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一生做的两件大事: 加速曹魏灭亡, 为西晋倾覆埋下伏笔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4
转发:0
评论:0
他一生做的两件大事:加速曹魏灭亡,为西晋倾覆埋下伏笔,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京城洛阳出了件大事。皇帝曹髦居然带着几百人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京城洛阳出了件大事。皇帝曹髦居然带着几百人侍从冲出皇宫,杀向大将军司马昭府第,企图刺杀司马昭。可曹髦等人刚来到大街便被终于司马昭的士兵团团围住。皇帝造反,闻所未闻,众军士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有一位大臣悄悄地对太子舍人成济说道:“司马公养着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还犹豫什么?!”成济顿时有了底气,拔剑将曹髦杀死。

  这位唆使成济斩杀曹魏皇帝的大臣,便是时任中护军的贾充。

  贾充,字公闾,是曹魏重臣贾逵之子,仕途始于魏明帝曹睿时期,曾担任过尚书郎、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等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曹魏政权后,贾充便成了司马氏的心腹。

  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2年),贾充跟随司马师征讨淮南地区终于曹氏皇室的毌丘俭、文钦叛乱。后来司马昭主政,贾充又奉命前往淮南,以曹氏禅让为借口试探诸葛诞的反应,结果被诸葛诞怒斥。回到洛阳之后,贾充便向司马昭告发诸葛诞,并因此引发了第三次淮南之战。通过这两场战争,曹魏帝国中终于曹氏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魏晋嬗代变得不可避免。

  到了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皇帝曹髦不堪沦为傀儡,企图刺杀司马昭。正是在贾充的鼓动下,成济刺死了曹髦,引发曹魏帝国的一场轩然大波。不少大臣上奏要求将贾充处死,但司马昭仅仅将成济兄弟二人杀死,却对贾充不做任何处罚,由此也可看出贾充对司马昭的重要性。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临终前以贾充为托孤大臣辅佐儿子司马炎。到了第二年司马炎称帝,贾充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鲁郡公,成为西晋开国重臣。

  为了在西晋帝国的地位,贾充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将自己的长女贾褒嫁给了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二是将另外一个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不过,贾充却万万没有料到,此举竟然为西晋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后来正是因为贾南风的专权,葬送了西晋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恩起义: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孙恩简介,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家族信奉的是五斗米道,所以孙恩也信奉五斗米道。他的家族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去的,所以整个家族并不是出于上层的大家族,相反他们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孙恩动画剧照孙恩开始和叔父孙泰一起,后来孙泰因为要起兵推翻东晋政权,所以被当时的政权失败,孙恩继承了叔父的一切,在公元399年开始起兵反晋,这个时候孙恩为了逃避朝廷的统计已经逃到了岛上,也就是现在的舟山群岛。孙恩开始只有百余人聚集,这些人多数是他的信徒,后来他开始反抗东晋以后登陆作战,在这里他聚集到了上千人,并使用这些人在三吴地区作战,在这里攻下了会稽,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几万人。从孙恩简介继续了解到,随着孙恩起义影响越来越大,三吴地区的八个郡都起兵反抗,形成了以孙恩为领袖的起义力量,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人,是当时的东晋政府大为惊慌,于是迅速调兵遣将到这里来平息叛乱。孙恩...
· 哈密之争:为满清入关埋下伏笔
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地名让人格外的陌生,却在历史中格外的扎眼---哈密,我们今天提起哈密,总想起香甜可口的哈密瓜,然而在明代,哈密却印证着一段交织着辉煌与苦涩的历史。哈密汉代属伊吾,汉朝时代一度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明朝洪武间,朱元璋册封蒙古降王纳失里镇守哈密,设立哈密卫,这是明朝对西域地区行使主权的标志。哈密的兴衰也同样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在明朝强盛时代,哈密是是明朝西部边陲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更是明朝抵抗蒙古部落骚扰入侵的桥头堡,哈密曾经与明王朝“万国来朝”的盛景紧密相连,它是西域属国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使节进京朝见中国皇帝的中转站,也是西方商人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之路,它曾经一度商旅云集,经济富庶,哈密的存在见证了丝绸之路最后的繁荣与辉煌,它曾经如此的重要,却也如此轻易的被明王朝遗忘。明朝中期以后,在蒙古瓦刺部的骚扰下,哈密曾一度落入瓦刺之手,后来,随着瓦刺的衰落和明朝的反击,哈密...
· 朱瞻基做了什么事情为明朝埋下了灭亡的伏笔?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但他做的这件事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少年朱瞻基很烦恼,由于他对经子史集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反而更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导致他的老师戴纶经常把他不认真学习的情况都记了下来,报告给了他的祖父朱棣和他的父亲朱高炽。还好他祖父年轻时对这些书也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祖孙俩的兴趣都很相似。所以朱棣并不在意,书吗读得差不多就行了。重要的还是悟性,书读得好也不一定当得了好皇帝呀。但是被打小报告这件事,还是在少年朱瞻基的心里埋下了怨怼的种子。洪熙元年,朱瞻基二十七岁了,他刚刚登基不久,准备策划一场游猎。这本来在尚武的时代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戴纶却非要阻止他,还说他是不务正业、是贪玩。这让朱瞻基很生气,不过却没有杀戴纶而是把他贬到安南,毕竟是自己的老师,不能轻易杀。不过自认自己是魏征的戴纶却一直在作死,朱瞻基把他重新调回北京的...
· 张居正的的什么做法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张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主政时期,巩固国防整顿吏治,大有是大明中兴之势,不过就算是圣人也有做出错误的决定,张居正也不不列外,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就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网络配图当时的大势是,大量的白银涌入明朝境内,而陷入交通条件,白银只是在沿海地区流通,在大明广袤的内地白银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张居正针对实势,推行变革,收税只认白银,不认铜钱。这就使得北方的百姓遭了殃。网络配图原本只需1000铜钱就可兑换1两白银,而张居正推行的税收变革,使得北方内陆的百姓需要花费1000文铜钱甚至2000文铜钱才能换取1两白银网络配图这无形间加重了北方中原百姓的负担,在明朝末期,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伴随着天灾,百姓没有了后路,就加入了各路农民义军,开始反叛,大明王朝也在北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灭亡。
· 张居正的这一做法给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张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主政时期,巩固国防整顿吏治,大有是大明中兴之势,不过就算是圣人也有做出错误的决定,张居正也不不列外,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就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网络配图当时的大势是,大量的白银涌入明朝境内,而陷入交通条件,白银只是在沿海地区流通,在大明广袤的内地白银并没有给百姓带来好处,张居正针对实势,推行变革,收税只认白银,不认铜钱。这就使得北方的百姓遭了殃。网络配图原本只需1000铜钱就可兑换1两白银,而张居正推行的税收变革,使得北方内陆的百姓需要花费1000文铜钱甚至2000文铜钱才能换取1两白银,这无形间加重了北方中原百姓的负担网络配图在明朝末期,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伴随着天灾,百姓没有了后路,就加入了各路农民义军,开始反叛,大明王朝也在北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灭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