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因名字而惹起的事端,看完我赶紧去改名字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4
转发:0
评论:0
古人因名字而惹起的事端,看完我赶紧去改名字了。,古人的姓名比较特殊,一般人除了姓和名外,还有字,有的还有号,习惯上都统称为名

  古人的姓名比较特殊,一般人除了姓和名外,还有字,有的还有号,习惯上都统称为名字。人皆有名字,但古人因名字而惹起的事端,引出的烦恼,甚至招致的灾祸,是今人难以想象的。

  古人为了表示对尊长的敬意有避讳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却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中受害尤甚者当属宋人刘温叟和徐积父。刘温叟的父亲名“岳”,刘温叟便终生不到属于五岳的嵩山、泰山等处游玩。 “岳”与“乐”同音,凡有音乐演奏之时辄避之唯恐不及。徐积父的父亲名石,徐积父就一辈子不用石器,走路也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石头。偶有不慎踩到,则痛哭流涕,悔恨不已,认为是对父亲的不敬。必过的石桥,无法回避,就让人背自己过去。唐人袁德宗的父亲名高,袁德宗就终生不敢吃糕点。

  名字或因读音或因字形的巧合还会影响人的前途。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有人认为李贺考进士就是犯了父讳,并以此为由阻止他参加考试。韩愈为他打抱不平,写了《讳辨》为其辩护。但李贺最终还是被拒于进士考试门外,无缘仕途,27岁就郁郁而终。宋人刘熙古也是因为祖父名宝进,便失去了考进士的资格。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的会试,初定的状元姓朱。因朱泚谋反刚被平定,宰相李泌——见姓朱的就头疼,这位朱姓的准状元因而遭黜落。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廷试的结果孙日恭为状元。永乐帝朱棣审核时,竖写的“日恭”二字靠得太近,成了“暴”字。永乐帝是用暴力夺取侄儿江山上台的, 自然犯了心病,孙日恭因此丢了状元。清同治七年(1868年),王国钧殿试成绩优异,被初定为前三名。慈禧太后却认为其姓名谐音“忘国君”,必定是心中无国君之人,于是将其名次后挪。王国钧因此仕途暗淡,一生都在低级别官位上浮沉。

  宋人吴倜任宁海推官时曾抵制过蔡京的无理要求。后经朝官推荐,徽宗赵佶欲委吴倜以重任。徽宗偶然向蔡京打听吴倜的情况,蔡京趁机报复,无中生有地说道: “此人傲慢执拗,目无圣上。”徽宗很吃惊,询问事情的原委。蔡京答道:“吴倜知道陛下的名字而不避讳,还用一个圈围起来, 由此可知。”意指“倜”字右边的“周”将赵佶名字中的“吉”围了起来。徽宗听了默然不乐,吴倜升迁之议就此搁下。南宋宰相赵鼎执政时,有人向他推荐绍兴才子钱唐休。当时的首都临安府治就在钱塘(今杭州),战事吃紧,金兵屡屡南下,钱塘时常受到威胁。赵鼎看了名字很不高兴地说:“钱唐休,钱塘就此休了吗?”认为这个名字不吉利,于是对其人弃置不用。

  因姓名而招致祸殃、甚至牢狱之灾者也不乏其人。清朝时,湖南有个县令叫续立人。有好恶作剧的人针对他的名字写了一副对联: “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这是一副缩脚联。古时有“貂不足,狗尾续”的谚语,上联将后半句略去,隐一“续”字;下联用《左传》中语“豕人立而啼”。豕,野猪,全句是说野猪像人一样站立号叫。下联将“人立”二字略去,其人之大名“立人”倒转过来即为“人立”。本来这副对联完全是开玩笑,可新上任的湖南巡抚却信以为真,认为其人必不可取,因而将续县令罢了官。据说,这位老兄本是一位官声不错的县令,可就是倒霉透顶,无端被人编人对联受挖苦不说,还因此被摘去乌纱帽。

  宋朝有位宗室大臣赵善湘最讲究避讳。他命手下一位小吏修理屋漏之处。小吏尽心尽力,修理完后很满意地说:“今次修,了不漏。”意为这次修理后就再也不会漏了。岂知这句话引来赵善湘的冲天怒火,马上将小吏拿下,还在其脸上刺字涂墨。原来赵善湘的父亲名不陋,小吏言“不漏”,犯了赵的父讳。

