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刀下留人停手的几率会有多大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3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刀下留人停手的几率会有多大,影视剧中,但凡是主角或重要人物被押赴刑场,如若不是有狭义志士或者死党亲朋出手

  影视剧中,但凡是主角或重要人物被押赴刑场,如若不是有狭义志士或者死党亲朋出手相救,必然会上演一幕老套路——刀下留人

  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跑龙套的快马加鞭,手里拿着手纸,不、是圣旨,然后气喘吁吁的赶到刑场

  结果就是主审官怒目而视跪着的死囚,刽子手半空中的刀也缓缓的落下

  随着一声“卡”,收工领盒饭去

  但是在真正的历史上,要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是否真的可行呢?

  然而,历史的真相却并非如此,因为刀下留人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涉及到面子问题

  皇帝九五之尊,金口一开,还能反悔的啊?

  而且,皇帝一旦有了杀心,跟普通人一样在气头上呢,谁劝都没用,过后反悔也晚了,人头都凉了

  而且这需要一段时间,反应比较快的当属曹操

  赤壁之战时,因为蒋干这个呆逼中了反间计,诛杀了蔡瑁、张允,人头一落地的那一刻喊了句刀下留人却为时已晚。(当然,此事很有可能是虚构,不具有代表性)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刀下留人这一高难度动作呢?

  结合史料,刀下留人的确存在,且不仅仅是一朝而已

  早在宋朝,就有了刀下留人的雏形,即罪犯临刑前可以终止落刀

  因为宋朝法律规定,凡是被判斩首的人,只要行刑之前,就得立刻停止。而且,立马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原来的主审官必须回避。然而为了防止无限以求苟活,每人最多只能喊3次

  虽然法律如此,但是执行情况还得看行刑主审官,假装听不见就彻底凉了

  另外,在清朝也存在,比之前更为先进了

  顺治年间,吏部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骑许尔安活的不耐烦了,竟然上书歌颂颂多尔衮之功,恳求康复其爵号并修建陵墓

  顺治瞬间就恼了,二话不说就判斩立决

  这哥俩就被拖走准备一刀砍了,还好顺治人不错而且脑子转的快,很快就反悔了

  在二人早已吓得准备上路的时候,刀下留人,改判为流放

  自此之后,多有刀下留人的现象出现

  只是,这种情况还是少见,更多的人并没有机会获得刀下留人的殊荣

  多少名臣名将死于这刹那间的怒气,多少皇帝事后觉得后悔然而斯人已去,又有多少皇帝就是看某些人不顺眼就给砍了。这种情况实在太多,也令人悲哀

  当然,并非是这些皇帝变态,而是有的时候非杀不可

  一如朱元璋屠戮功臣,朱棣诛杀方孝孺、解缙;再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昭杀嵇康;更有甚者如北齐高洋为夺宗亲妻子而诛灭其族

