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烟台海阳徽村要翻修高氏家庙,揭秘胶东高姓的发源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80
转发:0
评论:0
烟台海阳徽村要翻修高氏家庙,揭秘胶东高姓的发源地,冬天吹北风,夏季吹南风,4月底的烟台海阳“南海沿”,风向隐约已经有所改变,午

  冬天吹北风,夏季吹南风,4月底的烟台海阳“南海沿”,风向隐约已经有所改变,午后微风从南面的黄海向陆地轻拂,穿衣服少的人可以明显感受到凉意。

  在如此天气下的中午时分,多数人会选择在家里睡一会儿午觉,可海阳留格庄镇徽村一座古建筑的院里,一群泥瓦匠却在室外坚持忙碌,他们的工作是:修葺这里的高氏家庙。

  在胶东姓氏历史上,海阳的徽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村子,这里是胶东高姓的重要发源地。根据学者的研究,胶东半岛的高姓主要分为东西两支,西支为胶州高姓,现在主要分布在青岛地区;而东支就是徽村高姓,现在烟台威海地界上姓高的人,其祖先大多源自这里。

  根据徽村口的村碑记载,该村系明朝永乐年间,始祖高文明从浙江会稽县(也有人考证说是现在丽水市的云和县)搬迁至此,建村于蕙兰丛生处,因此起名蕙村,后来改为徽村。

  不过,虽然石碑言之凿凿,但不少胶东高姓族人却对徽村的建村时间存疑,尤其是以栖霞东下夼的高姓分支尤甚。因为,栖霞东下夼的高姓据说是元末建村,族人世代相传先祖是从徽村搬迁而来,在民国时,东下夼的高姓族人每年正月还要雷打不动的去徽村高氏总祠祭祖,态度十分虔诚。

  既然作为分支的栖霞东下夼高氏是元朝时就已经建村,那么作为起源地的徽村,怎么可能是明朝时才建立呢?由于存世族谱不全,这一问题似乎已经很难考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徽村的确是胶东高姓的发源地。今年已经80多岁的高敬山,是目前徽村高姓当中辈分最高的人,平时也是高氏家庙的义务管理者之一。据他回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确实还有集合祭祖的规矩:即到了正月,徽村高姓搬迁到外地建村的族人,都要派代表回徽村祭祖,一般在几十号人的规模,颇显高姓家族的繁盛。

  由于徽村高姓在明清两代考取不少进士,因此徽村在清代的海阳很有名气,与东村、夏村、行村并成为四大名村。但后来,由于徽村不是县镇行政驻地,逐渐淡化为一个普通村庄。由于太大,徽村一分为三,划为民生、建平、常胜三个行政村。

  高氏家庙,现在属于建平村,但三个村子的高姓仍共同祭拜。由于高姓在历史上不断分支且族谱不全,因此现在的高氏家庙中,供奉的始祖的名字叫作高雄(推断是明朝中期人),据说从高雄到现在历经约20世,80多岁的高敬山是14世,村中大部分人都至少要喊他爷爷。

  这座高氏家庙,村中已经没有人知道它建筑的年代,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能够回忆起它当年的样子:现在的家庙规模也不算小,可它当初更大。由于年代久远,家庙的梁和瓦也有失修的情况。为了保存好这个供奉祖宗的地方,徽村一些热心的高姓族人组织了这场翻修家庙活动,不少分布在胶东其他县市的高姓族人也闻讯赶来,略尽绵薄之力。

