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被孔子推崇,后世因孔子改姓,该姓祠堂世界单姓最大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黄帝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产生。周朝建立后分封自己的宗族、功臣、上古先贤后裔为诸侯国,这些小国灭亡产生了现在的大多数姓氏。
周朝功臣姜太公封于齐国,周武王死后,姜太公与长子吕伋一起到镐京辅助周成王。这一时期,姜太公的第三子丘穆公镇守齐国,营造了齐国首都营丘,后世子孙便以“丘”为氏。《孔子家语》《左传》等书都有记载。
丘氏是齐国的宗室,几代后齐国争王位内乱,丘娄嘉担心祸及,离开齐国投奔楚国,出任楚国左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丘娄嘉后人世代担任楚国的左史官,所以便改丘姓为左。楚国发生争夺君权的内乱,丘娄嘉的十三代孙成逃到到鲁国担任太史。成的儿子左丘明,袭父亲官职为鲁国的太史。
左丘明在担任史官时,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写出了史书《左传》。左丘明晚年时双目失明,辞官后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国的要闻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这两部书是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史书,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
左丘明比孔子年龄稍小,曾与孔子同朝为官,孔子称与丘明同好恶,左丘明也曾鼎力支持孔子从政。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的后人有左姓和丘姓。三国时期,曹魏毌丘俭之子宗等四人改为丘姓 。汉朝以后,匈奴、鲜卑族中丘林,丘乃敦、丘目陵等氏改为丘姓。宋朝以后丘姓成为南方大姓,主要分布于福建、湖南、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等省 。丘姓也是台湾大姓。
汉朝以后,为避孔子之名讳,陆续有丘氏改为邱氏。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
辛亥革命后,闽杭举人邱荷公及台湾进士丘逢甲倡议恢复原来的丘姓,在广州登报呼吁族人恢复丘姓。有些邱姓恢复了丘姓,还有很多因各种原因没有改,到现在丘姓和邱姓都有。
邱姓主要郡望有河南、吴兴。邱姓主要堂号有河南、文庄等。河南堂是丘(邱)姓中最兴旺一支,历代名人辈出。
河南郡即现在洛阳市,近代在丘姓河南堂的发源地,洛阳市偃师境建了中华丘(邱)氏总祠,位于玄奘故里和唐恭陵之间的邱河村。
中华邱氏总祠占地面积200多亩,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单个姓氏最大祠堂。
历史上丘(邱)姓的重要人物有:南朝梁文学家丘迟;唐朝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丘行恭,诗人丘为;南宋学者丘富国;元朝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明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大将丘福;清朝戏曲作家兼画家丘园,作家丘心如,诗人丘逢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