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始皇和朱元璋都比较残暴,为什么两国的命运都不一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0
转发:0
评论:0
秦始皇和朱元璋都比较残暴,为什么两国的命运都不一样?,一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结论:秦始皇残暴是对百姓,朱元璋残

  一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结论:秦始皇残暴是对百姓,朱元璋残暴是对大臣。

  这个回答虽然简洁明了,但其实是有点问题的。是不是这个开国皇帝对老百姓很好,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呢?

  (秦始皇)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不能,但是这样解释缺乏一种逻辑的必然性。

  那么,开国皇帝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逻辑必然性是什么呢?

  第一,要解决国内稳定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国际安宁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国家生长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国家自然就会长治久安。那么,我们来看看秦始皇和朱元璋的残暴,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有没有帮助呢?

  先说国内稳定。要让国内稳定,又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点实现权力的集中或者平衡。人人都想当皇帝,人人都想拥有权力。尤其是白手起家到雄霸一方的功臣们,想做大做强的心都是有的。因此必须要解决权力的问题。

  对于权力的解决,一般有两种方式:平衡和集中。但平衡的方式,总会造成隐患,极权社会里凡是这样做的,都是失败的。所以一般都是集中。秦始皇和朱元璋在权力集中上,都用残暴的方式,做了不少工作。

  (朱元璋)

  秦始皇灭六国后,没有再给六国后代土地和爵位,对于功臣他也没有给土地和爵位,地方上采用郡县制,子孙们也没有分封。也就是说,秦始皇用暴力的方式,攫取了所有人的权力。

  朱元璋则通过“洪武四大狱”等等,夺了不少功臣的权力;另外废除宰相,取消相权。儿子们则施行藩王制,并没有收权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权力集中上,秦始皇做得很彻底,但因为权力全部集于皇帝一身,一旦皇帝受制于别人,就会出大问题。后来赵高之所以敢“指鹿为马”,就是赵高因为掌控了皇帝,也就掌控了一切。

  朱元璋权力也集中得比较彻底,但是他给他的儿子们留了权力,这使得后来也引发了靖难之役。另外,朱元璋虽然集中了权力,也有平衡,也就是内阁、六部、宦官、锦衣卫等等互相牵制的一种平衡。这样便不会出现像秦朝那样,一人控制了皇帝就控制了天下。所以我们看朱元璋的后代,一个比一个顽皮,其程度远超秦二世,但是没有误国的。

  第二点是立好皇位继承人。这一点两人都做得不好,都引发了后世的动荡。但朱元璋的后代平定了,秦始皇的后代没有。

  第三点是管控。朱元璋和秦始皇都管控。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朱元璋采用“文字狱”。这两种文化残暴,显然朱元璋要更高明一点。秦始皇是愚民政策,让大家不读书。朱元璋是独言政策,只要你不去碰那些不该碰的红线,其它歌功颂德的话可以随便说,风花雪月的文章可以随便写。

  (阿房宫遗址)

  第四点是严刑峻法。秦始皇的严刑峻法是对所有人,包括百姓。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只针对部分人,比如“剥皮填草”对官员,“殉葬”对妃子等等。因此朱元璋的打击面不是那么大。

  再说国际稳定。秦始皇当年为了这个,有些矫枉过正。修万里长城,集三十万兵力逐匈奴,这确实实现了国际稳定,但是却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发国内不稳定。朱元璋当时对于设置九边军镇和重修万里长城是有动议的,但他是采用一种比较渐进的方式,直到他儿子朱棣时才完成,而且工程量并不大,比较恰当,给老百姓的负担不是很重。

