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契丹竟然对中国的影响这么大!北京成为首都也是因为契丹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4
转发:0
评论:0
契丹竟然对中国的影响这么大!北京成为首都也是因为契丹人,契丹人对中国的三大影响,超过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影响延续至今。一、给了中国

  契丹人对中国的三大影响,超过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影响延续至今。

  一、给了中国一个名字

  契丹人从儿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即包括北京在内的河北大部和山西的一部分,圆了他们脱离漠北苦寒之地、入主中原的梦想。但可害苦了大汉民族了,在此前汉人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无休止的劫掠杀伐,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始终是最好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恰好就处在这条重要的军事防御线上,长城最重要的关口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一带。燕云十六州一失,北部边界无险可守,胡人铁骑可以纵马千里大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正因为如此,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契丹在北方建立了大辽后,官场制度、人文典籍都模仿中原王朝,国势日炽,影响愈大,领土最大时等于两个北宋。就这样,古老的丝绸之路被废断,汉人与西方世界建立联系的传统通道全被堵死。中世纪的西方似乎渐渐忘了波斯和之东有存在。五代十国的后周皇帝柴荣,一上位后就蓄志收复汉人的幽燕,他有勇有谋,胆大心细,在辽国势力正炽之时就敢亲征打对攻,一点没有后来汉人的恐辽症,结果轻易就收复了宁州,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瀛州,契丹大震,一片惊恐。辽穆宗皇帝都准备放弃燕云十六州了。但天不假年,这时柴荣忽然重病,不得不退兵。凭周朝的实力和.柴荣的雄才大略,不出一年,便可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后灭掉大辽也未可知,可惜他39岁就逝世,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实在让人遗憾。陈桥兵变、。随后,宋太祖宋太宗两个皇帝收拾了南边的乱局,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于是兵锋一转,北上攻辽,意图恢复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两次大败。第一次最惨,在北京高梁河附近,北宋十多万大军被全歼,宋太宗右大腿中两箭,坐驴车逃亡。杨业、潘美断后才保住性命。18年后,太宗还是腿伤复发,暴毙。两次收复之战失利后,汉人王朝的意志没了,再也不谈对北方辽人用兵之事了。但契丹人不善罢甘休,他们还时时想着被周世宗柴荣夺回的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等“失地”之耻。1004年,辽国皇帝辽圣宗和其母亲萧太后率大军亲征北宋,借口就是收回失地。宋人一片惊慌,宋真宗也想南逃,唯有宰相寇准摆明道理,力劝迎敌。辽军围攻瀛洲和澶州(今濮阳)两城,宋军死守,辽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在澶州城下,辽军主帅萧挞凛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被宋军用专门毁城拔寨的大型弓箭(八牛弩),从6百多米外射中,登时毙命。辽军士气大挫,萧太后闻讯痛哭不已,五日闭门不出。

  辽国不得已只能议和,与宋朝缔结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这个盟约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当时交战双方基本遵守了条约,以至宋辽之间以后大约一百多年无战事,边关开放,互通有无……百年和平对宋朝非常重要,保障了宋代文明达到了世界之最。宋辽和平之后,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开放,宋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都通过契丹,向西通过中亚而到达东欧和西欧。契丹人同外国人做生意时总说自己是中国人(契丹久有此中国情结),久而久之,欧洲人就认为契丹就是中国,于是把中国称为了契丹。现在东欧各国和俄罗斯语言中,中国还叫契丹。契丹(大辽)给了世界一个称呼,这个称呼叫中国。

  二、北京今天的首都地位,最早是契丹人确立

  北京的地理重要性和皇家风水的妙好,是契丹人第一个发现的。是他们第一个把北京定位为正统王朝的首都的。春秋战国时的燕国虽然定都为蓟,但毕竟是一个诸侯之城,还不能算是号令海内的王朝都城。

