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和合二仙寓意着什么?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版本有哪些版本?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08
转发:2
评论:0
和合二仙寓意着什么?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版本有哪些版本?,和合二仙寓意和合二仙寓意夫妻恩爱。他们呢,就是中国的丘比特。传说他们一人

  和合二仙寓意

  和合二仙寓意夫妻恩爱。他们呢,就是中国的丘比特。传说他们一人拿着并蒂莲,一人拿着盒子,这都是有寓意在里面的。并蒂莲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盒和合是同一个读音,也有祝福的意思在里面。实际上和合二仙不是仙,是凡人。在唐代有两位僧侣,一位叫寒山,一位叫拾得。

  寒山是个文艺僧侣,不分场合喜欢吟诗作对。尽管他的诗很美,可是由于他脾气荒诞,人们对他还是敬而远之。拾得是个可怜人,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抛弃,是寺庙和尚慈悲为怀把他捡到山上,在给他受戒后就让他到厨房帮忙。拾得与寒山非常要好,常常给寒山拿食堂的饭菜吃。后来寒山干脆到了拾得的寺庙做和尚,两个人的感情变得更加要好了。两人都是非常有文学修养的,常常一起吟诗,后来有人把他们的诗编成了书籍。这两位僧侣把僧籍转到了苏州,到寒山寺修行。因为他们两的这种兄弟感情得到了世人的珍视,所以人们就让他们当了象征友爱的爱神。等到了清朝,皇帝陛下亲自下旨把他们二人封为和合二仙。

  寒山寺是他们最终落脚的地方,在寺庙里不仅供着他们的木雕雕像,还有著名大画家为两人绘制的画像石刻。在佛殿的最后面,还有他们的诗。每年过年的时候,有大批的外国游人来到寒山寺拜和合二仙,给自己和亲人的婚姻讨个吉祥的意头,毕竟和合二仙寓意就是夫妻生活和谐。

  和合二仙的故事

  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版本有很多,挑一个最具童趣的讲。很久以前,在华山上住着一个修道者,他带了两个徒弟专心修炼。一天他寻找药材时碰见了两个穿红肚兜的胖娃娃,天真可爱,惹人欢喜。娃娃一起帮助他找药,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两个娃娃就消失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那两个娃娃总是莫名出现,又突然消失。他为了弄清楚这两个小孩是谁家的,就趁着那娃娃专心帮他找药草的机会把早就穿好的针线别在了娃娃的肚兜上。等到第二天,他特意早去,在丛林里仔细找着那根针,可是他发现那根针别在一个人参上,在它的附近又找到了同样的一株人参。高兴的修道者把这两株人参采回去精心泡制。次日,他又要出去寻药,就对他俩徒弟说这锅药要煮七天,期间不能揭开锅盖。两个徒弟按照老道士的吩咐做,等到第五天的时候,他们两人觉得有些奇怪,平常师尊让他们煮药都是会在旁边教授的,怕他们出个闪失。两人越说越觉得奇怪,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心,揭开了药锅。一看,惊喜万分,原来那煮了好几天的人参变得非常大,而且很香,两人情不自禁地捏了一块尝,惊呼出声,觉得世上再也没有那种滋味比它更强。最后把那人参吃得干干净净。等到了第七天,老道士回来,一揭锅,什么都没有了。光看着两徒弟的表情他就知道怎么回事,抄起火棍就要打,徒弟连忙逃走。两人的速度越来越快,后来贴在了华山的一面石壁上,后面追来的老道士看见后直接吓得跌在了地上。

  从此之后,华山的石壁上就有了两个人影,人们把他们称为和合二仙。现在你在华山从特殊角度观看,依旧能看得见。这就是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

  和合二仙图

  和合二仙图经常被挂在传统的结婚庆典上。图中的和合二人是两个童子,圆润可爱,扎着丫髻,露出兴高采烈的表情。一个仙童穿着红衣服,拿着一朵并蒂莲。另一个仙童穿着绿衣服,拿着一个盒子。并蒂莲和盒子在古代都是美好吉祥的象征,从画中的盒子飞出来的蝙蝠也是大吉大利的意思。

  在图画上,古人们还会题上四句诗,诗的大意也是对新人的祝福。和合二仙图不仅可以是纸质的,有些匠人也会把和合二仙图画在瓷器上。在清代有工匠就把关于和合二圣的故事给画了出来。那个工匠在瓷器上画了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旁边有只喜鹊口中携着一封书信。这幅图较为特别,跟和合二仙图不一样。那它说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传言说唐朝有叫万回的,去战场看望当兵的兄长竟在一日之内就完成来回,要知道那可是有万里之遥。后来世人感动于万回的兄弟情深就把他看成了和合神。

  其实在后来的和合二仙的传说中,二仙是僧侣,可是和尚的画出现在婚礼上比较违和,人们就把和合二仙图中的主角改成了两个童子。再经过一些艺术加工,就成了现代人所熟知的和合二仙图。