  刀下留人几乎是所有被判死罪的人临死前最大的奢求和愿望,只是太多的人没有等来这一句话而是瞬间眼前一片漆黑瞬间失去知觉

  等到的人,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想必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余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刽子手一听刀下留人就停手呢不停的话会怎么样呢
为啥刽子手听见“刀下留人”就会停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爱看古装剧的读者肯定会在电视剧集当中经常看到好人被冤枉要被斩首的情节,这个时候往往会有正义的人士出来援救,甚至还会有朝廷的官方使者前来留人一命。但这里面有一个小细节让人特别不解,那就是一般行刑人听到任何不同的声音都会停手,这是不是电视剧出现了bug了呢?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刽子手为什么要在行刑时停手,为啥刽子手听见“刀下留人”四个字就会停手,当你看过了这13个字之后,你就明白了,换做是你也不敢下刀!虽说这刽子手掌握着一个人的生死但是他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所以这也就很明显的点出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一般情况下只要喊出了刀下留人,那就证明在审判环节出现了变动,而你这个执行刑罚的人自然要停手了,不然就是阻碍了国家的正常司法原则,是要负责任的!何况有的时候这命令是比监斩官级别还要高的人发...
· 揭秘刽子手为何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全部因为这项法令非常人性化
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留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各位看官,本场说书内容:中国古代法令、古代历史。一声惊堂木,故事引出来,今日说书人给大家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趣的法令。不知道,大家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的镜头,犯人在被判处秋后问斩时,有时候会出现一个非常激动的镜头,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大喊一声“刀下留人”,这时候刽子手就会停下手中的刀,犯人就会被重新拿来审问,那为什么听见“刀下留人”就要留人呢?都是因为古代的这项法令非常人性化。其实在古代关于人命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在电视上看见的那么草率,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政府对判处死刑也是非常严谨慎重的,比如一个犯人被判处了秋后问斩,地方会把判处的结果和犯人的全部资料全部拿到京城的刑部,然后由更高一级的官员进行审查,如果其中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会马上对犯人进行重审,并且在...
· 如果当初项羽重用韩信的话刘邦获胜的几率有多大呢
还不知道:如果项羽重用韩信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不世英雄,但人无完人,上天赐予了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力量,却没有赐给他尊贤纳谏的胸怀。项羽以力服人,以力取天下,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缺点。项羽心比天高,认为武力决定一切,就算是提拔了韩信,也不会采用他的计谋。另外如果项羽真的是一个尊重贤才,纳谏于下的明主,那么何须韩信来帮他成就帝业。早听谋臣即是他亚父范增的话,刘邦都不知道要死上多少次了,那么天下何人争雄,奈何,范增谋略虽深不可测,却遇上了项羽,最后被陈平的反间计搞死。项羽和韩信的用兵方式上的不同,就已经决定了韩信根本不可能在项羽手下受到重用。有人说项羽自己的军事才能高,所以不会重用韩信。这也是胡扯。如上所说,项羽能够重用龙且,英布,为什么不能重用韩信?恰恰相反,君主最忌讳的功高震主,项羽正因为自己的能力强,所...
· 古代圣旨造假的几率有多大为什么从来没有出现过假的呢
圣旨,是古代皇帝的特权,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势。圣旨一下,只要是王朝的臣民,就不得反抗,必须严格遵守。圣旨,也只能是皇帝才能撤回。既然圣旨有如此威势和权力,那么只要伪造圣旨,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想法肯定有人想过,但是千百年来,似乎没听过有谁,敢伪造过圣旨,或者说敢轻易假借天子名义发布圣旨。圣旨为什么没有人伪造?莫非圣旨有什么“保险”系统,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难以伪造吗?在古时候最有权力的人就是皇帝了,皇帝可以说拿捏着所有人的生死荣辱贫富,而且皇帝所说出来的话是无人可以不遵循的,当然他自己也不会反悔。而古时候皇帝不仅仅是当着臣子的面给他们下达命令,若不再跟前皇帝有什么指令要下达的话就会用到圣旨,然后再由皇帝身边的公公传达,那么古代的圣旨能不能作假呢?若传了假圣旨会顺利过关吗?第一就是圣旨的长度。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圣旨一般只有二三十厘米,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所骗了。根据我们古代的史书记载,真...
· 如果没有秦皇汉武,中国的国土面积会有多大?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史学家公认的中国的千古一帝,都有各自的功劳,足以民垂千古,那么如果中国失去这两个千古一帝,中国的国土面积还能有多大?《三国演义》中说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没有错,但前提是历代帝王都要有大一统的思想,而且整个国家的文化属性要相同。而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当时“国家”的概念与如今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等等。秦始皇带给后世的是大一统的思想和一个文化属性相同的中华大地,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国依旧会如春秋战国一样分裂成若干国家,谁也不服谁。最好的例子就是如今的欧洲。如果没有秦始皇,两广之地也可能不在国土范围内,没有哪个帝王有秦始皇的魄力,会用十几年的时间和几十万的伤亡把“蛮荒之地”并入国土。所以说秦始皇对中国是不可或缺的。那如果没有汉武帝,国土还能有多大。没有汉武帝,强盛的匈奴骑兵就会南下,北方汉人就要南迁,然后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