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后期,给将士的军工赏银竟是打欠条?已经穷到没钱了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5
转发:0
评论:0
明朝后期,给将士的军工赏银竟是打欠条?已经穷到没钱了吗?,后金暂时离开北京,祖大寿接到袁崇焕手书后于崇祯三年正月初四统兵西援。崇祯有功

  后金暂时离开北京,祖大寿接到袁崇焕手书后于崇祯三年正月初四统兵西援。崇祯有功夫处理袁崇焕的案子了。崇祯对于袁崇焕的案子,同时做了两手。一手是在北京,展开对袁崇焕案的调查、审讯,一手在在辽东,密令孙承宗稳住祖大寿等辽军将士。

  孙承宗二次督辽,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首次督辽,头尾四年,辽东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重来依旧,不同的是辽军人事,颇有风月无情人暗换之感。天启年间,孙承宗督师辽东时,袁崇焕先是山石道后为宁前道,还是中层干部,当时头面人物是马世龙,还有前后三位辽东巡抚。祖大寿,何可纲等还是参将、守备等中下级军官,孙承宗虽然略知其名,但终究不当回事。,由于地位悬殊,祖何等人平时见孙一面都很难。

  天启六年正月,孙承宗离开辽东还不到半年,袁崇焕宁远一战成名,立授辽东巡抚,陡然间成为时局的中心人物,他所统领的宁远系也随着袁崇焕地位的迅速抬升而急速膨胀,短短三四年间,祖大寿、何可纲等已经升为总兵、副将,跨入高级将领行列,尤其是祖大寿,崇祯元年袁崇焕督师辽东时,成为仅有的两员总兵之一,挂征辽先锋将军印,镇守锦州,从此锦州成为祖大寿的老营,直到十三年后被清军围困不得已而出降。己巳之变,赵率教战死、袁崇焕被逮,祖大寿自然而然的成为十万辽军的领军人物,孙承宗受命安抚辽东实际上也就是安抚祖大寿。

  孙承宗二次来到山海关,对待祖大寿等辽将特别客气,平易近人,轻易不摆架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使得祖大寿等对孙承宗的戒备之心逐渐消除。孙承宗虽然受命恢复失地,但并不一味催促祖大寿等刻日进兵,而是静待时机成熟。老谋深算的孙阁老深知此时如果稍有急躁,就有可能激得祖大寿等对朝廷彻底绝望,认为崇祯是借孙承宗之手消灭辽军,从而铤而走险,使得前功尽弃。

  因此,孙承宗在山海关上,表面显得闲静从容,经常招来祖大寿、何可纲、徐敷奏等在衙门或城楼上饮酒谈心。一有捷报,不论大小,孙承宗总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照例先是由祖大寿等上报斩首之数,然后孙承宗高坐大堂,命人将所斩首级一一呈上(现在看来非常残忍,在当时却是平常之事)由道臣、中军等逐个仔细查验,然后照实发放赏金花红。

  按照规定,斩一级赏银五十两,可是限于当时财力,往往不能如数发给,一般给现银十两,有时只有二、三两,其余打欠条,等日后再给,或者赏给红布。颁赏之时,鼓乐大作,一派喜庆之气。有一次颁赏之时,一名小校嫌赏银太薄(不给银子,只给红布) ,说他不稀罕这红布。孙承宗大怒说“这是朝廷封赏,尔竟敢恃功嫌薄”祖大寿在一旁,赶紧将这名大胆的小校轰了下去,搞得全场气氛尴尬。

  崇祯三年三月初的一天,孙承宗正在衙门和茅元仪、徐敷奏、周文郁三名副将闲坐,午后忽然有兵部差官捧着圣旨而来,从督师衙门中门而进。孙承宗急忙向西跪下行五拜三叩大礼接旨,兵部差官并未打开宣读,而是直接交到孙承宗手中,孙承宗展开看完就揣到怀中,然后又向西磕头拜谢。差官见圣旨已经送到,匆匆告辞而出。