  还有一个关于和合二仙的故事。清朝皇帝把寒山拾得两位僧侣封为和合二仙,给与了他们官方的正统的地位。中国是个以和为贵的国家,人们希望这幅图能为自己的小家带来和谐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和合二仙”
□居云峰一般说来,用竹根和树根巧雕成的艺术品,都是匠师们用智力化腐朽为神奇。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竹根雕和合二仙,是我收藏的一件艺术品。它高58厘米,周长86厘米。通体紫红色,包浆润泽,很有年代感。作品中一人手持荷叶,一人手捧食盒。满脸堆笑,神态自若,和睦可亲。和合二仙是民俗神仙,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民间神祇之一。人们称道他们鄙薄功名,不贪荣华,行为怪异,心地明净。尤其称道他们的友情,故奉其为“和合二仙”,视其为和睦欢喜的象征。“和合二仙”指的是寒山和拾得。民间传说:寒山和拾得同住在北方的一个村中,虽异姓而亲如兄弟。寒山略长,与拾得同爱一女而寒山不知。临婚时,寒山方知,于是弃家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庵修行。拾得听说,亦舍女到江南寻找寒山。探得其住处后乃折一盛开莲花前往礼之。寒山一见,急持一盒斋饭出迎。二人乐极,相向而舞。拾得也出了家,二人在此开山门庙曰“寒山寺”。在寺院里,寒山拾得用树皮做帽子,穿得...
· 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寒山,唐太宗贞观时期的僧侣,能作诗,隐居于浙江天台山的寒岩洞(寒山)。因姓氏、法号不详,人称“寒山”,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唐台州刺史闾邱胤撰《寒山子诗集传》与宋僧赞宁著《宋高僧传》有传。拾得,本是弃儿,国清寺丰干禅师外出拾回,故称“拾得”,后来出家,成为国清寺的和尚,掌管食堂香灯。寒山与天台国清寺的拾得和尚是至交,两人常结伴云游四方,喜爱吟诗作偈。拾得后来待在厨房做杂务,常把残食盛放竹筒里,让寒山带回充饥。据说,寒山、拾得两人曾入主苏州普明院,广兴佛法。后普明院易名为“寒山寺”以纪念之。忍耐歌因陀罗《寒山拾得图》,元・14世纪纸本墨画(日本国宝),现藏于东京博物馆四仙拱寿图(纵98.3厘米横143.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拾得踏着帚,寒山踏着蕉叶,李铁拐踏着拐杖,刘海蟾骑着三足金蟾,骑着鹤是寿星,明代商喜绘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 八仙过海故事各版本合集八仙人物详解
八仙过海故事各版本合集八仙人物详解可能最近几年八仙过海的故事被提及的越来越少了,不过大家应该还是会有所耳闻。其实八仙的故事版本有很多,几乎是在每个朝代都要编出一些新花样出来,我们所看到的八仙过海也只是其中一版而已。而且你在看完这八仙过海以后,可能会感觉故事略显平庸,也没经历什么太多磨难,似乎大家对于这大仙的了解还不是很足。那这次借助这个机会,为大家讲讲八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自身的故事才是吸引力最强的。作为中国人,一提起“八仙”,谁都会侃上两句。虽然有时候可能叫不全姓名,至少“八仙过海”这个典故基本都听过。但对于“八仙”故事的详细内容,却很少有人了解,今天小编就给您作一个全面的梳理。一各版八仙历史上,八仙曾有过多种版本,直到明朝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简称《东游记》),才确定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八仙过海”中的主人公。勉强按人物所处的朝代顺序排列为:铁拐李(可能春秋)、钟离权(可能东汉)...
· 据流传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有多个版本?这是真的吗?
许仙是哪个朝代的许仙和白娘子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后人对《白蛇传》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知道民间传说爱情故事《白蛇传》发生在哪一年间,又或者许仙是哪个朝代的?说起许仙和白娘子,大家都会联想到雷峰塔。为了了解许仙是哪个朝代的,只有查阅与雷峰塔相关的历史文献,来推测出许仙是哪一朝代的人。根据查找资料发现,雷峰塔原名为皇妃塔,是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修建的,因修建基地为雷峰,世人便称为“雷峰塔”。雷峰塔修建之初,并没有这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后来吴越国投降于宋朝后,民间说书人借由雷峰塔衍化出了这个动人传奇的爱情故事。后来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中详细的记载了这一故事,在介绍许仙时说到,宋高宗南渡时期,杭州临安府黑珍珠巷中有一个官宦之家,名叫李仁。在南廊阁子库担任募事官一职,又和邵太尉一起掌管当地的钱财和粮食。李仁妻子有一名兄弟,名叫许宣,排行为小乙。其中许宣指的就...
· 宋史的版本历史:宋史有着几种不同的版本?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主要有下列几种:公元1346年(元至正六年)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公元1480年(明成化十六年)的成化本(朱英在广州按元刻本的抄本刻印,后来的版本大都以此为底本):明嘉靖南京国子监本(南监本):明万历北京国子监本(北监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殿本);清光绪元年浙江书局本(局本);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百衲本(1958年缩印本个别卷帙有抽换)。由于百衲本是用至正本和明成化本配补影印而成,又同殿本作了对校,修补和改正了某些错字,是一个较好的版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宋史》标点校勘本,是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同时吸收叶渭清《元椠宋史校记》和张元济《宋史校勘记》稿本的成果,参校了殿本和局本,是如今较好的版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