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走进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至今还在饲养驯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4
转发:0
评论:0
走进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至今还在饲养驯鹿!,  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处流传着古老的狩猎文化,狩猎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也是大兴安岭森
  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处流传着古老的狩猎文化,狩猎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也是大兴安岭森林的灵魂,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鄂伦春和 鄂温克族。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保存着自己民族的文化,鄂温克人迄今还在饲养着驯鹿,他们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鄂温克驯鹿人并不习惯定居的生活,因为驯鹿是以长在原始森林的苔藓为食的,于是政府在他们居住地270公里的范围内保留了几处较为原始的猎民点,这样鄂温克驯鹿人可以依然保留着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原始的游牧方式。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为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以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神秘的“驯鹿文化”而闻名中外。

  虽然在今天,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经有所改变,但淳朴的民风依然如旧,驯鹿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终身伴侣,敖鲁古雅猎民也被成为中国北方民族的活化石,在见过以前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时期,建国以后,他们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撮罗子”是他们传统的民居,这是一种圆锥形的建筑物,是树干和桦树皮搭建而成的窝棚,也是一种极为简单的帐篷。

  大兴安岭中最为常见的白桦树。

  在2003年政府收缴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猎枪,让他们搬到了这里,使这里也成为了一处旅游景点。但是人方便了鹿并不方便,他们往往还要走到260公里远的山上去游牧。

  鄂温克人虽然没有固定的居所但是却有固定的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在仓库中存放着猎物、食品、衣服、生活用品等,仓库也从来不上锁,别的猎人也可以任意使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鄂温克民族人数比较少只有两百多人,但却代表着独特的驯鹿文化和狩猎文化,如今他们已经没有了猎枪,已经不以打猎为生了,更多的就是通过旅游业和驯鹿养殖业为主要的生活手段。

  驯鹿是鄂温克人的朋友和伴侣。

  现在敖鲁古雅在一年四季都会有各地前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来看驯鹿和狩猎人。

  时代变迁,社会的发展总是向前,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鄂温克人却痛苦迷惘的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狩猎部落没有了猎枪,也就没有了狩猎的文化,在寒冷的冬季气温往往会到零下40多度,但是他们却依然在大雪茫茫的大兴安岭陪伴着驯鹿。虽然政府给他们建造了漂亮舒适的居所,但是鄂温克人依旧情系着他们的大山、“撮罗子”和驯鹿。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山下的房子多么美好,鄂温克人依旧魂牵梦绕着大森林,因为这是他们永远的家园。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也是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的景区之一,在这里可以让游客更全面的了解敖鲁古雅驯鹿文化。在北纬52度生活着的敖鲁古雅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古老民族。据考证,鄂温克族共包含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前两者大部分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雅库特便是如今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

  驯鹿温顺的性情使其易饲养放牧,它们可以自行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而地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交界处的敖鲁古雅乡,溪水、草原、森林、山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铸就了鄂温克部落的驯鹿文化,也为这里披上了一层莫测的狩猎文化,鄂温克人离不开驯鹿,他们认为驯鹿在哪,家就在哪里。

  多年前,驯鹿和打猎是鄂温克猎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出台,猎民们放下了手中的猎枪,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千百年来的驯鹿文化却以博物馆的形式保留下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分为历史综合展厅、狩猎文化展厅、桦皮文化展厅、萨满教文化展厅、兽皮文化展厅、驯鹿文化展厅、北极圈文化展厅六大部分。博物馆真实地记录了鄂温克猎民的生活状态。驯鹿在欧洲国家蕴含着吉祥的意义,每当圣诞夜来临,喜庆幸福的驯鹿拉着长胡子圣诞老人向可爱的孩子们分发糖果,而在鄂温克族驯鹿少了些美丽浪漫的传说,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与欧洲不同的是,敖鲁古雅驯鹿的存在对当地人有着支柱一般的意义。成熟的驯鹿一次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是敖鲁古雅人的重要的运输工具,这种现状直到1964年割鹿茸成功后才改变。馆内形式不一的猎刀和弹药为鄂温克猎民描摹出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带锈的古迹斑斑证明了敖鲁古雅真实存在的古老文化。

