出身贱民。

  但有一点却是无疑的,这就是千百年来,种姓观念和传统势力,像无形的锁链,处处制约束缚着人们的一言一行。

  即使是首陀罗和贱民中的人杰,也在劫难逃。

  这就是他们或是难以执政长久,或是上台以后也得基本上按种姓制度行事。

  极个别者,可能在上层社会也需要一些贱民代表人物的前提下,到达社会较高地位,但他们却难以触动威胁高种姓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利益和特权,否则就会在他们未有作为前即被处理掉。

  极少数首陀罗或贱民也可能比较富有,但却难被人们尊重,在社会上难有地位。

  因为贱民和首陀罗占到印度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有不太准确的统计介绍,印度只有10-15%的人能达到中产阶级,其他80-90%者,都处于贫困和较贫困的境遇之中。

  这就是印度的种姓现状,这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因此,可以说,只要印度的种姓问题不解决,印度的两极分化就难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种姓制度
语义果阿邦的仁慈耶稣大教堂(英语:BasílicadoBomJesus),里头保存有圣方济·沙勿略的遗物。随葡萄牙人进入印度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们是最早留意到种姓制度的西方人之一。“种姓”(caste,或译为卡斯特)一词源自拉丁语的castus,原为“纯洁”之意,在西班牙语与葡萄牙语则作castas,即“种族”的意思,同样的用法则见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语将cast当作相同的意思。15世纪葡萄牙人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后,首先将此字用于该制度之上,“常常用来称呼印度最低贱的各个阶级,以与高阶级的主人们有所区别”。随着西方社会对该制度的兴趣,该词逐渐被普遍采用,意义上也出现改变。在英国与法国,种姓称为caste,其直到18世纪以后才被采用,并且于19世纪初演变成普遍性的辞汇。然而在19世纪前,英国人常将“种姓”与“部落”两者混为一谈,并且将制度与瓦尔那混淆,这项认知随着英国殖民印度而广布流传。...
· 非印度教徒在种姓制度中的地位如何?
从宗教上讲,任何不属于四个瓦尔那(Varnas,种姓)的人都属于无种姓者,也就是Outcaste,无种姓者和贱民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过去翻译为贱民是不对的。事实上,印度人也绝对不会把任何外国人都当贱民对待,自古就是如此。同样,作为印度人的非印度教徒也是无种姓者,他们也不是贱民,不会被印度人当贱民对待(由贱民转换的除外)。外国人和非印度教徒在印度的不同地区会受到不同的待遇,有些外国人甚至接受印度教并被接纳入高种姓。在印度北方,有一个称为拉其普特(Rajputs)的世代操军职的贾特(副种姓),该副种姓属于刹帝利瓦尔那,拉其普特贾特刹帝利种姓代表,几乎刹帝利种姓的部族都宣称拥有一个拉其普特贾特的祖先。而在历史上,有许多外来的入侵印度的民族比如匈奴人、希腊人、西徐亚人等也曾经融入这个高贵的拉其普特,并获得刹帝利的地位。在印度,不同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地位。西印度的伯奈以色列人和居住在印度南...
· 种姓宗祠楹联
讲习终南,名贤却聘;制置河北,宿将善谋。——佚名撰种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洛阳人种放,字名逸,沉默寡言而好学,七岁能写文章。父亲让他考进士,他推辞说:“学业未成,不可轻举妄动。”父亲死后,他奉养着母亲隐居到终南山,以讲习为业,达三十年。咸平年间,被朝廷征召,历官给事中、工部侍郎;真宗时,任左司谏,他辞别朝廷,又回到山中。下联典指北宋末种师道,字彝叔,种放哥哥的曾孙,官至京畿河北制置使,知兵而有谋略,靖康年间,金兵南下,他进宫献计,但朝中因他年龄大(当时人称“老种”)不能尽用他的计谋。京城陷落后,徽宗拍着胸口说:“都是因为没听种师道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方!''
·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于什么时代?
有关种姓制度的产生,有三种解释。再次将深度剖析解释这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种解释来自婆罗门教古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Veda),根据吠陀经,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梵天用口创造出了婆罗门(Brahmans),用手创造出刹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创造了吠舍(Vaishias),用脚创造出首陀罗(Sudras)。梵天创造四个种姓的身体部位的高低和各个种姓的地位高低是和谐的。婆罗门教受到了后起的佛教的严重冲击,进行了变革,吸纳了许多新的习俗,产生了新的教义和新的宗教经典。从而演化成现代的印度教,甚至连佛都给纳入新的宗教体系,成为印度教的神,佛教的教义比如非暴力等也成为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伴随着新的印度教的产生,也产生了对于种姓制度的新的解释,这就是第二种解释。在印度教重要经典薄伽梵歌(BhagavadGita)中,神根据Guna和Karma的不同而创造了四个种姓。这里的...
· 印度种姓制度是怎么演化的?是哪个王朝开始的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死后,他的儿子据地独立,原来在帝国内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安度罗也在南部宣布独立。孔雀王朝在恒河流域继续维持统治约50年。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列国时代就因为不能适应阶级分化新情况而受到广泛的批评和冲击,在阿育王时期又因其不利于帝国的统一而受到抑制,又因其不便容纳外来民族而不为外来民族所接受(外来民族多信佛教)。为了适应形势,婆罗门教法律文献对种姓制度作了新的补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