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历任名相,李斯即可敬又可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9
转发:0
评论:0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历任名相,李斯即可敬又可恨,公元前221年,继春秋战国几百年纷乱之后,天下重归一统,秦始皇以皇帝的称号君

  公元前221年,继春秋战国几百年纷乱之后,天下重归一统,秦始皇以皇帝的称号君临天下。秦国从西周一个放马的部族,一步步成长为诸侯,再到商鞅变法崛起于战国之林,直至,无数战将煌煌功绩被后世津津乐道。然而秦国强大的并不只是武力。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不乏运筹帷幄的一班智囊,为国家掌舵。张仪

  张仪本是魏国贵族后裔,早年与苏秦一道拜鬼谷子为师,修习游说之术。秦惠文王时入秦,被拜为客卿。为秦国制定了“连横”的外交策略,缓解了六国“合纵”抗秦的危机。张仪多次游说山东六国国君,为秦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出名的当属戏弄楚国时间,楚王直至被囚秦国还依然对张仪深信不疑。巴国、蜀国也被张仪的巧舌所迷惑,最终被秦国吸纳为郡。

  《大秦帝国》张仪魏冉

  魏冉是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兄弟,秦昭襄王舅舅。魏冉任相时举荐白起为将,在伊阙之战中力挫魏军,俘虏魏将公孙喜。之后又领兵夺取楚国宛、叶两城,夺取魏国河东四百余里土地及六十余座城池,与白起一起在华阳城下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魏冉虽为丞相,却如秦国将领一般多次亲临前线指挥战争,可谓战功赫赫。

  《大秦帝国》魏冉范雎

  范雎本是魏国人,在魏国期间为须贾门客,被魏齐怀疑通敌鞭笞致死。后易名张禄进入秦国,受到秦昭襄王重用。范雎为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挫败六国多次合纵。长平之战时实施反间计,使赵国换将而大败赵军。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成语“睚眦必报”就出自范雎。

  《大秦帝国》范雎吕不韦

  吕不韦弃商从政,助异人反国继承秦王位。太子嬴政继位后被拜为相邦,号“仲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编撰《吕氏春秋》,求改一字而赏千金,“一字千金”即从此而来。

  吕不韦剧照李斯

  李斯原是楚国小吏,观厕鼠而心生感慨,随即拜荀子为师。入秦后一篇《谏逐客书》让秦王赏识,拜为廷尉。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秦统一后任为丞相,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和国策方针。力主“郡县制”、“幡诗书”、“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李斯的政治主张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李斯

  秦国历任丞相多来自六国,且起于毫末。他们的为政主张和政治眼光,对秦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终秦六世文臣武将此起彼伏,虽不乏有私心但也能以国为重。至秦二世,为帝国建立呕心沥血且忠心耿耿的李斯,却为一己之私而乱政,反为赵高所治,身受“五刑”而死,让人为之叹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为何主持变法的商鞅还被车裂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到了魏国,在宰相公叔痤门下当管家。公叔痤对商鞅很是重视,一心想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后来因为自己病重,没有来得及推荐。一次,魏惠王来家中看望公叔痤,公叔痤对魏惠王说,商鞅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魏惠王任用最好,如果不任用商鞅,也不能让他去别的诸侯国效力,在魏国境内杀掉他。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的很严重,已经语无伦次了,便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商鞅看自己在魏国实现不了人生抱负了,便前往秦国。恰好秦孝公此时寻求一位真才实干的变法人士,商鞅见了秦孝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秦孝公对商鞅非常重视,便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商鞅从秦国的方方面面入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改革措施,在秦孝公的...
· 秦国商鞅变法:商鞅两次变法的内容有何不同?
导读: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卫鞅之祖为卫国君,故又称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商鞅变法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
· 秦国起源历史,商鞅变法促成秦国的兴起
秦国(秦人)起源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益,伯益乃颛顼后代(注: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曰玄嚣、次曰昌意;玄嚣生�f极;�f极生三子:帝喾、挥公、大业之父;昌意生一子名颛顼,颛顼有一女名女修;大业之父娶颛顼之女女修,生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故史载嬴姓多显。至商末,蜚廉(伯益五世孙中��之子)、恶来(蜚廉长子,恶来之弟是季胜)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造父(注:蜚廉次子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造父侄孙非子(注:恶来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季胜生孟增,孟增生衡父,衡父生造父)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
· 商鞅变法具体改革了哪些东西?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好处在哪?
商鞅变法与阡陌众所周知,商鞅在秦孝公(前361—前338年)在位期间主持了变法。其变法内容之一是“废井田,开阡陌”。时值孝公十二年(前350),秦迁都于咸阳之际,曾将城市和农村进行重新划分,变成了四十一县(也有史料记载为三十一县),并垦荒田开阡陌。阡陌是指用来分隔农田的纵横交错的细长小道(田间小道)。可以说阡陌是“条里”(条里是日本古代土地区划制度。将土地以道路式水沟区划成一町〔60步〕)的方格,为坪。30坪为1里。有利于完整地实施班田收授)的前身,也是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同样标准区划土地的制度这时候也非常流行。这种规矩的土地区划是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但是其实在战国时代领土国家实施这种土地区划之前,人们早就开始了土地的修建。历来被大家广为误解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田地的形态。我们从水田开始说起吧。藤原宏志等学者在进行中日共同调查中,从草鞋山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了水田遗迹。这一发现还给大...
· 春秋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之商鞅立木
齐威王时,有实力的大国是:齐、楚、魏、赵、韩、燕、秦,称为战国七雄。前面的大国公推齐威王为霸主;秦国在西部,比较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后,想向中原伸展势力。他先下了一道搜罗人才的命令:“不论是本国人或外来客,谁能叫秦国富强就能得到重用。”卫国有个名叫卫鞅(yāng)的人跑来对秦孝公说:“国家要富,必须注重农业;国家要强,必须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朝廷才有威信,改革就容易了。”秦孝公觉得有理,就叫他计划改革制度。可是,不少贵族大臣反对。过了两年多,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卫鞅做左庶长的官儿,改革制度全由他拿主意。公元前359年,卫鞅起草了一道改革法令。秦孝公看了,点头说好。卫鞅怕老百姓不信,先叫人在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出了一个命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赏他十两金子。”看热闹的人很多,就是不相信这道命令。卫鞅又下了一道命令,把赏金加到五十两。有个发傻劲的人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