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院中的一座古墓,里面刻下的东西,西方学者竟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1
转发:0
评论:0
院中的一座古墓,里面刻下的东西,西方学者竟然......,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总有一些名人的古墓长眠在地下,哪怕是它们曾经被盗墓

  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总有一些名人的古墓长眠在地下,哪怕是它们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但是依旧悄无声音。其实这样的古墓并不少见,而直到现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才有幸重见天日。2010年6月,南京市的考古人员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的墓穴,洪保原名已经无从考证,世人只记得这个由朱棣赐予的名字了。洪保和郑和一样深受朱棣信任,这一点从朱棣只委派他二人数次下南洋就可以看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洪保就成为了一个可从旁了解三宝太监、永乐皇帝乃至永乐年间社会状况的关键性人物,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考古专家在发现这座福利院下方的古墓主人竟是洪保后。脸上洋溢着兴奋异常的表情了。但是当考古专家在进入墓室后,却仅仅发现了一个大缸、一个铜灯和四个铁环等少量文物,至于其它文物多被人为盗走和自然腐蚀,甚至洪保棺木和尸骨同样毫无踪迹。好在内壁刻有的25行共741字的墓志铭给考古专家留下了非常有用的线索。

  铭文中说,"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这段话详细记载了洪保这一名字的由来以及受皇命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的史实,而这一年却是朱棣登基的第一年,比原先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竟然还早两年,并且五千料巨舶已经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吨的船只了,这在当时排水几百吨就是大船的西方也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竟然比西方哥伦布还早了近90年。

  随着这741字的墓志铭重见天日,它强烈的回击了大多数西方学者始终认为是西方人首先开展大航海活动的观点,直接以无可辩驳的历史文物让不少西方学者闭上了自大的嘴巴。

  写到最后,似乎还要感激当年的盗墓分子没有毁掉这些刻有这么多字的墓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最神秘的三座古墓一座找不到一座挖不动
盗墓之风在中国古代历来盛行,直至汉朝出现了“十墓九空”的现象,特别是陪葬品丰厚的帝王墓,最容易招来大量的盗墓贼的光临,最后只能由豪华的陵墓变得一片狼藉。自曹操开始,帝王们都会极其注重防盗墓的措施,但数千年无数座帝王墓中,做得最好的只有三座:网络配图一、成吉思汗陵—找不到的古墓成吉思汗的陵墓可以说最为神秘,无尽的财宝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至今一无所获,现今也只是有四种猜测:1、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2、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3、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4、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一位蒙古专家就曾预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大量奇珍异宝,里面的工艺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还要壮观。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着他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搜刮而来的无价珍宝,这些都成为吸引私人考古队前赴后继的诱人原因。网络配图但即使有足够大的有活力,这个神秘...
· 在中国被妖魔化的科举 却被西方学者称赞
“科举制之废除,只在朝夕之间便可完成,要想恢复,则至少需要百年。”这是王文元先生的感慨。“五四”以降,科举被认为是落后挨打、人才萧条、科技落后的主因,但事实是,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涌现出无数俊杰,不仅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苏轼等伟大诗人与政治家,还有沈括、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甚至直到晚清,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人才皆从科举中来。科举制度到后期确实出现了选题过窄、禁锢思想、选拔不公平、鼓励官本位等弊端,但这并不是科举制度内生的问题,而是专制主义的必然结果,将整个系统设计的缺失全部归罪于分系统,至少有欠公允。有趣的是,虽然近代以来国人对科举制度口诛笔伐,而后快,可它在西方却颇有口碑,甚至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流动,故唐宋之后,贵族阶层渐次崩溃,世家大族很难长期把持权力,出现了“古今将相,出身卑贱者多”的局面。孟德斯鸠曾说,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
· 在中国被妖魔化的科举却被西方学者称赞
“科举制之废除,只在朝夕之间便可完成,要想恢复,则至少需要百年。”这是王文元先生的感慨。曾经科举被认为是落后挨打、人才萧条、科技落后的主因,但事实是,1300多年的科举制中,涌现出无数俊杰,不仅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苏轼等伟大诗人与政治家,还有沈括、宋应星、徐光启等科学家,甚至直到晚清,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等人才皆从科举中来。科举制度到后期确实出现了选题过窄、禁锢思想、选拔不公平、鼓励官本位等弊端,但这并不是科举制度内生的问题,而是专制主义的必然结果,将整个系统设计的缺失全部归罪于分系统,至少有欠公允。有趣的是,虽然近代以来国人对科举制度口诛笔伐,而后快,可它在西方却颇有口碑,甚至成为英国现代文官选拔制度的蓝本。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各阶层流动,故唐宋之后,贵族阶层渐次崩溃,世家大族很难长期把持权力,出现了“古今将相,出身卑贱者多”的局面。孟德斯鸠曾说,中国古代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
· 怛罗斯之战:影响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战争
“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怛罗斯战役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50年,大唐帝国在亚洲内陆的威势达到了顶点,如同日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大唐帝国成为整个塔里木盆地和伊犁盆地的主人,以及塔什干的宗主,帕米尔(“葱岭”)谷地与克什米尔的保护者。作为安西节度使的大唐名将高仙芝刚刚在帕米尔高原“深入万里,立奇功”,对吐蕃势力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这为他在西方赢得了“中国山地之主(阿拉伯语:Sāhibjibālal-sīn)”的美誉。而高仙芝衣披鳞甲、身跨青海骢(一种古代宝马)的飒爽英姿,也令“诗圣”杜甫赋诗一首《高都护骢马行》,以表敬意。也是在公元750年,唐朝在中亚最大的竞争对手阿拉伯帝国(唐称“大食”,来自波斯语Tazik,今译“塔吉克”)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自747年一个获释奴隶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
· 被人低估的怛罗斯之战:东西方两大帝国的会战
最近上映的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信仰基督教的大秦东罗马帝国使臣向唐玄宗李隆基提议双方夹击大食阿拉伯帝国,而生性喜好边功的玄宗天子此时却异常冷静,指着地图,一口回绝了大秦使者的请求,称若灭掉夹在两国中间的大食,两国接壤后还会有新的问题。我们先不说以当时两国的实力能不能灭掉阿拉伯帝国,也遑论玄宗天子此时心里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样,这个桥段里面的诸多细节,本身就值得反复玩味。真实名称“大秦”和“大食”才是唐朝官方记载的称呼首先,“大秦东罗马帝国”和“大食阿拉伯帝国”这样的名称设置,应该是为了方便观众理解。“大秦”和“大食”,才是唐朝官方记载中对他们的称呼。“大秦”早在汉代便已出现,专指当时的罗马帝国,而唐朝人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则更常用“拂菻”一词,其本义为何,争论不一。历史学家张星烺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主编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列举了“拂菻”读音来源的多种说法,并称自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