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7
转发:0
评论:0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桓温塑像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王朝偏安一隅,皇权日益衰微。而大臣桓温手握重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

  桓温塑像

  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王朝偏安一隅,皇权日益衰微。而大臣桓温手握重兵,野心勃勃,打算通过收复失地来建立功勋,以增加自己的威望。

  环顾东晋四周,北边的后赵等国实力颇强,唯有位于蜀地的成汉政权出现了明显颓势,其皇帝李势更是荒淫无道,因此桓温将讨伐的目标选定为成汉。

  深受桓温信任的谋士袁乔对此极力赞同,建议桓温亲自率领一万精兵轻军速进,直攻成都。桓温听从了袁乔的建议,在没有经过朝廷同意的情况下,于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擅自率兵。朝廷得到消息后,忧虑不已,大臣们都认为桓温兵力过少,又深入险要偏远的蜀地,此次出征必败无疑。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

  且说成汉方面,皇帝李势不理政事,整个国家如同一盘散沙,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所以桓温一路之上势如破竹,连战连胜,进军非常顺利,在永和三年(347年)三月时就进逼至成都城下。

  桓温兵临城下,李势终于慌了,立刻下令集结了国内的大部分兵力,准备与桓温进行决战。

  这一战,成汉军队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人数远远多于晋军,而且关乎存亡,势必会拼尽全力。桓温这个人具有赌徒性格,倒是一点儿也不害怕,马上摆开阵势,在成都城下与成汉军队展开了大决战。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

  大战开始之后,晋军虽殊死拼杀,但是毕竟众寡悬殊,成汉军队很快就占据了上风,桓温手下的多名将领战死。面对成汉军队的反攻,晋军一再后退,乱箭甚至已经射到了桓温的马前。

  眼看败局已定,“众惧欲退”,将士们都请求桓温撤退,如果再拼下去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桓温也知道无力挽回,无计可施之下,不得不下令鸣金退兵。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

  可是没想到,“鼓吏误鸣进鼓”,负责传令的士兵一时疏忽,误解了桓温的意思,以为桓温是要击鼓进军,于是敲响了进军的鼓声。

  晋军将士听到鼓声,以为是前方打了胜仗,都为之一振,袁乔乘势督促将士奋战,全军发起了大总攻。而成汉军队见晋军忽然疯了一样反扑过来,无不胆战心惊,顿时军心大乱,兵败如山倒。

