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你以为古代“宰相”这个官很大吗?它压根儿就不是个正经官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0
转发:0
评论:0
你以为古代“宰相”这个官很大吗?它压根儿就不是个正经官位,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遇见一个令人感到头大的问题,那就是对史书上的那些令

  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遇见一个令人感到头大的问题,那就是对史书上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官职名称搞不清楚。

  每当一个主人公升迁或者贬谪,他的官职名总会让我们感到脑袋痛,这个官职是干什么的?是虚衔还是实衔?大官还是小官?即使有人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给你解释清楚了,可没过多久,我们就又全忘了。

  为什么?因为百分之八十的人连我们今天国家的公务员岗位都没整明白,更别说古代的官职了!在这里,我们就以唐朝为背景,为大家掰扯清楚一个官僚系统中最大的官——宰相。

  一、宰相是个什么官

  说起宰相,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熟悉的名词,可是我敢打包票,即使你翻遍二十四史,也压根儿就找不到这么个官职。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宰相压根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岗位,而是一个笼统的称呼,泛指一些权倾朝野的大官。

  而在大唐王朝,可以被称为宰相的,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三省长官三省是什么?

  中书省,老大叫中书令。

  尚书省,老大叫尚书令。

  门下省,老大叫门下侍中。

  其中,因为尚书令权力实在太大,再加上唐朝初年某个小伙子就在这个职位上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然后当了皇帝,于是尚书令就成了一个十分敏感的位置,谁坐上去就跟架在火上烤一样,结果,尚书令就成虚设了,而尚书省的日常事务,也渐渐的交到了尚书令的下属,也就是左右仆射的手中,毕竟有两个人,可以互相制约嘛。

  所以,在唐高祖的武德年间,宰相基本上指的就是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左右仆射,一共四个人!对了,左右仆射那个射,不读she,读ye。

  第二种:兼职宰相。

  什么?宰相还能兼职?是的,能。

  这种情况叫做以他官入相,也就是说你本来可能只是一个某部的小侍郎,并不是三省长官,但是皇帝大人觉得你这个小同志姿势水平不错,将来大大的有前途,所以就给了你一个加衔,批准你可以和三省的宰相们一起议论国家大事,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代表着你也是一名光荣的大唐宰相啦。

  这种情况最初发生在贞观年间,刚开始的动机是李世民同志刚刚登基,需要把自己秦王府的那一班人马插入国家体制中,但是人家宰相早已经有人了,就算你是新皇帝要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得有个过程,起码表面工夫要做到,直接就把人家换下来,这吃相太难看了。还有就是自己的幕僚们实在官职太低了,直接就坐火箭一样的升到宰相,难免让人在背后戳你脊梁骨。

  除了提拔秦王府旧人这种动机外,还有就是爱护退休的老同志。比如贞观八年,军神李靖退休后,李世民就给了老人家一个“三两日一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的衔儿。所谓平章政事就是议论国事的意思,这个衔儿的意思合起来念,就是老人家虽然退休了,可是您依旧可以每过两三天就能来一趟门下省和中书省一起跟宰相们议论一下军国大事呢。

  唐太宗崩后,到了唐高宗的时代,加衔变得正规起来,一般情况下,有两种衔,第一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原本,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加衔的目的只是给大臣当宰相提前做个准备以及给退休老干部的荣誉称号,可是到了唐高宗时期,一旦加了这两种衔,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宰相了,正规的不能再正规。

  再后来,到了大历二年,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从原本的正三品升为了正二品,这样一来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光这名字上就有点不伦不类了,所以,唐朝宰相发展到了最后,基本上就统一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上头了。

  就以这件事为节点,唐朝官场上就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如果左右仆射没有加衔儿的话,不准到政事堂去参议国事。再后来,连门下侍中也没有逃过毒手,也被摒弃在宰相行列之外,只有中书令始终坚守在宰相的位置上,茕茕孑立。

  二、宰相办公在哪里

  如果你已经当上一名光荣的大唐宰相了,你就要去政事堂办事儿了。政事堂是个啥?

  唐代的宰相与秦汉时的最大不同,那就是秦汉时期的宰相,是一个人,属于独相制,而唐代的宰相是好几个人,属于群相制。

  既然是群相制,那就必须大家在一起讨论,而这个讨论政事的地方,就叫做——“政事堂”政事堂刚开始,是设置在门下省的,因为门下省的职能是封驳奏疏,所以宰相们很容易在门下省扯皮,为了方便让宰相们骂的痛快,结果就把政事堂放在门下省了。

  后来,到了永淳二年,裴炎担任了首席宰相,所谓首席宰相。

  三、处理公务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由秉笔宰相签署文书,然后由其他宰相署名,这样就可以生效,在唐代,中央的公文叫做“堂贴”,地方上的公文,则叫做“堂案”,而政事堂宰相们的工作,就是不停的处理这些“堂贴”和“堂案”。