  还有人因为名字而赔上了性命。唐昭宗时,西川节度使王建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王府,因其彩绘为红色,老百姓便称为“画红楼”。王建有个义子叫王宗涤,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本姓华名洪,与“画红”谐音,犯了王建的忌讳,加上王宗涤屡立战功,王建对其有功高盖主之虑,因而将其缢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都会在什么时候选择结婚?看完我们还是太年轻了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很多,生产力也比较低。为了保证人口,古人的婚嫁年龄往往比较早。汉代时期,男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4岁~20岁之间,女子则是13~16岁。东汉三国时,女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7岁左右,例如甄夫人,就在十七岁前嫁给了第一任丈夫袁熙。到了南北朝,适婚男女的结婚年龄就提前了很多。南朝时的女子,结婚年龄平均为13岁左右。刘宋前废帝的何皇后,12岁即出嫁。陈宣帝的柳皇后,11岁出嫁。而对于南朝时期的男子们(尤其是帝王)来说,结婚年龄就更早了,很多都是在十岁之前,还处于懵懂的孩童时代就结了婚。刘宋孝武帝13岁结婚;刘宋后废帝6岁结婚;梁元帝9岁结婚……童婚似乎成为了一种风尚。北朝女子结婚的年龄和南朝差不多,男子则相较南朝晚一些,平均结婚年龄为14岁左右。唐太宗时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为20岁,女性则是15岁。如果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地方政府则会替这些适婚男女选择对象,促成婚姻。到了清朝,男...
· 古代女子都是怎么取名字的?看完长见识了
正史中很少出现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重要的只有她们的姓氏、父亲的姓和夫家的姓,显赫一些的还有封号、谥号,等等。只有少数殊异的女性,才能以独立的“人”的姿态将其姓名流传于世。这篇文章就来八卦一下古代女子都起了些什么名字,有些名字在今天看来都十分过分呐先秦时期姓名多变而复杂秦汉之前,由于姓和氏的概念和后代迥然不同,人名的起法也很不一样。《说文解字》“女部”中写道:“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可见“姓”的本义是“女子所生”,同姓的人可以认为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后裔——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情况的遗存。“姓”是拥有相近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的称号,所以才有“同姓不婚”的说法。最早一批的“姓”几乎都从女字边:妫、姒、姬、好、赢、妘、姜、姚,等等,也证实了这个说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随着人口的繁衍和迁移,原有的部落分裂成更多的支系,为了彼此区别,开始给自己另起称号,“氏”作为姓的分支出现了。...
· 古人名字因引发的悲剧人生故事,所以取名字很关键
古人的姓名比较特殊,一般人除了姓和名外,还有字,有的还有号,习惯上都统称为名字。人皆有名字,但古人因名字而惹起的事端,引出的烦恼,甚至招致的灾祸,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古人为了表示对尊长的敬意有避讳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却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中受害尤甚者当属宋人古人名字的悲剧故事。刘温叟的父亲名“岳”,刘温叟便终生不到属于五岳的嵩山、泰山等处游玩。“岳”与“乐”同音,凡有音乐演奏之时辄避之唯恐不及。徐积父的父亲名石,徐积父就一辈子不用石器,走路也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石头。偶有不慎踩到,则痛哭流涕,悔恨不已,认为是对父亲的不敬。必过的石桥,无法回避,就让人背自己过去。唐人袁德宗的父亲名高,袁德宗就终生不敢吃糕点。名字或因读音或因字形的巧合还会影响人的前途。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有人认为李贺考进士就是犯了父讳,并以此为由阻止他参加考试。韩愈为他打抱不平,写了《讳辨...
· 朱元璋为什么要改名字呢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改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艰难的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九五之尊,当了皇帝就不能再叫朱重八了,会被人笑话的,我们先看看朱元璋家族历来的名字,他爸爸:朱五四。他爷爷:朱初一(可能是初一出生的)。他曾爷爷:朱四九。他高祖:朱百六。都是数字,说明了朱元璋家族都是农民,不是官宦后代,不是前朝后裔,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皇帝的朱重八要改名字了,改什么名字好呢?朱元璋当时是这么想的,元朝是自己推翻的,那就叫朱元吧,诛元谐音,但是不好听啊,原来是三个字也要叫三个字啊,带个什么呢?带个武器吧,就叫朱元璋吧,杀了元的一把刀,嗯不错很霸气。然后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世了,不能让天下人不服我啊,万一以后有人造反的理由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民不能当皇帝,这就有点难受了,朱元璋本来想跟南宋理学家朱熹攀上关系,证明自己家世很有分量。但是朱熹距离他太近了,前...
· 郑和的原名是叫马三保?郑和为什么要改名字
郑和原名马三保,他出生在云南昆阳一个回族家庭里。他自幼聪明伶俐,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自己也非常喜爱读书。他的父亲和祖父信仰教,曾经前往教的圣地麦加做过朝拜,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威信。郑和由于家庭信仰教的原因,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教的教义和教规,并逐渐懂得了其中的意义。在和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郑和获知了海外各国的许多情况。这使年少的郑和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的父亲为人刚直不阿、心地善良,经常将自家的粮食分给贫困的灾民,长辈心胸豁达、不图回报的性格遗传给了郑和。马三保的童年在快乐中度过,但是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战争毁掉了他的家庭,打碎了他所有的希望和对将来的憧憬。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统治云南的梁王不肯降服,他多次杀死朝廷派来的使臣,指挥手下的人马发动叛乱。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为了平定叛乱,统一全国,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令他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云贵,在两年多的艰苦征战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