  鄂温克驯鹿人信奉萨满教和教,萨满是鄂温克人的巫师。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为信仰核心的宗教形式,萨满被本民族尊为“智者”,是人与神灵之间的使者,生活中的祭祀仪式和治病要请萨满主持,萨满则跳神向大自然图腾及祖先的神灵祈福,恳求神灵的庇护而获得平安,好运和健康。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最后一支仍然使用桦树皮器物的部落,馆内琳琅满目的桦树皮制品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几乎男女老少都会以桦树皮制作器物的盛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这项集结北方游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面临着失传的窘境。或许,百年之后我们只能通过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缅怀曾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驯鹿的饲养
驯鹿(Kangifertarandus)属偶蹄目,鹿科,是产于北极和近北极地区的动物。在我国驯鹿主要栖息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密林里,活动范围在东经120°15′~123°35′,北纬51°15′~53°15′的地区,具有很强的耐寒性。驯鹿的经济价值很高,其茸、皮、肉、乳均可利用,同时又因其长相奇特,十分驯良,在动物园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驯鹿在哈尔滨动物园已有近20年的饲养历史,以前由于各种原因,饲养繁殖效果不理想。自1995年以来,对其饲养繁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1998年间共繁殖驯鹿11只,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母鹿繁殖率达100%,幼仔成活率达100%。饲养环境及方法1自然概况哈尔滨位于东经125°15′~127°30′,北纬45°20′~46°20′,年均气温4.5℃,平均降水量581.2mm,日照时数为2461.9小时,风速年平均3.4m/s。由于驯鹿生长在...
· 驯鹿
驯鹿俗称“四不像”,也叫“角鹿”,是珍稀动物。因为它的头似马而非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驴而非驴、蹄子似牛而又非牛,故名“四不像”。驯鹿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雌雄的驯鹿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要分布于寒带气候,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等地。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驯鹿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
· 驯鹿
特征不同的驯鹿亚种之间的形态有很大差距。总的来说,生活在南部地区的驯鹿要比北部的同类体形更大。驯鹿的肩宽可以达到120厘米,身长在1.5米到2.3米之间。雄性和雌性之间也有体形差异,某些亚种的雄性体形可以达到雌性的两倍,但雄性和雌性驯鹿头上都长角,这也是驯鹿区别于其它鹿种的显著特点之一;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亚种、性别的毛色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不同,从雄性北美林地驯鹿在夏季时的深棕褐色,到格凌兰岛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花色中白色一般出现在腹部、颈部和蹄子以上部位。习性繁殖形态为胎生,每次产出幼仔需时4-6个月。刚出生的驯鹿生长速度很快。母鹿一般在冬季怀胎,在春季迁移的途中生育。幼仔生下两三天后,就可以跟着母鹿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的速度就能像父母一样快,每小时可以迁移48公里。分布...
· 驯鹿的繁殖
1性成熟年龄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当年就可参加交配,繁殖能力很强,一般繁殖寿命可达14年。雄鹿2.5岁性成熟,3岁可以参加配种。在哈尔滨地区,驯鹿寿命可达20岁左右。2发情驯鹿发情期在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10月中旬为旺期。在这一时期雄鹿凶猛异常,常为争偶打斗,并主动袭击人,同时表现有颈部明显增粗,整天追逐雌鹿,嗅其阴部,同时常“嗥、嗥”吼叫,尿频,除饮水增加外,很少采食。交配期过后,雄鹿大为消瘦。雌鹿发情表现不很明显,外阴稍水肿,有少量粘液,主动靠近雄鹿,采食变化不明显,雌鹿发情后13~22天受孕率较高,发情高潮持续2~4天。3交配驯鹿配种应选择健康的雄鹿,采用一雄多雌的方式。驯鹿交配多在清晨或傍晚,环境安静,天气凉爽时进行,交配持续时间约在20秒左右,每天交配次数不定。在配种期间应适当增喂一些苹果及维生素E,以提高受孕率。4妊娠与产仔4.1妊娠驯鹿妊娠期为225~240...
· 狩猎
历史中国狩猎行之有年,唐代柳宗元记载有永州有姓蒋的捕蛇者,世代以捕蛇为业。宋朝诗人黄庭坚《戏咏江南土风》诗曰:“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元好问《薛明府去思口号》之三:“只从明府到,猎户得安眠。”明朝有专门猎虎的猎户,戴东原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满洲族的前身女真是渔猎民族。清朝打猎本是家法,嘉庆称“射猎为本朝家法,绥远实国大纲”。清代有一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草原接壤。从康熙到嘉庆,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的活动,一共在木兰秋狝105次。争议保护原住民的狩猎需求,维护仅存的传统文化,不少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原住民有限制地进行传统狩猎。例如美国印第安人或爱斯基摩人,在当地法律的规定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