  而把北京正式定位一个王朝之都的是契丹人,虽然有五个都城,北京只是其中的燕都“南京”,但在五个都城中,北京最大最繁华。当然,北京在辽朝之前就已经有了较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但其重要性却在辽朝发生了质变。自辽朝开始,金、元、明、清,所有的正统王朝皆定都北京。这恐怕是契丹人给我们今天所带来的最大的影响。

  三、半岛脱离中国,契丹人是要负责的

  自箕子朝鲜开始,朝鲜与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箕子是商末的王族,带领5千人到朝鲜建国,可以说是商末华夏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周天子认为箕子德高望重,承认并公开把朝鲜分封给箕子。周武王封召公奭(音“是”)于燕。燕国强盛的时候,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的全部,还包括朝鲜、韩国的大部分,箕子朝鲜一部分领土也为燕所有。在秦末战乱中,有一个名叫卫满的燕人,率领1千多名部属来到了朝鲜半岛,灭了已经衰落的箕氏王朝,建立了“卫氏朝鲜”。

  总之,先秦近千年时光中,一直是华夏“汉人”在统治左右着朝鲜半岛。后来,汉武帝灭了卫氏朝鲜,在辽东及朝鲜设置郡县,将朝鲜半岛核心地区划入直接统治区,此时的朝鲜故地,毫无疑问更是“中国”的一部分。由于汉末魏晋南北朝中原的战乱,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半岛的控制,辽东及朝鲜半岛进入了独立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时期”。但是,在统治者的心理层面上,朝鲜半岛却始终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此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统治者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隋朝因为长年征劳,因此覆灭了。而唐朝从李世民开始,又是坚持不懈地征讨朝鲜半岛,直到唐高宗时才达到了目的,灭了高句丽、百济,(计划是把新罗一起灭了,但失败了)并设置安东都护府、鸡林州都督府,重新将朝鲜半岛归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

  唐末五代战乱,中原王朝再次失去对朝鲜半岛的控制。随后统治北方的契丹人,虽然统治范围曾经到达库页岛和中亚地区,半个东亚和北亚都在她的势力范围,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继承前代王对朝鲜半岛的态度,默认了王氏高丽的独立发展。可能还是忌讳汉人王朝对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所以把华北中原地区视为重点防御之地,资源有所偏重。就像苏联时代,虽然在世界上与美国、中国等多有冲突,但始终把欧洲地区看为她最重要的命门所在,华约的坦克集群等各种重武器资源都布置在东欧平原上。契丹人的统治心态,被金、元、明、清继承了,此后中原王朝仅满足于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的臣服,没有进一步将其划入直接统治(元虽设征东行省,但也没有真正统治朝鲜半岛。让半岛慢慢发展成了朝鲜、韩国两个独立国家。

