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仅凭简陋皮甲就能征战欧亚大陆,揭秘蒙古皮甲真实面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3
转发:0
评论:0
13世纪,蒙古帝国于漠北草原崛起。在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征服了东北亚、东亚、中亚、西亚、东欧的广阔地区。期间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蒙古军队的强悍与残忍在各个文明的历史里均留下了详细的记载。他们的肆虐更是让很多早期文明发展断代乃至毁灭,留下了无数让人唏嘘的故事。然而,更令人感到惊诧的是蒙古帝国早期的装备,尤其是士兵的装备,曾经无比简陋。蒙古民族的崛起源于匈人西迁和鲜卑南入中原之后。他们以贸易和游牧为生,其本身并不是一个整体的国家,而是一些松散的部落和部落联盟。由于其游牧民族的特性,导致文化和冶金均不发达。由于当时中原割据,连年战乱,中亚地区也并不稳定,大量的武器和甲胄流入商人手中,游牧民的领主们自然购买了不少用以武装自己的部落。但是,相较于各个部落的庞大人口基数而言,这点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他们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手段补充一些军队的必需品。皮甲,就是其中之一。最早诞生的蒙古皮甲是一种皮大衣...

  13世纪,蒙古帝国于漠北草原崛起。在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征服了东北亚、东亚、中亚、西亚、东欧的广阔地区。期间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蒙古军队的强悍与残忍在各个文明的历史里均留下了详细的记载。他们的肆虐更是让很多早期文明发展断代乃至毁灭,留下了无数让人唏嘘的故事。然而,更令人感到惊诧的是蒙古帝国早期的装备,尤其是士兵的装备,曾经无比简陋。

  蒙古民族的崛起源于匈人西迁和鲜卑南入中原之后。他们以贸易和游牧为生,其本身并不是一个整体的国家,而是一些松散的部落和部落联盟。由于其游牧民族的特性,导致文化和冶金均不发达。由于当时中原割据,连年战乱,中亚地区也并不稳定,大量的武器和甲胄流入商人手中,游牧民的领主们自然购买了不少用以武装自己的部落。但是,相较于各个部落的庞大人口基数而言,这点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他们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手段补充一些军队的必需品。皮甲,就是其中之一。

  最早诞生的蒙古皮甲是一种皮大衣式皮甲,这种甲虽然没有实物出土,但在很多国家的文献和图画中都有出现过。这种皮甲的造型酷似于现代带帽子的皮大衣,采用两层皮毛一体的简单鞣制的皮革作为原材料,在一些相对关键的部位,还会嵌入或者缝上牛角或牛骨作为加强。这种甲胄相当简陋,但却长期作为蒙古帝国的常用皮甲,无论是对南宋、朝鲜、日本的作战,还是征服花刺子模和喀山的战斗中,都能见到身着这件铠甲的蒙古士兵。蒙古人喜欢用皮绳把这些编穿成对襟大衣的衣服形状,俗称蒙古对襟。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战甲一定会编穿成最容易穿上的那一种,这一设计在其他的蒙古铠甲上也能找到端倪。

  当然,这种皮甲,或者说皮骨混合甲,在实战中的效果比较一般。双层皮并不能对于破甲武器起到多少防御作用,但对于一些小型钝器还是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点使得他们面对中原地区以骨朵和金瓜为主的骑兵战可以不落下风。

  在蒙古后期对罗斯地区的征服中,皮大衣式皮甲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优化,不再追求全面防御,而是更注重灵活性,最终演化成了类似于欧洲骑士们罩袍式的装备。

  在蒙古部族们开始逐渐统一时,又产生了两种主要甲胄,一种是西部诸部采用的皮条甲,一种则是东部的罗圈甲。

  皮条甲最早出现于古埃及,用麻绳和皮革条制作,因为这两者柔软和易于处理的特点,使用和维护都十分方便。有说法是斯基泰人通过贸易和迁徙把它们带到了东亚,也有说这种皮甲是在中国北方的游牧区自行发展出现的,部分匈奴时代的遗址里也能找到类似的残片。

  无论如何,这种铠甲的特性都是一样的:维修方便,而且可以十分便捷的在上面固定强化过的甲片,制造出一种“复合装甲”。无论是固定硬化处理过的皮革、骨片,还是高端一些的铁片和铜片,都能被轻松的镶嵌在上面,有效的提升防御力。虽然这种皮甲无法对双臂和下半身提供防御力,其本身的防御效果也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易于修理的特点使得它可以被广泛的投入到漫长的远征和长距离作战中。直到蒙古帝国覆灭,这种铠甲都依然被弓骑兵和枪骑兵广泛使用。 

  当然,蒙古皮甲中最强的,影响力最深远的,还是他们的罗圈甲。罗圈甲的历史十分古老。往古了说,阿尔泰的岩画里的游牧武士就穿着着这种圈甲。虽然这些人可能是更原始的人或者匈奴人,但至少说明了这种甲的古老历史。不过,由于蒙古和其他游牧民族的早期历史缺乏文字,我们很难准确的确定这些甲胄最早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显然,这种甲胄确实很早就出现了,只不过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和制造难度导致一直没有广泛装备而已。