  如果实在有些事无法处理,就可以上朝和皇帝商量,这是宰相的权力,按照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每天都要在宣政殿(或者含元殿)朝见皇帝,称为“常参官”,后来改成了单日朝见,双日休息,等到上朝奏事结束,百官退散去吃光禄寺准备的午餐(廊下食),宰相便可以留下继续议论政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那些姓吉的名人,你以为他们是清朝的吗?
吉朗:生卒(?—316)西晋冯翊莲勺人。吉挹祖。愍帝时为御史中丞。刘曜陷京师,帝出降,朗不屈。吉温:生卒(?—755)唐河南人。吉顼从子。玄宗天宝初为新丰丞。李林甫引其居门下,以酷吏闻名。与罗希奭椎锻治狱,相助为虐,号“罗钳吉网”。擢户部郎中,兼侍御史。坐受贿及夺民财贬端溪尉。杨国忠遣人杀之。吉囊:生卒(?—1542)明鞑靼人。酋长。达延汗孙,阿著子。嘉靖时据河套,雄黠喜兵。十一年,欲扰边而边臣有备,乃渡河西向破亦不剌、卜儿孩两部。其后数年间屡掠宣府、大同、庄浪各边塞。十九年扰固原,为周尚文所败,子小十王被杀。次年,请与明互市,遭拒,乃与俺答分道突入内扰,攻扰平定、寿阳、朔州等处。
· 古代丐帮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以为生活真的很惨吗
还不知道:古代丐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管是什么样的职业都有老大,在古代也是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丐帮的剧情,他们也有老大,他们的老大是怎么生活的呢?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丐帮都是自己成立的,其实也不是那么绝对。清朝时期,丐帮也是直接归朝廷管理的,在这样的丐帮里,老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丐帮的老大在丐帮虽然是最出头的,在朝廷中却是最低级的。就算是这样,丐帮的老大也很平常的老百姓强,甚至更富有。比如说在清朝的一个丐帮,他不仅住着豪华的宅子,带着价格不菲的首饰,而且他的妻子小妾也有很多,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根本就达不到,丐帮的老大能够拥有这些,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并且他们还有一个不同点,他们都不是在街上乞讨,那他们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肯定是刻扣下面的人的,丐帮的人到了一定的时间都会交够自己的钱数,他们除了收一些内部人的钱之外,还会收百姓的、店...
· 你以为西安就一个唐朝“天坛”吗?历史记载的祭坛还有18个
“天坛”不但北京有,西安也有。西安天坛的真正名字叫“圜丘”,至于将皇帝祭天的“圜丘”叫“天坛”,那是明清时候的事情了。西安“圜丘”为隋唐天坛,比北京明清天坛早1000多年,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等有二十位皇帝登坛祭天,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坛”。古人认为,“南”为乾位,太阳光照的时间较长,属阳,所以祭天必须在帝都的南郊,隋唐的天坛便建在长安城郭城的南边,位于唐长安城正门明德门东南。《贾志》记载:圜丘在长安明德门东南一里。西安天坛很容易找,电视塔下面路东有个天坛路,直接进去,走100米不到,边上是个大铁皮门天坛就在里面。唐朝长安城,布局严谨,结构对称,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其中万年县的社坛,在县东南二十里平康坊。长安县的社坛,在县西南五里光德坊。依据《隋书》记载:各路神灵,都有祭坛。《隋书·礼仪》...
· 你以为皇帝就天不怕地不怕吗看看这个南宋悍后你就知道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南宋悍后李凤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宋朝自赵光义(本命匡义,因避讳其兄赵匡胤而改为光义)窃取了皇帝之位后,历代君主文化水平虽然都强过了宋太祖,文学艺术造诣也都颇深,但性格上大都文弱甚至有的懦弱不堪和宋太祖无法媲美。尤其是北宋灭亡后,赵构南迁江南建立南宋后,皇帝更是一代更比一代弱。而且有的还动不动就禅位,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南宋到了第二位皇帝孝宗赵昚宋室皇权虽然又回到了太祖一脉,但也基本没有了宋太祖当年的雄风。公元1162年,提心吊胆做了三十五年落魄皇帝的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他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是为宋孝宗。但宋孝宗这皇位也没有坐到死,公元1189年又禅让给了他的第三子赵惇,是为宋光宗。单听赵惇先生这庙号倒是挺霸气,大有一副光宗耀祖收复河山的气节。但实际上赵惇本人也是极懦弱的,一生受制于他的皇后不说,就连他父亲宋孝宗去世他的那位皇后不发话他都...
· 雍正奏折中的幽默:你以为朕是好骗的吗?
导读:还有一个揭老底的批示,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你以为朕是好骗的吗?你别忘了朕登基时都四十多岁了,你们每个官吏的情况我都知道,你也不例外,我没当皇帝时就知道你曾经弹劾过我,你还给我送礼物,希望我在先皇面前替你美言。告诉你,你以后给我小心着点,你的一举一动,是逃不过朕的眼睛的(汝以朕为可欺乎?汝忘朕即位之时,已年过四十矣,官吏情伪朕尽知之。朕在藩邸时,即知汝名曾列弹章,汝又送朕礼物,冀朕在大行皇帝前转圜。汝此后其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不能逃朕之洞鉴也)。”汝以朕为可欺乎?网络配图雍正帝批示奏折也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力谏不可以,而且还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