  最后说国家生长问题。这一点,秦始皇就完全比不上朱元璋了。朱元璋在民生问题上是做得不错的。比如他的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惠明药局”、救助制度“养济院”等等,虽然有一点修修补补的味道,算不得系统工程,但是其做法却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而秦始皇则完全不考虑民生问题。修万里长城倒也罢了,修秦直道也有一些意义,他修阿房宫,那么庞大的劳民伤财的工程,对国家的生长,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同样是残暴,两个帝王的方向不同,尺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比较曹丕和刘禅的才能、性格与命运
作为两大枭雄曹操与刘备的后代和继承者,曹丕与刘禅在《三国演义》中都是被作者基本贬抑、否定的角色:前者与兄弟争位,又逼汉献帝“禅让”;后者昏庸愚昧,最后降魏,葬送了父亲奋斗大半生创下的基业。与曹操、司马昭一样,他俩也各自为现代汉语贡献了成语或俗语、歇后语:曹丕贡献了“煮豆燃萁”,刘禅贡献了“乐不思蜀”,而这俩成语都不是夸他们的。我们这里暂且撇开《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倾向及正统观念,单从个人修养与性格、才能方面论这俩“官二代”的优劣得失。论个人才能和修养,曹丕完胜。能在激烈的兄弟相争中取胜,固然与其智囊分不开,但也可证明曹丕本人心智谋略出类拔萃。曹丕的文学才能早有公论:《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经典文献,其《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的七言诗。而刘禅这方面与曹丕有天壤之别。曹丕的文才不同于其弟曹植。曹植是才思敏捷,词采华茂;曹丕诗作则都直率朴实得像是两人对话(“率皆鄙直如...
· 朱元璋残暴和仁义的双重脸谱
原文标题:做戏皇帝朱元璋残暴和仁义的双重脸谱朱元璋一队亲兵从吴国公府疾驰而出,他们直奔三山门外的邵荣兵营,传达朱元璋的令旨:马上举行阅兵,朱元璋要亲自检阅,并颁赏赐。邵荣、赵继祖信以为真,对这些亲兵丝毫不加防备,因亲兵开路是朱元璋历来的排场。没想到他们进帐后突然扑了上来,将他们两个拿住,并拿出令牌,说这是朱元璋令旨,其他人便不敢轻举妄动了。两个人被押进死囚牢房,自忖必死无疑。傍晚,牢门“咣啷”一响,有人高喊:“吴国公驾到!”只见朱元璋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他看见邵荣、赵继祖手上、脚上的铁镣,脸色顿时变得阴沉沉的,大骂:“狗日的牢头,为何给邵将军、赵将军戴铁镣?快来给他们除了!快点!”邵荣、赵继祖对朱元璋这套猫玩老鼠的手段已经看惯了,都不吱声,只冷眼看他演戏。牢头慌忙跑来开锁解镣,临走时,朱元璋还给他屁股踢了一脚,牢头打了个踉跄,差点栽了个跟斗。朱元璋又叫随从们从食盒里端出鸡、鸭、鱼、肉及各种...
· 朱元璋的真面目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他的画像长得都不一样?
古代的皇帝都会有一幅龙袍画像,然而在明代笔记《七修类稿》中却提到了这样一件奇事,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不止一幅画像,每幅画中他都长着不一样的脸。据说朱元璋生性多疑,因为害怕遭到刺客刺杀,所以故意让人画了这么多奇怪的画像,还四处散布,因此外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真面目,刺客想杀他也无从下手。“伪像”的秘密似乎被解开了,但事实果真如《七修类稿》所说的那样吗?朱元璋曾经下过一道昭令,在全国召集画工来画皇帝画像,画工们绞尽脑汁,用尽毕生所学画的皇帝像,都得不到朱元璋的肯定。后来,有一位画工画了一幅长得和朱元璋有五分相似的画像,只不过画中人的形象气质雍容端庄,朱元璋一看就喜欢上了,立刻命令他画了若干副赏赐给诸侯王。当然,这只是一则朱元璋求画的故事版本之一。朱元璋长什么样?除了当时的人,谁能说得清?(小编对古代的画像有脸盲症,明明就长得差不多,也看不出年纪,都有胡子,也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分得清画...
· 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都不一样吗?
汉字从陶符开始,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是具有着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了,我们现在都认为,中国现行的文字是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的统一,实则不然。文字的第一次统一和秦朝并没有关系,因为它的时间还要追溯到商朝时期。商朝时,人们通过在龟壳上进行烧炙,得到了一些蜿蜒走折的裂纹,这种裂纹在人们眼里是有特殊意义的,被认为是上天给予的启示,但是如何理解壳纹的含义,就必须依靠专业的人给解读出来。这些烧炙的龟纹,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在每一个龟壳上刻凿上它的含义,这些被刻凿上去的符号,是商朝人从众多已有符号的总结和提炼中,发明的一套符号系统,并且每一个符号都有一个独特又统一的文义,这套文字系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第一次统一,从这之后,任何的文字变动,也不过是不同时间段的演化而已。从甲骨文到秦朝,中间已经演化成了金文和大篆,不过金文只是文字载体的不同:从龟壳到青铜器的区别。大篆则是文字的一次的大...
· 秦魏两国少梁之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中,就介绍了秦魏两国少梁之战,在电视剧中说魏秦两国动用了40万兵力,据说这是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战争,更是决定秦魏两国命运的战争,这是真的吗?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如果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可以算是!因为魏国掌握了秦国东进的咽喉之地,如果秦国打不赢,在其国力日穷的情况下,若是魏国抽出余力,挥兵,灭秦轻而易举。若是对于魏国,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战争而已,就当时的魏国而言,一方面正在准备迁都大梁,将国家的重心东移,另外一方面主力东进中原,对决齐楚两国,意图争霸天下!大体的方略就是西守东进,说实话,大魏国一直是看不起秦国的,蛮夷之地,有穷又烂,而膏腴之地河西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剩余的破烂不要也罢。少梁之战,充其量不过是魏国主力在东方与他国相争斗,秦国偷袭作战,魏国以偏师应对,秦国以主力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