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清朝和明朝一个规定亲王不得离京,一个规定不得入京?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0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清朝和明朝一个规定亲王不得离京,一个规定不得入京?,之前看到,张宏杰说:地方最赚钱的行业,都被皇族垄断。所以,今天三爷就来和

  之前看到,张宏杰说:地方最赚钱的行业,都被皇族垄断 。

  所以,今天三爷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同样是为了防止造反的明清两朝,一个是禁止王爷离开京城,一个是禁止王爷进入京城,哪种方式更能够达到避免造反的目的呢?

  相比明朝,三爷认为清更好一些。

  明朝,宗室开销太大,而且外地王爷为了保护自己,养亲兵也是合情合理;可万一养太多,尾大不掉就麻烦了。

  明朝的宗室,清朝的八旗都一样,论人数也相差无几。只是清朝能收的上税,国家财政比明朝好很多,所以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问题没有明朝宗室问题突出。

  明代宗室制度是历代最失败的,汉唐清宗室制度都比明强,在汉朝可没有明的宗禄之重,推恩令之后也没有明的无限罔替。

  当然清朝好了,王爷谁没事进京啊,山高皇帝远,离皇帝越远越好,要是造反进京的话,哪儿还用皇帝来说“不准”这两个字,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就是徒有其表,参考朱棣,老子想僭越就直接打进去了,还管你准不准的。

  挥霍和生殖,又是朱元璋给自己子孙规定的光荣任务。大明王朝的皇室生育纪录的一次次刷新,每个老百姓负担的一次次加重。

  王爷的增加,必然导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扩大,天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

  各地王府所圈之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腴田地”。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各王府所有。

  但是明朝王爵没有降,每代还是有那么多的王甚至越来越多(新皇帝封自己的子弟为王),每代的王都有很多儿子封为将军侯爵伯爵等等,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

  清朝是推恩降等,只有当朝皇帝的兄弟子侄是王侯,朝廷的负担很小。

  明朝那么做的原因是吸取元朝内乱的教训,让王爷远离京城,防止京城内乱。

  而缺点就是造成地方势力过大,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清朝吸取元明两朝的教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手抓,不让王爷出京,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对内则通过各种手段剥夺王爷的权力,加强皇权。导致清朝的王爷有名无实。

  也就是说,明朝的做法防止了王爷在京城搞事,但防不了在外地搞事,而清朝的做法让王爷彻底搞不了事了。

  清代对于宗室的管理应该是最好的,内部没出过啥大乱。

  明朝宗室管理是最失败的,不仅出了大一统王朝宗室直接造反夺位置的例子,而且完全没发挥宗室拱卫周边的作用,也不让它们为将为官为商上班做点贡献,却又不得不耗费巨大财政养他们,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清报律》规定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
《大清报律》为中国第一部新闻法,两次颁行。第一次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颁布。因报界抵制,遂由民政部修改,交资政院议决,1911年(宣统二年)重行颁布。正文42条。另有附则3条,共计45条。民国初年尚有援用《大清报律》者,1914年《报纸条例》颁布后始失效力。《大清报律》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第一条凡开设报馆发行报纸者,应开具下列各款,于发行二十日以前,呈由该管地方官衙门申报本省督抚,咨明民政部存案。一、名称;二、体例;三、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之姓名、履历及住址;四、发行所及印刷所之名称、地址。第二条凡充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者,须具备下列要件;一、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本国人;二、无精神病者;三、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者。第三条发行、编辑得以一人兼任。但印刷人不得充发行人或编辑。第四条发行人应于呈报时分别附缴保押费如下:每月发行四回以上者,银五百元;每月发行三回以下者,银二百五十元。其专载学术...
· 为什么一个星期是七天?是谁规定的
说起星期,这个东西真的有点奇怪。比如说吧,新年总是一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开始在零点,可是无论公历农历,这一天都不一定是星期一。还有,我们都知道公历一年大致是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农历一年是季节的一个循环,一个月是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一天大概是两次日出之间的平均时间,这些都有自然迹象可循,然而星期跟星星或者任何天体运转有关系吗?还有,初学英语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了Wednesday读成wens-day头疼;Sunday好理解,就是“太阳”加“日”,但是Thursday本来又是什么意思?深究起来,“星期”的名称里还包含着大学问,足以看出每个民族的文化史呢!犹太传统:现代星期制的始祖其实最早的七天星期周期的确是按照天体运转的规律设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两三千年就已经有了天文台和历法,他们的文化成果又被其后及缔造了巴比伦王国的阿卡德人继承。这种历法跟中国的农历相似,是按照月亮周期来划分的...
· 古代扫黄打非之宋仁宗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道德禁娼”并非政策性的,所以相当乏力,针对禁娼呼声,出于净化社会环境、调整伦理秩序、规范官场行为的需要,古代朝廷多会对嫖娼行为从政策上进行限制,这种限制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法律禁娼”。在古代中国,“法律禁娼”很多时候是有条件的“扫黄”,古代中国的性工作者生存模式比较复杂,有宫妓、官妓、营妓、家妓、私娼、暗娼等,这些性工作者的来源早些时候是奴隶性质的女子、战争俘得的女人,后来则以失夫女、罪人(臣)女、卖身女为主,但每个朝代几乎都禁止“逼良为娼”,从准入机制上进行控制,避免社会风气整体变坏。如明朝法律就规定:“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者,“杖一百”。与此同时,又对性消费者即所谓嫖客的性消费行为进行限制,其中尤以对负有社会责任的官员的限制最多最严,如宋代,便禁止官员狎妓,赵祯(宋仁宗)当皇帝时便规定,负责分管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不得召妓,当时的说法是“不得赴妓乐”。四五十年后,赵顼(宋神宗...
· 清朝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这个妃子却换了3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按照清朝的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为何她一生换了3次封号?不得不说大清时期一直以来虽然说各项制度基本上都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就是后宫之中。不管妃子地位的高低,都是会有皇帝专赐的封号的,就比如说我们在清宫剧里会看到后妃被冠上某个称号,此后无论是坐到哪个位置,都会使用同一封名在嫔、妃前面。实际上从这点也明显的能看出来女妃不论位分是否有变故,封称几乎都不可能变的,但凡时也存在例外的情况,就好比清王朝满清正统下,就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的封号一生竟然被变了三次,那么她究竟是谁呢?其实她正是乾隆当年当政期间就已经和永琰成婚的王佳氏,实质上此女总体上来讲出身并不高,她的父亲只是个举人,当初她在进到王府的时候也仅是侍女的身份,并且其身后一直以来也没有任何的子嗣。而她身为早期陪伴着还没登基的嘉庆身边的众多妻妾之中的一位,...
· 钧台之享,不得不知的一个历史典故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华夏历史中,启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帝王。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天问》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启的父亲大禹,可以说是在禅让的外衣下得到了老大的位子。上篇穿越君已基本解释,大禹治水虽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他的上位仍然存在许多疑点,有历史学家认为他的上位与武力权力势力有很大的关系,伯益让国也是因为有所忌惮。由此可见,原始社会那种天下为公不为自己权力和享受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追求个力和享受也慢慢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谁能掌握天下不再只是圣贤,更多的开始倾向于实力。开始大禹把禅让的人员定为皋陶,皋陶年龄较大,他死后,大禹又把人选定为皋陶的儿子伯益。按理,皋陶、伯益治水、利民的贡献大于大禹,本就是伯益把国家让给大禹的,大禹再把王位让贤给他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问题出现在大禹的儿子启身上,他也有当帝王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