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凿壁偷光的匡衡在自己长大之后做了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3
转发:0
评论:0
凿壁偷光的匡衡在自己长大之后做了什么?,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

  后来因为熟读经史,“射策甲科”,做了平原郡文学。后来元帝即位,外戚史高与大儒萧望之有矛盾,就采取谏言聘用了匡衡,后来推荐给皇帝。元帝生性懦弱,但是爱好儒学,也重视儒生,匡衡做了郎中,又升迁为博士兼任给事中。到了汉元帝在位的建昭三年,被任命为丞相,一时位极人臣。

  在担任丞相期间他更是关心民进疾苦,受到官员和百姓的一致陈赞。此时汉元帝渐渐重视宦官石显,石显把持朝政,疏远了汉元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匡衡多次上疏,希望汉元帝清除宦官势力,可惜事未如愿。

  不过汉元帝对于匡衡还是很重视的,后来加封他为乐安侯,他的儿子匡昌也被任命为越骑校尉,或许匡衡疏于了对子女的教育,这位匡昌居然有一天饮酒过度,接着酒力杀了都城的一名百姓,被官员所抓。杀人本该偿命,匡衡却是希望积极营救,赦免其子的过错。可是此时又有人查出,他被封侯后,多占了附近的民田400亩,作为自己的封侯之地。两桩事情一起爆发,官员们纷纷弹劾匡衡。最终,匡衡被撤职法办,他的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且被贬为平民。

  综观匡衡一生,留下了一个人生“怪圈”:因为贫穷而奋发,奋发而有名有位,有名有位而忘形,忘形而身败名裂。这振聋发聩的历史警钟,应该引起我们自身的沉思和警觉,提醒我们要自尊自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匡衡凿壁偷光长大之后怎么样了为什么课本上没有记载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凿壁偷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小时候,长辈和老师们都给我们讲过一个叫凿壁偷光的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个小孩叫匡衡,家中十分穷困,但这个小孩虽然生出低贱,却志存高远,从小就喜欢看书,可是他因为家里穷,白天必须要出去给别人干活来讨着生计,晚上呢家里又没有钱买蜡烛,于是这个匡衡想出一个好主意,便是把邻居家的墙砸了一个洞,从而借邻居的光来看自己的书。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是,世上没有困难,只要你想做,总能做得到,尤其是一个贫穷家的小孩,都如此好学,你怎么能够不好好学习呢?这是一个励志读书的典范,为了让我们好好读书,要向他学习。但是人生并不只有瞬间,而是一个过程,这个人小的时候凿壁偷光,让我们来看看他长大之后做什么,匡衡这个人长大之后果然是十分的了不起,很有才华,而且匡衡最后做官做到宰相的位置,位极人臣,也算是平凡出生,最终华丽转身的一个典型事例了。但事实上是,这个匡衡少年虽然苦学,...
· 匡衡凿壁偷光
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勤学(2张)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
· 凿壁偷光的匡衡考取功名之后为什么就心态改变了
说起勤奋好学的人,从古到今我们能说出很多。孔子韦编三绝,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他们的故事时刻影响着我们。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人公也和他们一样勤奋。我们一定也听说他的故事,因为他就是我们老师口中经常提到的匡衡。小时候的匡衡家中无钱点灯,于是便凿破墙壁偷光学习,多么勤奋啊!但是语文老师们却很少提到匡衡长大后的情况?这又是为什么呢?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解决疑惑。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历史故事。正如我们所知的那样,匡衡家境贫寒,但是他却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平凡生活,孩童时期的匡衡已经开始追求知识。最著名还要属他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凿壁偷光。匡衡家里很贫穷以至于买不起读书写字的灯油,可这并不能阻挡匡衡读书的决心,于是他想出了个办法,那就是把墙壁凿破借助邻居点灯的灯光读书。在当时那个年代,幼小的匡衡就有这种觉悟,也实在很不容易。按照我们想象中事情的发展,匡衡长大后也应该是国之栋梁。但现实却十分骨感,...
· 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成功了吗?匡衡是怎么堕落的?
凿壁偷光的匡衡最后成功了吗?匡衡是怎么堕落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相比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吧,几乎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会拿这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告诉他们努力学习究竟有多重要。但是他们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匡衡虽然后来的确成功了,成为了宰相,然而却还是堕落成了一个大贪官,这个结果就不是家长和老师知道的了,就算知道,也不会告诉孩子们,匡衡究竟为何会变成后来的模样?其实也不能把匡衡就当做一个绝对的榜样,他小时候的确做的很好,足以成为榜样,拥有光辉,但是后来的经历却似乎在告诉世人,很少有人能够逃离世俗,有多少儿时的学霸,长大之后却为了自己过得更好,掉进了权势、金钱的坑里,再也爬不起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匡衡就是其中之一。他小时候我妈就不多说了,来看看他长大后怎么样吧。匡衡为西汉时期人,通过自己不懈努力终于踏上仕途,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当时虽然没有科举,但是也要通过考试...
· 为什么在异乡长大的孩子会拒绝自己的祖籍呢?
说到故乡,有人会说,它就像流淌的血液,是一辈子不能离弃的生命元素;而对于只是祖籍地的孩子们,他们或心生向往,或完全抗拒。一次在北京出差,和一桌子湖南籍的人士聚餐,大家谈论起祖籍,一个性格豪爽的“父亲”说:“祖籍毫无意义,我儿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湖南人,他从来只认自己是北京人,不理解为什么祖籍是湖南,那跟他没什么关系。”马上有人附和,说我儿子也是这样。这时便有人很严肃地说:“你们应该多带他回去住住,让他多了解家乡。尤其你们要多回家看看父母。”这位父亲马上神情黯然地说:“我父亲过世早,我母亲在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过世了。哎,家里没有了母亲就好像少了挂念,回去和兄长们在一起倒还感觉别扭。”这话不得不使人想到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还有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故乡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情与亲情是天然混合的情感,而亲情之中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