  差官走后,孙承宗带有几分神秘的向三位副将说“圣上密旨宣谕,孙某以衰朽之年,何以仰答万一”,三副将听了,虽不知其中奥妙,但本能的被孙阁老圣眷之隆唬得一愣一愣的。

  孙承宗接着以感激又带敬佩的口气说道“其中意在言外,相与商榷,犹如家人父子,然无非灭虏至意,必借群策群力,方能仰答圣恩。”说到此处,顿了一顿,神情若有所思,又说“此密旨出自圣衷,诸臣皆不知晓,似此缜密,真豪杰圣主也!”究竟是何密旨,能让满朝文武俱不知晓,单单传给孙承宗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密旨的内容和袁崇焕有关,应该是崇祯把他对袁崇焕的态度给孙承宗有所交底,而从孙承宗不把密旨内容向辽将传达来看,这个态度绝不是宽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祯登基后为什么还要说很穷呢,难说国库已经穷到没钱了
关于明朝的没落灭亡的结局,对崇祯皇帝来说是可悲的,自尽而死,这种无奈和绝望是任何一种其他形式朝代没落的君王所无法体会和理解的。一国之君,历来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古代一个国家贫穷或富有取决于国库的充盈或亏损,而国库里面的银两来自于天下百姓百官各种缴税。除国库外,皇帝也有属于自己个人的。那么,崇祯皇帝的到底是金银成山还是银两空虚呢?有一种说法是明末崇祯的存款还是非常多,而有种说法却是崇祯皇帝“哭穷”,即已是“空库”。在明朝面对军事危机国家危难的时候,崇祯提出让朝廷众官“捐款”充盈国库,却受到了众人的冷漠与无动于衷。我们来算一算关于崇祯皇帝的“”,正常情况下,一国之君每一年通过各种百姓赋税或征收官员的税收得到的收入差不多是100万两。而这100万两的支出却要涵盖方方面面,都城的将士需要发20多万两的工资,后宫佳丽三千日常奢侈生活要保障,宫里定时不定时的费用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如此一来,一百...
· 最穷的一个王朝,东周天子竟然穷到没钱办葬礼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权威,列国虽然不敢在表面上违抗王命,但是私下互相吞并的事情却越来越多。周幽王姬宫湦战败身亡,儿子周平王接任。日子更不好过了。这不,公元前770年,当时周朝的首都镐京发生了地震,加上戎、狄等外患时时都在威胁,周平王只能东迁,但时这个时候面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钱。经济窘迫的周王室只能派人去鲁国"求赙"、"告饥"、"求金"。网络配图据《左传》记载,周平王姬宜臼死后因为没钱办理丧事,曾派人到鲁国,求鲁国能给予资助。而周桓王姬林死的时候,因为一直没有钱来办理丧事,结果葬礼竟拖了七年。周襄王姬郑死的时候,也派人去鲁国求鲁国给予金钱资助来办葬礼。这原本是诸侯国对王室的"贡礼",现在却要王室反过来去求了。周襄王即位后连乘坐的车子都没有了,只好又派人去鲁国索取。其实,这时候的老大就像现在的联合国一样,看上去好像是老大,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权力,做啥事都得看下面...
· 千古兴亡多少事:东周天子竟然穷到没钱办葬礼?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权威,列国虽然不敢在表面上违抗王命,但是私下互相吞并的事情却越来越多。周幽王姬宫湦战败身亡,他的儿子周平王姬宜臼因为害伯犬戎的侵犯,所以把国都迁到了洛邑,号称东周。随着土地越来越少,势力也变得越来越衰弱,楚、齐、晋、秦、吴、越等强大的国家相继出现,利用自己强大的武力在中原进行争霸。周天子虽然仍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但是却只能依靠着齐、晋等大国支持着衰弱的窘态。姬宜臼刚迁都到洛邑的时候,还有大约六百里的土地,比列国中的大国还要大。但是后来因为周天子把虎牢以东赐予郑国,把温原等十二邑赐给了晋国的重耳,还有些土地被列国抢夺或被蛮族占领,还有的封给其他的士大夫作为采邑,周天子所有的土地和子民渐渐变得所剩无几。土地和子民的减少,让周天子变得非常的贫穷,但周天子们在礼节方面却不容丝毫的松懈和让步。据《左传》记载,周平王姬宜臼死后因为没钱办理丧事,曾派人到鲁国,求鲁国...
· 周赧王为什么要打欠条打仗呢最后有没有借到钱呢
还不知道:周赧王姬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周王朝在建立的时候,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统领诸侯,分封的诸侯们之间大大小小的事务,包括外交、内政、军事、君主更迭等等都可以由周天子出面进行调解、处理等。直到周幽王之后,犬戎进攻周王都,从此周王朝实力开始下降,诸侯们也开始也跃跃欲试,想做这个大联盟的班主。于是还比较讲究道义的春秋时代开始了,各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大联盟的老大,直到有一天一个老牌的霸主——晋国被瓜分,轰轰烈烈而又追求实际利益的战国时代来临,周才真正走向了最后的道路,纵使有英主出现,也逃脱不掉消亡的命运,甚至被逼得周天子也要躲债的地步。周赧王周赧王姬延,周的最后一位君主,也算是周王朝比较有魄力的一位君主,至少在周王朝到了最后快要奄奄一息的时候,周赧王还能够发出最后的怒吼,使出最后的力气来维护尊严——抵抗秦军。不过经历过几百年的消耗之后,周王朝的地盘已经...
· 打虎有功又赏银,武松为什么不要?
因打虎有功,知县赏银一千贯,武松当时穷困潦倒,却为何不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章回体的杰出代表作,《水浒》无论是在描写各路人马攻城掠地,相互征战厮杀惨状上,还是表现乱世佳人,儿女情长的手法上都是无可挑剔的,将每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而除却江湖之外的经典佳话,剩下可圈可点的那便是人与自然,尤其是当时物种栖息地还未毁坏之前,能与那些山林猛兽斗智斗勇也绝对算得上是勇敢者的挑战。而不放过任何细节的施耐庵就恰恰给了这些好汉的机会。通篇读来,笔者发现《水浒》中关于记载斗虎的情节共有三话,分别是第二十三回的《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第四十二回的《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以及第四十九回的《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这三话在长篇巨幅的《水浒》之中相隔不过20余回,在施耐庵笔下却显得如此密集,写法上却无一雷同。笔者在佩服施老高超的文学造诣同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