一个理解错误的命令,结果竟反败为胜,灭掉了一个国家

  晋军趁胜攻入成都,李势仓皇而逃。不久后,无路可逃的李势向桓温献上降表,建国40多年的成汉政权随之灭亡。

  桓温正是因为“鼓吏误鸣进鼓”,而得以反败为胜,阴差阳错地灭掉了一个国家。班师回朝以后,桓温的声名大振,逐渐掌握了东晋的朝政大权。后来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权倾天下,并有意要自立为帝,却在打算篡位前病重而死,终究未能登上帝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夏桀和商纣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导致国家被灭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夏桀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夏朝亡国之君桀放走了被自己的汤,而商朝的亡国主纣王放走了被自己的姬昌。汤建立了商朝,姬昌则是周朝的实际建立者之一。除了放走了自己潜在头号敌人外,夏朝和商朝的灭亡还有许多共同点,然而,商汤和姬昌的逃离,是夏商灭亡最重要一条原因。桀夏桀放走了商汤,商汤积蓄力量灭夏夏桀无道夏桀名字叫做姒癸(sìguǐ),又名姒履癸(sìlǚguǐ),谥号桀,因此后世称其为夏桀。夏桀继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夏王朝经过桀这样一折腾,就更加疲敝不堪,许多诸侯开始放弃了对夏的朝贡。商汤兴国就在夏朝江河日下时,商开始崛起。商侯主癸死后,他的儿子汤继承了商侯的位置,在当时,商国地域不过七十里。经过汤多年的治理,商成了当时中原最...
· 最倒霉的国家:灭了一个国结果被五国群殴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楚国、齐国、秦国被公认为四大强国。而到了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魏国称霸战国前期,赵国和秦国在战国后期进行世纪大战。而在战国中期,东方的齐国,可谓一方霸主。不过,在齐国国力到达鼎盛之际,一场大战,立即将其打得到秦国统一之际都没有恢复元气。彼时,五国联合讨伐齐国,是因为齐国吞并了宋国。不过,对于齐国来说,这个起因实在比较郁闷。为什么说齐国比较倒霉呢?对此,在战国时期,不仅有韩赵魏齐楚燕秦等七雄,还存在过郑国、鲁国、越国、宋国、中山国等诸侯国。其中,郑国被韩国吞并,越国、鲁国成为楚国的版图,中山国更是遭到了魏国和赵国的两次灭国。可以这么说,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以上几个国家,包括秦国吞并了巴国、蜀国等都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联合讨伐,单单齐国灭了身边的宋国就被“群殴”。所以,从表面上看,齐国确实挺倒霉的。但是,细细深究一下的话,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一方面,对于战国时期的宋国...
· 他本是一个乡间无赖竟灭掉了大唐王朝
这位美髯老翁乃是影响中国人上千年的一代大儒——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曾经有一位朱姓土豪在家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两朝天子,一代圣人。朱熹一朝天子乃是大明天子,一代圣人乃是朱熹,那么还有一朝天子是谁呢?另一位朱姓皇帝乃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朱温,这个名字实在不好,让人联想到猪瘟。开个玩笑,朱温也算是个乱世枭雄了。让人联想到猪瘟朱温出生于唐朝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老家在今天的安徽砀山一带。朱温的家里比较穷,祖父和父亲都是乡村知识分子,小小的教书先生,也没什么功名,勉强维持个温饱没什么太大问题。朱温有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三。朱温的父亲死了之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艰难。后来,母子四人到了邻近的萧县,在当地富户刘崇家里做帮佣,寄人篱下地生活。朱温的两个哥哥都是老实人,干活勤快,也很得主人喜欢。唯独老三朱温,生性奸猾,好勇斗狠,“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朱温不甘于在...
· 一个“阿案”竟关系到国家的改革
在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这里有一处规模近3万平米的墓园,这就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旷世巨著《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坟墓。整个墓园除了坟冢,还有碑楼、碑亭等,碑亭内有一块来头很大的石碑,碑额“忠靖粹德”是宋代的王哲宗亲笔,碑文由苏东坡书写,介绍了司马光辉煌的一生。司马光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北宋哲宗时期任过宰相,在神宗时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反对者,司马光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政治上偏保守,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这从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可以看出来。北宋名臣司马光不知道怎么的,在司马光的墓前,让小编想起了司马光一定要杀的那位年仅13岁的少女阿云,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司马光那种守旧的士大夫的一面,已经到了偏持狂的程度,这就是在北宋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登州阿云案”,阿云是一位生世非常悲惨的13岁少女,生活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3岁时母亲...
· 诸葛亮犯了一个错误竟致使蜀国走向灭亡!
诸葛亮号称“卧龙”,作为三国里顶顶有名的人物,种种事迹为人称道,就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把诸葛亮当作神算子。甚至有人认为古代哪一方拥有诸葛亮做军师哪一方就能胜利,不过诸葛亮却犯下了一个不应该犯下的错误,最后还葬送了蜀国江山,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正史当中的人物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诸葛亮确实足够清高、忧国忧民,甚至于鞠躬尽瘁为国捐躯,他的政治上才能远远大于军事才能,把川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序,不过远未到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的程度。网络配图而且根据资治通鉴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诸葛亮也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空城计,更没有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所谓的授予锦囊妙计也是没有的。这些不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杜撰的而已。诸葛亮的主要才能其实体现在对刘备献出隆中对策,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正是因为对政治理念的绝对认同,刘备才会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并且一直到刘备之子刘禅。公元221年,刘备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