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最神秘城门,每次修建都会塌,用此宝方能镇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3
转发:0
评论:0
古代最神秘城门,每次修建都会塌,用此宝方能镇住!,在我国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修筑高大坚固的城墙,可以在

  在我国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修筑高大坚固的城墙,可以在战争中有效的防御敌兵,攻守都很占优势,万里长城就是古代城墙防御的典范。

  除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重要的军事要塞、经济重镇也都会建造城墙作为防御工事。

  最开始的城墙由土垒、土石混筑,可以抵挡长枪大刀的攻击,但是随着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火枪大炮等大杀伤力的武器出现,土垒的城墙已经完全不能起到防御作用,很多曾经雄伟的城墙泯灭于炮火和风雨之中。

  在无数次的攻城略地实战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城墙建筑经验,于是更牢固的砖石构造开始大规模使用。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城墙的防御工事自然被格外重视,因此在古代南京城拥有很多的城门城墙,明朝作为最后一个建国初期定都南京的朝代,朱元璋对南京城墙城门的修建也达到历代顶峰。

  明朝时期南京有城门“里十三、外十八”。“里十三”指的是内城城门,“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随着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如今十八座外城门都已彻底消失。

  但是十三座内城门,却经受住了炮火的考验,基本都保存了下来。有人还发现这十三座内城门连接起来就是个朱元璋的头像。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抄一抄,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这首南京童谣不知唱了多少辈南京人,但是随着传统文化的教育断层,南京古城门背后的故事已经鲜有人知。

  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南京城门中最神秘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中华门。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相传,明朝初期修建中华门时,修一次塌一次,始终建不起来。朱元璋以为是官员们偷工减料,十分愤怒。

  于是为了确保墙砖的质量,朱元璋下令每块砖都在侧面印上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哪块不合格,立马就可以根据姓名追究责任。但是经过这样严格的质量管理后,工匠们再次修建后还是发生坍塌。

  最后朱元璋找来神算刘伯温去看风水,刘伯温一卦之后,说中华门的地基下有一个专门吃土石的怪兽,这正是中华门屡次修建屡次坍塌的原因所在,必须在地基之下埋藏稀世珍宝聚宝盆,令其源源不断的产生土石,方可堵住怪兽的嘴,保城门万年不倒。  

  这时,大明首富沈万三便躺枪了。朱元璋心想自己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强抢别人的东西,于是想了一个借口。找到沈万三,说需要借他的聚宝盆一用,三更借,五更还。

