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京故宫的匾额上有个错别字,为何这么多年都不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1
转发:0
评论:0
北京故宫的匾额上有个错别字,为何这么多年都不改,北京故宫有很多门,老北京讲内九外七,也就是十六个门,现在还留存着正阳门、德胜

  北京故宫有很多门,老北京讲内九外七,也就是十六个门,现在还留存着正阳门、德胜门、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门”字都没有勾,是个错别字。还有故宫里面的太和门等等,匾额也没有写那个勾。谁都知道,故宫作为过去的皇宫,是最讲究的,为何让这个错字留到今天还不改呢?

  其实这个“门”字,一开始是有勾的,后来删除又恢复,恢复又删除,其间还出过人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一开始,秦汉时代,皇宫门字是有勾的。到了南宋,建都临安,是宋高宗赵构当家。他的皇宫有一天忽然闹起了火灾,起因是个小太监打翻蜡烛,烧着了布围,又引着了大殿。赵构就让大臣来查这个案子,这大臣和小太监是亲戚关系,不想他死,就编了句瞎话,说火灾起因在宫门的匾额上,门字有勾,看上去就像柱子着了火,这叫火脚。不关别人什么事。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可赵构就信这个,传令翰林院,所有带门字的匾额重写,以预防火灾。就这样,南宋宫城的门字都没有勾。

  后来元灭宋,不听这一套,宫城门字是有勾的。到了明朝,在南京建都,朱元璋让大臣詹希原写各门匾额。詹希元就按元朝的老规矩,门字都有勾。不料朱元璋疑心重,看见这门字说,门下面有个勾,不是要绊倒人吗?有才学的人都进不来,这是堵塞言路!

  听听,这就啥理由。可人家是皇帝,说一不二,倒霉鬼詹希原就这样稀里糊涂掉了脑袋,匾额上的门字就又没了勾。

  到了大清朝,北京建都,所有匾额重写,门字再次出现勾。可到了乾隆朝,这位万岁爷爱私访,六下江南,其中一次回宫的时候,看见正阳门匾额上,门字下面的勾,说了这么一句话:朕是真龙天子,从这个钩子下面走过,会不会刮掉龙鳞啊?怎么瞧怎么别扭。

  随行大臣心领神会,立即派人把宫中所有匾额重写了,门字下面又没有勾了。于是,这个错别字,就留到了今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断箭为何200年不摘?
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是明清两朝首都的所在地。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你们发现没有,在隆宗门牌匾上面有一支箭,这支箭到现在还有,那么这支箭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射上去的。网络配图在清朝早期,国家刚建立,由于不是汉人建立的国家,就出现了许多反清复明的组织,其中以白莲教比较出名。白莲教是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网络配图嘉庆十八年,嘉庆皇帝率领皇亲国戚和大臣们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使北京城空虚,于是白莲教的头目看到了机会。于是召集了自己的属下,有2000多人,对北京城进行围攻,于是分为两路,一路打东华门,一路打西华门,由于西华门有太...
· 揭秘:北京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200年不摘?
去故宫游玩的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这里和旁边的太和殿比起来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额上有个射出的箭镞不知道你们看到没?这还要回到清朝早期的起义军,白莲教是中国最为神秘的宗教结社之一,相传它的前身——白莲社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形成,南宋时期正式成为“白莲教”,成为半僧半俗的一种组织。由于教义通俗,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所以它曾经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及群众基础,元、明时期曾经多次组织起义,到了清朝则有一部分教徒将“反清复明”作为他们的毕生追求。而今天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组织的一场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8月13日),嘉庆皇帝一行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满族尚武,从康熙帝起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木兰秋狝。此事京城空虚,北京的天理教头目林清看到了机会,林清是北京丰台宋家庄人,在北京人脉宽广,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徒,与当地官员也都熟识。所以根本没有人去抓他,可见当时之腐败。...
· 故宫匾额上的断箭,为何没人敢取?遗留200多年,保存至今。
对于故宫中的故事,相信大家听的不少,但是说起紫禁城中的隆宗门,很多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隆宗门地处乾清门附近,初次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万历皇帝与清朝顺治年间曾两度修缮。这隆宗门不仅仅是隔绝了内廷与外朝的一道门,还隐藏着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清代帝王喜园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几位皇帝均卒于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园林中,他们的梓宫均由隆宗门迎入,并于门内斋集举哀。现在去游览故宫,在隆宗门前,如果你细心观察可以见到,牌匾上面“宗”字的左侧,一枚深深钉入门额的箭头。那么,这支断箭是怎么来的呢?肯定是有人射上去的!那么,谁射的呢?谁敢在禁卫如此森严的地方胡乱射箭呢?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当时嘉庆皇帝正在围场行猎,所以京城内只有较少的禁卫军留守。林清觉得时机很好,就集结了200余人...
·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拿下?
故宫匾额上有一根箭为何时过200年都没被摘下去故宫游玩的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这里和旁边的太和殿比起来太不起眼了,但是它的匾额上有个射出的箭镞不知道你们看到没?这还要回到清朝早期的起义军,白莲教是中国最为神秘的宗教结社之一,相传它的前身——白莲社从东晋时期就已经形成,南宋时期正式成为“白莲教”,成为半僧半俗的一种组织。网络配图由于教义通俗,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所以它曾经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及群众基础,元、明时期曾经多次组织起义,到了清朝则有一部分教徒将“反清复明”作为他们的毕生追求。而今天就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天理教在嘉庆年间组织的一场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年8月13日),嘉庆皇帝一行前往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行猎。满族尚武,从康熙帝起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木兰秋狝。此事京城空虚,北京的天理教头目林清看到了机会,林清是北京丰台宋家庄人,在北京人脉宽广,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天理教徒,与当地...
· 揭秘故宫匾额上面为何有一支箭为什么这么多年无人敢碰呢
故宫匾额上为何有只箭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也是唯一的宝贝,虽然在沈阳,也有一个清朝的皇宫,不过,从规模、样式、存在时间,各方面都与北京故宫无法相提并论,那么,在故宫之中,自然存在着不少的谜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为何北京故宫之中,有一块匾额上面插着一把箭,200多年无人敢碰呢?说起来,这件事发生在清朝,大清国虽然建立了,入主中原,成为新一代的封建王朝,但是,民间很多汉族百姓们并不想服从大清朝的命令,反而是一直梦想着“反清复明”,重新建立大明朝,所以,各地都有反清复明的组织,比如天地会、莲花会等,他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一心就想着如何“弄走”大清朝,重新建立明朝,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对组织就像野草一样,一直不停的在活动。而到了嘉庆年间,有一个民间组织非常活跃,叫做白莲教,故宫之中的那只箭,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