  在捐款的名单中,甚至有一些“闯关东”的胶东高姓族人的后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就在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胶东地区一座辛姓家庙的实景,在海阳小纪镇境内
以前曾介绍过海阳市小纪镇的笤帚夼村,当时重点介绍的是村里的风景,这个村是海阳有名的“银杏村”,村里的银杏树相当多。而这组图片的主题则是介绍村里的姓氏,笤帚夼是一个辛姓聚居的村庄,在村里还保留了一座相当有历史的辛姓家庙,下面就跟随镜头去看一看。在胶东地区,海阳市是辛姓的主要聚居县市,当地的辛姓有东西之分,东面主要分布在大辛家镇(现属留格庄镇)境内,西面主要分布在小纪镇境内。笤帚夼村属小纪镇这一支,该村约有300户人家,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辛姓村庄。图中就是笤帚夼村的辛姓家庙。关于这座家庙的具体建筑年代,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估计有几百年的时间(笤帚夼村在明初就已建村)。现在看到的家庙外景,是村里在原址基础上修缮之后的,因此门窗都比较新。家庙门口的这条街巷,也颇为古朴。而在家庙的旁边,还有一棵老槐树。这棵老槐树的年代,可能比家庙的时间还要早,虽然历时已久,但仍生机勃勃,只不过树干分成了两杈,传说是古...
· 广东高要金山村龙姓
金山村洪圣诞庙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可溯至明、清时期,直至解放初时还十分盛行。过去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穷,搞庙会就靠太公祖产蒸尝(租金)来维持。农民通过春祭,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农民对“一年之计在于春”深情寄望。然而,年复一年,面貌如故,于是,便形成了习俗。搞庙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延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载体。您看那筵开一百余席的盛宴规模,全是富裕起来的本村农民自捐自助搞起来的,是一种“自己食自己”的纯民间活动模式。特别是那些喜添新丁的农户,出手阔绰,一家子包揽了十多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欢聚,共度佳节。如此一来,现在农村的民俗文化活动,便添上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了。洪圣诞,高要新桥镇金山村披上节日的盛装农历正月十六,高要新桥镇金山村举行盛大的洪圣宝诞民间习俗活动,这一传统的民俗式微了多年又重现在高要广大农村。金山村洪圣诞规模之盛大,场面之热烈,民情之欢乐,体现出...
· 海阳市留格庄镇大辛家村,胶东有名的辛姓聚居地
笔者有位姓辛的朋友,他的老家在烟台海阳市留格庄镇的大辛家村。这次回家,他拍了不少图片,其中就有村里的辛氏宗祠。大辛家村为胶东有名的辛姓聚居地,笔者久闻其名,此前虽曾路过这里,但并没有记叙。这次正好就着这位朋友的图片,简要介绍一下大辛家村的历史。辛,为海阳常见姓氏,主要分布于南部区域。而南部又有东南和西南之分。东南之辛氏,以大辛家村为主要聚居地。西南之辛氏,主要集中在小纪镇,如黄崖、书院、笤帚夼等村。关于东西两支辛姓人之间的渊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口传大辛家和黄崖辛姓祖先为兄弟,不过年代久远,资料不多,难以详细考证)。按照《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两支辛氏均出自陇西郡望,后迁至湖北襄阳。至明初洪武时,又迁至胶东半岛,分别建村定居。而根据大辛家村辛氏族谱的序言记载,海阳辛氏出自甘肃陇西、后迁湖北襄阳府。几经变迁,于明洪武三年(1370)奉旨北迁,于莱州府宁海州乳山乡于疃新南四甲菩萨顶山之阳建村,...
· 山东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姜家村
山东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姜家村继五疃姜家传说后,其子孙后期独自闯荡,创村于此。有了而今的姜家村。2000年,全村有400户,1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2‰。现有98%均为姜姓。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7万元,1978年为44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17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40:12:48,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00万元,人均纯收入2900元,入库税金120万元,成为全市经济强村之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姜家村所属地区山东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人口1200人企业石料加工厂、石板加工厂简介继五疃姜家传说后,其子孙后期独自闯荡,创村于此。有了而今的姜家村。2000年,全村有400户,1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2‰。现有98%均为姜姓。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7万元,1978年为44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17万元,第一、二、三...
· 阚姓在胶东不多见,高密的阚家镇即因这一姓氏而得名
“阚”[kàn],是一个在胶东相对少见的姓氏。尤其是半岛东部县市,此姓鲜有听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笔者所知道的唯一一位阚姓人,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东吴谋士阚泽。直到工作多年之后,在烟台市区才偶然见到了另外一位阚姓人。不过,由于只是萍水相逢,并无后续交往,因此他的籍贯为何、家族有何渊源,也不得而知。说起来,笔者真正对阚姓有所了解,还是有一次从高密阚家镇路过开始。关于高密与“胶东”之间的关系,民间说法不一。若以胶莱河(人工河)为界,则高密地处河之西侧。而若以胶河(天然河流)为界,则高密亦有一部位于河之东岸。再加上明清时期的高密县长期隶属于莱州府,风土人情与平度、胶州多有相似之处。而在姓氏方面,高密与胶莱河以东的县市也多有渊源。比如,黄县之单姓就迁自高密,莱西之郎、掖县之宿、平度之管,在高密也可找见同宗。因此将之划入“登莱文化圈”(文化上的胶东概念),也有据可依。言归正传,阚家镇位于高密城西,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