  今天的中国,不得不面对半岛空前复杂的外交环境。这一切,契丹人是要负相当大在责任的。说得有点远,但不是空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契丹大辽政权的的建立者对北宋影响很大的民族
契丹族源于东胡苗裔鲜卑或鲜卑宇文部。契丹存在的1000年历史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形成时期,又分为3个子时期:4世纪中叶至7世纪初为古八部时期,7世纪初至8世纪上半叶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自此至907年是遥辇时期。古八部名号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于部。古八部时期契丹人居住在南到辽宁省朝阳市、北到西拉木伦河、西达赤峰市西南、东至辽河。契丹在被慕容皝破后,只分布在今赤峰市及翁牛特旗一带;388年为北魏破后,约居于今西拉木伦河南、老哈河以东地区;479年因惧高句丽与蠕蠕侵袭,离开故壤,南迁到大凌河东,在今辽宁省北票县、阜新市和彰武县一带;553年为北齐破后,一部分被掠居营州(辽宁省朝阳市)、平州(河北省卢龙县)境,余部北遁投奔,后为所逼,其中又有“万家”寄住高丽,约在今辽宁省法库县、康平县境。6世纪末,此三部分契丹人皆臣附于隋,隋听其返回故地,依托...
· 契丹人
词源辽代胡瓌所绘《卓歇图》(局部),叙述契丹族的可汗、阏氏和他部下于出猎后围地饮宴的情况。辽代胡瓌所绘《卓歇图》(局部)。辽代胡瓌描绘的契丹人《出猎图》。“契丹”一词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但对于契丹这个名称的来源,学者还未达成一致意见。赵振绩在《契丹源流考》中认为,契丹之名起源于鲜卑,为居于鲜卑之人的意思。《金史·太祖本纪》记载“契丹”是镔铁之意,日本人白鸟库吉认为“契丹”与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中的“小刀”(K"-ɔtɔ,gɔtɔgɔ)一词类似,“契丹”可能是刀剑之意。这种说法也是史学界最为认可的说法。但是有学者认为契丹语称铁为“曷术”,从发音上与“契丹”或者通古斯语族和蒙古语族中的“小刀”一词发音相差很大,而且“契丹”二字各为一词。另一种观点认为“契丹”的“契”可能与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有关;“丹”相当于西域语中的“斯坦”,表示所在地之意。“契丹”也就是“奇首可汗的领地”的意思。但是反对...
· 百万契丹人都去哪儿了?古契丹在中国哪个地方
历史上,在公元907—1125年共218年间,北方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辽国,辽国的民族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契丹人。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号神册,建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大辽。1124年,中京决战失败,耶律大石率部西迁。1125年,辽国为金所灭。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1218年,西辽政权为蒙古所灭。图片来源于网络辽全盛时,疆域从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北至蒙古国中部的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在我的老家辽西锦州、葫芦岛、朝阳、阜新等地,如果聊起家族史来,总是问一句:“你们祖先是哪的?”回答都是关内来的移民。的确,辽西这一代在清朝前少有汉族人居住,现在的汉族人都是外来移民。梁羽生、金庸笔下,经常描写辽国的契丹人搏击长空英勇善战动人情节。原来辽国就是笔者生活的这块土地。在北...
· 契丹大字
历史辽太祖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九月十四日(公元920年10月28日)制成,下诏颁行。契丹小字制成后,大字和小字共同使用。辽穆宗应历十年(960)的《痕得隐太傅墓志》是现存时代最早的保存完整的契丹大字石刻。金朝虽然创制了女真文,但是灭辽后契丹文仍在使用。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四月十六日(1191年5月10日),罢免国史院专写契丹文的官员;同年十二月十一日(12月28日)“诏罢契丹字”。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的《大金国先父郎君墓志铭》是现存时代最晚的契丹大字石刻。描述契丹大字和汉字的书写方式类似,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汉字,比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囯。还有一些大字是将汉字改造字型、增减笔划而得的仿造字。超过半数的大字由于没有解读出来,所以也难以确定来源。目前发现的大字约有一千多个。文献契丹大字金石资料字数合计1万5000左右,以石刻为主。保存完整的契丹大字石刻:...
· 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唐是因为受饥荒影响吗?
李尽忠是契丹的首领,统领契丹八部,在契丹部落中相当有地位,他在世时一直带领部落子民进行着反唐运动,直到死去。那么李尽忠反唐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结果又是如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在贞观二十二年时,契丹就内附于唐朝,并且唐朝还在他们的故地设都督府,派官员管辖,封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管理本部事宜,双方一直相安无事。在李尽忠的爷爷大贺窟哥去世后,阿卜固继任松漠都督,开始反唐,后来被。继任松漠都督的李尽忠早期没有什么反唐的迹象但也许是受阿卜固影响,反唐的种子已经在心里中下,只等爆发。69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契丹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同时也是李尽忠反唐的开端。受饥荒影响,契丹人民穷困潦倒,生活无以为继,当时营州都督不但不给予帮助,还多次对契丹部属加以羞辱,这激起了李尽忠一行人的强烈不满,反唐一触即发。于是在这年六月,李尽忠带领部众攻陷营州,斩杀了守城都督,并且一路纵兵掠地,所向披靡。李尽忠反唐的势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