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直属后裔找到了,20万遗民躲进深山
由于战乱等历史原因,中华大地上流传着很大关于种族和后裔的故事,这些人由于战乱、派遣等原因,一部分人从汉人中剥离,躲进深山自成一统,久而久之我们也就遗忘了他们,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我们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说的“屯堡人”,最早是日本的人类学家发现的,1902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到贵州寻宝,发现了与现代文明迥异的新种族,他高兴坏了,以为发现新品种了,后来另一个日本学者也发现了“屯堡人”,地方官对他们说,这些人叫“凤头苗”,因为他们多住在屯堡周围,学术命名为“屯堡人”。鸟居龙藏回去写书,说发现了明朝屯军的后裔“汉裔”,另一个人不同意,说是“苗裔”,两人还打了一架。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查明“屯堡人”的来源很容易,我们要从朱元璋时期的卫所军说起。当时明朝实行“屯军”制度,朱元璋说:“养兵莫如屯田”,所以在中国各地都有屯军。
明朝的军籍制度也是很方便政府用兵,打仗军户带着家属走,走哪算哪。到一地方武器一放,就化身农民开始种地,给政府省了不少银子。“屯堡人”的形成与明初在西南地区的军事行动有关,让他们戍守边关,保卫大明安全。当时朱元璋也只是想铲除他的老,巩固新兴政权,很快就把屯军这帮人给忘了,这些人娶了当地的女子结婚生子繁衍下来,他们却时刻不忘自己是大明的子民,明朝灭亡后,他们依然替明朝尽忠,为明朝守墓,这项任务执行了三百多年。而安顺就在镇远和云南之间的驿道上,一来适合看着西南边陲蠢蠢欲动的蛮夷,二来安顺是明清交通要道,三来适合屯田耕种,所以这里不是信息闭塞之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帮人形成一个叫穿青人的民族,在清朝初年,穿青人的先民依附当地的土司,成为“私庄百姓”,虽然一般不交赋税,但逢年过节要向土司交纳“年例”,还有“烟火钱”、“磕头钱”,战时还要为土司打仗。
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毕节、安顺、六盘水市、黔西南,安顺只是一个来源。朱元璋曾派蓝田率二十万部众,攻打梁王,战争结束后这些军队就留在当地,跟当地的姑娘结婚,这也是穿青人的来源,这些人是非常希望能恢复汉人身份的,对明朝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像那些依附土司的穿青人。这帮人躲进深山,世代为明朝守墓,忠于大明,虽然服装奇怪点,但他们是明朝的子民,与汉人血脉相连,感情十分深厚。明朝覆亡后,明朝军士的后裔想要复仇,然而他们在深山中与世隔绝太久,已经不知道仗该怎么打了,只好继续回到深山生活。
在西南边陲,朝廷鞭长莫及,百姓不可能享有跟中原地区一样的福利待遇,穿青人大都沦为土司的附庸,跟奴隶差不多,一辈子都无法脱离这种关系。清初,“改土归流”以后,虽然土司取消了,但大大小小的“土目”仍然是这一地区的土地所有者,也是穿青人的“主子”。
水西地区在清朝与中原隔绝,但史书对它的记载却是不少,在长达三百多年来,他们跟汉人、满人都是隔绝的,满人的势力每接近一步,他们就后退一步,俨然是一个对立状态。
穿青人跟水西彝族土司生活状态不一样,土司也没让他们按照彝族的风俗生活,他们将五显神从庙祭变为家坛世代供奉,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民族。婚姻方面他们也有稳定的习俗,虽然他们跟汉人的村子很近,但是不通婚的,因为汉人不愿意通婚。新中国成立后,穿青人一度被划为汉族,他们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身份证,民族一栏上写着:穿青人。
不过,不少人说自己是纯正的汉族,他们有身为明朝后裔的自豪感,也有身为汉人的自豪感,希望能恢复老祖宗之前的荣光,也希望我们不要遗忘他们,而把他们当成我们中的一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