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马谡的结局之谜:因失街亭选择畏罪潜逃?还是被诸葛亮斩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1
转发:0
评论:0
马谡的结局之谜:因失街亭选择畏罪潜逃?还是被诸葛亮斩了?,历史长河中,有两个最著名的纸上谈兵家伙,一个是战国时的赵括,另一个就是被诸葛

  历史长河中,有两个最著名的纸上谈兵家伙,一个是战国时的赵括,另一个就是被诸葛亮视为奇才的马谡了。谈起兵家要旨来,马谡口若悬河,就连诸葛亮也得自愧不如。读过几本兵书的马谡为了出风头,斗胆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两万五千人马出守街亭。

  到了地方,马谡忘记了诸葛亮的叮嘱,不顾王平劝阻,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为由,擅自作主将营寨安扎在了山上。马谡自以为得计,却不知他的对手是“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的曹魏大将张郃。张郃率军到达街亭,率军拖住屯扎在山脚下的王平,却对屯扎在山上的马谡围而不攻。失去水源的蜀军很快不战自乱,降的降、逃的逃,在司马懿的主持下,曹军施展火攻,马谡大败而走。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进退失据,无奈上演了一出千古名剧《空城计》。如果不是司马懿养敌自重,收拾人马主动退兵,诸葛亮的一世英名也势必毁于一旦。

  因为马谡的缘故,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已经攻占的陇右三郡,退守汉中。此次大败,诸葛亮负有重大责任,迫不得已之下主动上表后主刘禅自请处分。就在这时,马谡也逃回大营负荆请罪自首领死。

  马谡被斩首之时,三军落泪,诸葛亮亦痛哭失声,这就是所谓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根据罗贯中的演义,后世又有了《失空斩》的传统剧目。

  其实,正史中的记载却非如此。失街亭的马谡是死了,却不是主动投案自首的。他并没有象个男人一样去主动向诸葛亮请死,而是在兵败突围后即踏上了畏罪潜逃的道路。

  只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马谡很快落网被缉捕归案。诸葛亮恼怒异常,判处其死刑,只是还没来得及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狱中。

  马谡失街亭,跟着他吃挂落的人有许多,他跑路,任丞相长史的向朗因包庇、知情不举被诸葛亮撤职、闲置二十年之久。向朗即《出师表》中,被诸葛亮称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的将军向宠叔父。

  据史料记载,马谡被捕归案后,自知难逃一死,作书一封与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马谡临死托孤,诸葛亮也不负所 托,“待其遗孤若平生”。从某种程度上说——马谡之死,与诸葛亮识人不明有很大干系。刘备临终前曾叮咛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却偏偏不信这个邪,力挺马谡任先锋大将。马谡身死名灭为后世所笑是小,诸葛亮任人惟亲,视国事如儿戏却值得后人深思了。

  街亭之战,令蜀汉政权彻底失去了恢复中原的可能。可以说:蜀汉之亡,与诸葛亮有莫大干系,尤其是诸葛亮对人的使用方面,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为何斩马谡:失街亭被斩疑团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写,诸葛亮为夺取天下大业,于公元228年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据箕谷;一路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突袭祁山;另外一路由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资料图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忽视了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不顾副将王平“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屯兵于山头。反而还自信地说: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马谡被曹魏名将张合围困于...
· 揭诸葛亮为何斩马谡:失街亭被斩疑团多
导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那诸葛亮为何斩马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写,诸葛亮为夺取天下大业,于公元228年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据箕谷;一路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突袭祁山;另外一路由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网络配图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忽视了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不顾副将王平“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屯...
· 蜀汉将领马谡真的被斩了?是逃亡还是真死了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图片来源于网络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职。又凭借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资和谋略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与喜爱,他们俩人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甚至时常从白天到黑夜,俩人忘乎所以。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在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对马谡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违背了刘备的话,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将马谡任命为北伐魏国的先锋,予其以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
· 马谡失街亭的历史悬疑: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
提起马谡,“失街亭”就是他的“催命符”、“断肠刀”!最后逼得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其实“失街亭”的故事并不复杂,不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记载的内容都基本相似。但是,我们深究一番,其中许多问题很值得玩味:第一,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斩马谡?街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今甘肃省秦安县的东北,距县城约40公里,是龙山脚下一条宽约2公里、长达5公里左右的川道北段开宽地。这里山高谷深,形势险要,又有清水河挡道,是长安到天水郡的惟一一条较为平坦的通道。汉时,这里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南大道,历代被兵家视为“进可攻、退能守”的军事要冲,成为群雄角逐的古战场。建兴六年,诸葛亮为实现刘备的遗愿,决定北伐。当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当北伐先锋、死守街亭要塞。诸葛亮曾再三嘱咐他“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守住街亭,不但可以阻挡司马懿的大军南下,还可以北上进攻魏国;要是守不住,我军必将陷入危险境...
· 诸葛亮斩马谡其实蓄谋已久并非全因失街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原因是马谡丢了街亭。他们认为,虽然失街亭是马谡被斩首的导火索,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该就因为一次败仗就将将领斩首。而且就算街亭一战胜利了,马谡同样还是会死,因为他不仅违反了军纪,而且还畏罪潜逃。所以持这一观点的朋友认为,马谡是因为违抗了诸葛亮的正确决定而丢失街亭的,这可不是一个小的错误,而是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马谡自作主张才一手造成了这个严重的后果,按照军纪理应斩首马谡。网络配图正像诸葛亮回答蒋琬时所说:“若不按军法斩马谡,谁还会服从指挥,如何能‘讨贼’呢?”他们还指出,马谡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畏罪潜逃,按照当时的军纪,同样是会被处死的。所以说失街亭正是马谡被斩的根本原因。正所谓有支持就会有反对,对此有朋友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马谡被斩其实是咎由自取,是诸葛亮蓄谋已久的一个计谋。因为马谡在战前就曾颐指气使,吹嘘自己“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