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手握百万雄兵的吴三桂,为何最后却一败涂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2
转发:0
评论:0
手握百万雄兵的吴三桂,为何最后却一败涂地?,吴三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少年时的吴三桂,身姿挺拔,善

  吴三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少年时的吴三桂,身姿挺拔,善于骑射,以仁孝闻名于乡里。他的父亲吴襄率500名士兵出城巡逻时,不小心被皇太极的数万大军包围,当时守城的将领祖大寿以敌人太多为由,不肯出兵相救,吴三桂自己率领20多位家丁,将父亲吴襄从敌军的重重包围中救出,吴三桂的英勇可见一斑。

  但是后来,吴三桂却投降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后面更是亲手绞杀南明永历帝,降清后又叛清,因为吴三桂的这些行为,很多人认为他”不忠“,吴三桂一时间也成了“汉奸”的代名词,后来也常有人拿“现代吴三桂”这个称号来攻击对手。

  吴三桂这个人办事十分果断,如果明朝没有灭亡,他肯定是一个孝子忠臣,未来能永垂青史,但是他偏偏赶上明朝灭亡的时候,为了保命,他只能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中间选一个,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最终选择了多尔衮,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奸臣。

  满清建立以后,吴三桂也并非真正的效忠满清,他暗中囤积自己的势力,培养自己的部队,拥兵四十万,牢牢地掌控了云南地区,完全可以挑战康熙的权威,吴三桂前期作战势如破竹,为什么最后会失败了呢?

  吴三桂当年发兵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湖南、江西,加上福建、广东的总督响应他,吴三桂将大清半壁江山握在手中,吴三桂在部队多年,他一起义,瞬间有超过40万的军队。

  只是这40万的军队中,只有10万是直接听令于他的,其余的部队都是临时倒戈,也就是所谓军心不稳,他们心里不确定到底是跟随吴三桂造反,还是继续效忠康熙。

  康熙也正是利用了他们这个心理,派人慢慢地贿赂吴三桂的部队,许以高官厚禄,让不少吴三桂的追随者投降,导致原本声势浩大的吴三桂军团,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孤军奋战。

  清朝张茂稷曾经有一首诗,如此评价吴三桂:“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意思就是说,吴三桂一辈子不知为谁而活,先前降清后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叛清,讽刺的是,南明正是吴三桂灭亡的;吴三桂半夜思念儿子又思念父亲,其实儿子怎么死的?是你造反被康熙皇帝给杀的。父亲怎么死的?因为你降清被李自成给杀的。

  这个曾经与多尔衮、顺治帝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枭雄,最后却落得如此结局,也是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本应手握一手好牌,为何班布尔善到最后一败涂地?
从清朝第一位皇帝到康熙、雍正,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很少有人知道,康熙还有个叔叔,叫班布尔善,这个人出身于皇室贵胄,从小锦衣玉食,算起来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可见其地位之高,从出生就决定了这个人命运不一般。但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本来就手握一手好牌,可到最后他却自己把好牌打烂了,落到一个悲惨的结局。他的一生是真的可以用大起大落这个词语来形容,既无限光荣,又饱受屈辱。肯定有人要问,既然跟皇太极沾边,又跟努尔哈赤有那么亲近的关系,那他为什么姓班,而不姓爱新觉罗呢?大家都知道,康熙在很小时就拿下了鳌拜这个大名鼎鼎的乱臣贼子,可后来在的时局中,班布尔善竟然帮着鳌拜一族对付康熙,跟康熙作对,无疑就是跟朝廷跟天下作对了。为君王者必有成大事之魄力,在大局跟个人前途相比,大义灭亲也不是不可能的。班布尔善的举动让朝廷很是失望,康熙一气之下,下令让他的后代一律姓班,不得跟皇家姓。这对于班布尔善来说,可以算奇耻大辱了,...
· 雍熙北伐的历史评价:举全国之力最后却一败涂地
张齐贤:“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自古疆场之难,非尽由戎翟,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寨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以逸自处,如是则边鄙宁,辇运减,河北之民获休息矣。然后务农积谷以实边用,敌人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为寇哉!臣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土,角强弱之势而已!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内安本固,则远人敛衽而至。伏望审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伪命日赋敛苛重者,改而正之;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闻奏,使天下皆知陛下之仁,戴陛下之惠,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也!”贺令图:“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赵普:“伏睹今春出师,将以收复关外,屡闻克捷,深快舆情。然晦朔屡更,荐臻炎夏,飞挽日繁,战斗未息,老师费财,诚无益也。伏念陛下自翦平太原,怀徕闽、浙,混一诸夏,大振英声,十年之间,遂臻...
· 左良玉在明末为什么能手握百万雄兵?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是一位忠臣还是奸臣,后世存在着两种说法。说他是奸臣的人,因为他在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国,纵容自己手下的兵将劫掠妇女,抢夺金银。在自己的队伍发展壮大后,对于朝廷让他前往起义军的谕令,甚至变着法儿的不遵从。说他是忠臣的人,则认为他虽然为了保存自身力量,多次消极作战,但是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南明,他都没有想过要降清。要知道明朝许多留下大名的将领,有许多最后的选择了投降清廷,所以他担的起忠臣之名。左良玉到底是一个重臣,还是一个奸臣,并不是小编一人能判断的。看左良玉此人,小编认为他就是一个乱世武夫,是一个典型的军阀。左良玉是一个骄傲跋扈之人,在他的力量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这个性格与人不和。后来等他力量逐渐壮大之后,更是明显。崇祯十年,应天巡抚张国维三次发布檄文要左良玉进入山中...
· 引发三藩之乱的吴三桂最后为何会失败告终?
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其在京之子,并且停撤尚、耿二藩,对于精忠在京诸弟,仍处宽容措施。此后,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一一反清,康熙始终进行招抚,称其变乱为“无知被惑”,表白说自己绝不是食言,会保持对他们的态度。第二,在军事上,康熙制定了一套准确与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一方面,他派遣将士分赴常德、四川、荆州、安庆,以阻截吴军以及割断吴、耿联系;在另一方面,他积极部署后方,以山东兖州、山西太原为后方军队的集中点。变乱发生后,吴军来势凶猛,迅速攻陷岳州、衡阳等地。后耿精忠据福建反清,继而陕西提督王辅臣亦在吴三桂的诱引之下反清,占领平凉,和进攻四川的吴将王屏藩互相呼应。数月之间,陕、甘、川、湘、黔等省均为吴军控制。...
· 康熙死后,手握重兵的胤禵本想造反,最后为何却又不敢?
历史已经成为过往,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康熙驾崩后不发动兵变夺位,其实只是后人一种假想,也许当时胤禵压根就没想过要这么做。康熙驾崩后,雍正第一时间通知总理事务王大臣:“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胤禵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著速行文大将军王,令与胤曙二人驰驿来京。”(《清世宗实录》卷一)雍正以内阁行文,而非新皇的上谕,不会激怒胤禵,逼其拥兵自重。如果他拥兵造反,或者不来,那就是不忠不孝,等同谋反,与整个国家和朝廷为敌。胤禵大将军王的兵大多数是从京城带出去的,这些兵的家眷都在京城,这样的情况下让这些兵打回去,就算打到城墙脚下,只需要一个朝廷重臣登高一呼。大军瞬间就会土崩瓦解,甚至倒戈相向。京城并非是一座空城,不仅京城有禁卫军,京畿也有许多营兵拱卫,大将军王想要打破京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再者西北大军是打草原战,以骑兵为主,这种野战军队并不适合攻城战,毕竟马没法爬城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