  当朝皇帝都开口了,沈万三自然不能拒绝。

  朱元璋借到聚宝盆后,立刻命人将其埋在中华门的地基之下,工匠连夜赶工,这次城墙竟真的没有倒塌。

  而沈万三那边借出之后,夜不能寐,焦急的等待着五更到来,紧等慢等四更声响起,但是又过了好长时间,就是听不到五更的更声。

  原来朱元璋已下令打更人,从今以后只准打一到四更,不准在打五更,违者杀无赦。

  朱元璋就这样“以借代抢”占了沈万三的聚宝盆。该城门也因此得名聚宝门。

  中华门历经600年风雨沧桑、战争洗礼,至今仍屹立不倒,保存完好。

  我们很难断定聚宝盆的传说是真是假,但是中华门能够保存至今,与其修建过程中严格的质量管理绝对密不可分,如今城门砖块上的名字还依稀可见。

  在朱元璋这样的皇帝手下干活,没有人敢不拿出全力,害怕随时掉脑袋。再加上朱元璋这套世界首创的质量追踪制度,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被发挥到极致,于是造就了这样一座用心血筑成的历史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最实用的门派,科学远超当时,结果神秘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诞生了很多学派,影响最大的要数儒、墨、道、法这四家,纵观这些门派学说,最务实的要属墨家了。从汉朝开始独尊儒家,所以儒家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至今还很有市场,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是最符合统治者的胃口,把人培养成了小绵羊;而法家在古代提倡以法治国,看起来比儒家更有实用性,但法家讲究阴谋、阳谋控制术,这些学派虽然都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但都以耍嘴皮子居多,要说最实用的还是墨家。在孟子时代,墨家曾一度超越过儒家,墨家的最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明鬼、天志、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观点,每一项都非常平民化,换句话说就是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目的。墨家创始人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的贤者,而不是像儒家那样的推举禅让制,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墨子的这种思想比现在西方国家的制度早了几千年。墨家思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科学方面,墨家机关...
· 古代城门都是用木头做的攻城的时候为什么不用火烧呢
古代城门都是木头为什么不火烧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知道大家对这样的场景是否熟悉,古代士兵在攻城时,大多都会选择用木头去撞城门,一下两下,实在太耽误时间,然而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城门是用木头做的,为何他们不选择用一把火烧掉呢?这样不会更省时省力吗?实际上这种办法换做聪明的古人当然能够想得到,只不过实用性不高,我军想得到这种办法,敌军当然也会知道。所以他们经过几次打仗后的教训,总结出来了经验,为了防止被火烧城门,所以会在表面一层围上铁,即使再大的火也不会有任何损坏。另外一般情况下两个城门之间都会有一定的缝隙,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一旦敌军放火烧城门的话,也可以将水喷洒在缝隙出,这样一来,火焰根本持续不会太久。所以说为了节省时间,大多军队在攻城时会有专门的人员来撞城门,这样才是最简单最快捷的办法!
· 揭秘:古代城门上的门钉有什么具体作用吗?
大家或许也注意到了,在我国古代时期,城门上往往会加上无数的门钉,那么这些门钉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知道吗?最初门钉的作用是加固大门,但是,后来就慢慢的跟封建礼制扯上了联系,皇家今天的故宫最多有81个门钉,具体的数量,王侯按照等级递减。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通老百姓家中门上是不会初选门钉的。因为钉的谐音跟男丁的丁一样。所以有些地方也有摸门钉的习俗,一般女性怀孕,为了求子摸一摸门钉,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使用门钉多少,门钉的间距,门钉的半径是多少,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而在古代城墙出口都是会修建一座城门楼的,而城门就是城门中一个重要的设施,出于抵御外敌、出行的需要,城门楼一般建的十分的高大,故此,城门也是比平常的木板要厚许多,自然木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所以就需要人为拼接而成的,而城门上的门钉也在其中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通过固定模板来固定整扇大门!在我国古代时期,刚开始使用门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门板松...
· 历朝历代都会修建长城为何唐朝时期的人却没有修建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为何不休长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人们就开始了长城的修建。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秦国、赵国、燕国,到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到之后的汉朝、晋朝、北魏、隋朝、宋朝,修建长城几乎都成了统治者的头等大事。明朝尤其重视对长城的修建,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就是明朝修建的。屈指一数,只有三个大一统朝代没有修建长城,一个是唐朝,另外两个是元朝和清朝。元朝和清朝不修长城,可以理解,因为这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发祥地是长城之外的北方草原。它们南下入主中原后,北方就成了它们的大后方,不存在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势力,如果它们也修长城,反而会成为回“老家”的障碍。唐朝为什么也不修长城呢?从公元618-907年,整整290年,唐朝都没修过长城。不是修不起,而是想修却没条件修。唐朝时期的最大威胁不是北方游牧民族,而是西边的大食和青藏高原的吐蕃。虽然北方...
· 段氏家族修建的“宝箴塞”
夜宿嘉陵江畔,彩虹灯照耀下的江水扑簌迷离。一早,就到“宝箴塞”来了,这是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建筑群是段氏家族修建的,主要是防御战争和兵乱,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要塞是非常管用的。这里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了。象棋协会,在这里授牌,这是文化旅游很好的结合。明年开始将有一系列的活动即刻扫码,参与段氏家族话题讨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