  罗圈甲的历史十分悠久,材料也各异。早在亚述帝国时期,圈式亚麻甲就曾经作为精锐部队的装束存在过。在蒙古,罗圈甲以双层革作为主要原材料。根据宋代史书的记载,罗圈甲有大多是皮革制成的。制作似乎也比较复杂。这种甲的主要材料是数量可观的专用皮条,蒙古匠人会用树脂把他们粘连成弯曲的形状,而后用皮绳连接这些弯曲的复合皮甲。皮革有三四层或者六层两种记载,这种固定分层铠甲的方式和日本的“大铠”也有类似的地方。

  连接在一起的圈条,防护性能更好,还可以随着身体运动伸缩,随身性也很好,和皮条甲一样,其可以在捆扎时搭配更为坚固的甲片,进而升级为更强大的铠甲。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帝国整合了国内的工匠和作坊,并聘用来自中国北方割据政权的工匠以提高生产力。罗圈甲得以迅速的投入量产和装备部队,奠定了蒙古帝国“马踏欧亚”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军队虽然不断通过掠夺占领区的铠甲和工匠来为自己所用,但他们也并不是对于新技术不屑一顾的。他们相当善于融合不同地区的技术。蒙古帝国在占据了中原和中亚的钢铁冶炼产地后,开始有组织的改良自己的铠甲制造和供应系统,罗圈甲逐渐发展为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的内层和原始的罗圈甲一样用牛皮制成,外层则被改为铁网甲或类似于扎甲的铁片,“甲片相连如鳞,箭不能穿”,制作极为精巧。由于融入了中亚民族的皮革鞣制技术,其皮甲的强韧性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长弓强弩和大多数长矛都有很好的防御效果。这也是蒙古帝国在不少地区的统治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即便在蒙古帝国大量装备铁甲后,凭借着轻量化和易于维护的特性,皮甲依然在蒙古帝国及其裂解出的各个汗国中被广泛使用,直到各个汗国彻底覆灭;而其皮甲的部分特性还被蒙古铁甲、以及各个之前被蒙古征服的地区新生的武装力量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花上加花甲中添甲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亦为难得,丽江县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旁: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一夜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篆翻看灵甲日,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鲨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和秀才要送酬礼,王举人坚辞不受而去。
· 甲
含甲的干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 皮氏诗文世家(皮日休皮光业皮粲皮子良皮仲容)
皮氏诗文世家(皮日休皮光业皮粲皮子良皮仲容)晚唐是多事之秋,社会剧烈动荡,国势全面衰败。一些文人目击时艰,要求文学创作能对政治、社会产生积极作用。皮日休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自拔于流俗,矫首高歌,以其忧国忧民的杰出诗文,成为晚唐后期文坛的冠冕。而其“子孙业文,不坠家声”(陆游《跋松陵倡和集》),终于成就了绵延五代的诗文世家。皮日休(834-902或907???),初字逸少,后改袭美,号醉吟先生、醉士、间气布衣、鹿门子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出身于家世寒微的中小地主家庭,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读书。在这段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鹿门隐书》60篇,抨击朝政,针砭时弊,初次显露了批判现实的斗争锋芒。鲁迅先生尊称他是晚唐“一塌糊涂泥糖里的光彩和锋芒”这是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农民起义的著名文学家、诗人,晚唐襄阳竟陵人皮日休人格和文风的高度评价。咸通四年(863)初,皮日休首次离家远游。他绕道周行二万...
· 蒙古征战
征战列表1202年,铁木真征服鞑靼联盟。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蒙古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为“成吉思汗”。1205年-1227年,蒙古征伐西夏,西夏于1227年灭亡;成吉思汗于同年病逝,后由其三子窝阔台继位为蒙古汗国大汗。1207年,术赤征服西伯利亚,将西伯利亚之游牧民族纳入旗下。1211年-1234年,蒙古起兵反抗曾经的宗主国金朝,金国于1234年灭亡。1216年-1218年,蒙古征伐西辽,西辽于1218年灭亡。1219年-1220年,蒙古征服基马克汗国。1219年-1221年,蒙古征服花剌子模,又称蒙古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沙朝于1221年灭亡。1220年-1243年,蒙古征伐乔治亚王国,乔治亚王国于1243年臣服于蒙古帝国,成为其附庸。1220年-1240年,蒙哥率领蒙古军队征伐库曼汗国,库曼汗国于1220年灭亡,而后库曼人逃至基辅罗斯。1221年-1327年,蒙古征伐印度次...
· 菲利皮诺·利皮
生平菲利皮诺·利皮出生于托斯卡纳地区的普拉托市,父亲是著名画家菲利普·利皮修士,母亲则是与其父一同在普拉托圣卡塔琳娜修道院服侍的修女卢克蕾齐亚·布提。菲利皮诺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同老利皮一样,绘画最终成为了他一生的归宿。利皮一家后来搬到了斯波莱托,在那里菲利皮诺参与了斯波莱托大教堂的建造工作。而当菲利普·利皮于1469年去世的时候,小利皮已经完成了大教堂中名为《圣母的故事》的一组湿壁画。父亲去世之后,利皮在父亲的学生桑德罗·波提切利的作坊里完成了他的学徒生涯。1472年波提切利绘制《圣路加战役》时,菲利皮诺便以同事的身份参与了创作。《圣母向圣伯纳德的显现》(1484年)《三博士来朝(利皮)》(1496年)利皮初期的创作风格与波提切利非常相似,但是却缺少后者所具有的一种敏锐和微妙感。1475前后利皮以“波提切利的朋友”作为署名创作了它的首批作品。利皮的画风在1480至1485年之间发生了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