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4
转发:0
评论:0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中国古代也有神秘的画中画?大家印象中的中国画不是山水,就是人物和花鸟吧。

  中国古代也有神秘的画中画?大家印象中的中国画不是山水,就是人物和花鸟吧。

  像这样的。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或是这样的吧。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西方的画中画是利用镜子来搞事情,而中国古代的画中画用屏风来搞事情,今天要说的画中画就是五代时期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大唐亡国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前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周文矩后唐宫廷画师。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为什么说《重屏会棋图》是画中画?

  首先我们在这幅画里看到了两个屏风。

  屏风2号描绘的是一组生活场景图:男主人葛优瘫在屏风前的床榻上,周围有四个侍女在伺候他。

  屏风1号是在屏风2号里的三折屏风,这个三折屏风包围着男主人和侍女们,制造了一个相对的空间,而屏风1号上描绘的是一一幅山水画。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其实还有一个屏风3号,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屏会棋图》本身就是一幅屏风画,它是镶嵌在一扇屏风上的。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小编做了个粗糙的图解。

  从图解里,我们可以看到,《重屏会棋图》是一张屏风画,这张屏风画里又有一张描绘生活场景的屏风画,描绘生活场景的屏风画里又有一张山水屏风画,其实就跟俄罗斯套娃的一样。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那么问题来了,周文矩为什么这样画?是为了好玩吗?

  其实真的是为了好玩,他利用屏风来制造一种视觉错觉:看画的人(图解上的火柴人)就像跟那几个下围棋的人在同一个空间中一样,也就是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有一个画中画就够了,足可以产生视觉错觉,为什么周文矩还要再画屏风1号(山水三折屏风)?

  原因有两个:加强错觉,让你们觉得我更牛逼;有隐喻的作用。

  第一个原因就不详述了,我们说说第二个原因。这要从《重屏会棋图》的内容说起,画上正在下围棋的那几个人正对着观众戴着大帽子的就是男主角——韩熙载,南唐著名的官吏。

  葛优瘫的韩熙载,衣衫不整地躺在床榻上,有四个侍女在伺候着他,周文矩画这幅画中画的原因是想隐喻韩熙载生活放荡奢靡。

  而最小的那扇三折山水屏风,作者的用意还需探究,因为山水画是表达其主人志存高远,渴望过高山流水文人逸士的生活,这不就和放荡奢靡的生活矛盾了吗?

古代神秘的画中画,真感叹古人的智慧,真假难分。

  中国古代最神奇的画中画

  画中画里韩熙载的生活场景,是内部休憩的私密空间,其实这样的画中画,除了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还隐藏着他窥探的欲望,但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南唐李后主委派两名宫廷画家顾闳中和周文矩,同去窥探韩熙载的生活情形,以期得到一个重臣是否有叛变之心的答案。

  小编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套路可真深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看原来古代的雨鞋长这个样子
当官的有官靴,在家有便鞋,睡觉有睡鞋,当然下雨天也要有雨鞋。在古代,雨鞋长什么样子呢?原来这么多花样呢!古代把鞋称为鞜、靸或履,也有称为履、屩、屐、鞮。那时候的雨鞋也叫水履,大多以木屐类型为主,套在鞋子外面,像拖鞋那样套着穿。木质雨鞋成本不高,适合普通老百姓。穿着方便,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当官的雨鞋就高级多了,他们的鞋面用牛皮缝制,鞋底是层木板,反面用铁包裹一层,还有铁钉镶嵌在上边。这是从反面看的画面。铁皮虽然能很好的防潮防雨,但是穿起来沉重,走路费力。古代小脚女人的雨鞋。鞋跟不高,鞋底是皮质的或者木质的,鞋帮虽然是布的,但是上边有一层桐油,防止脚受潮。但女子脚骨损伤后在下雨天会疼痛难忍,尽量少出门。古代的高跟鞋。厚厚的后高跟,能起到防雨的目的。但是前脚掌不能着地,穿起来是不如前几款舒服的。
· 古人防雷的智慧说说古代的避雷针(图)
那大家要问了,古代那些建筑木头的太多啦,照这个理论,那么山西应县的木塔岂不是应该烧过无数次了?其实不然,我们的老祖先有很多防雷的智慧――比如“避雷针”。现代意义上的避雷针是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整出来的,但是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避雷装置。有本书叫《荆州记》,作者是南朝人盛弘之,他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这个类似于避雷的屋子,讲的是一个孝子因为妈妈怕雷,就用某种石头建了个绝缘的屋子。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种初级简陋版避雷针: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有人就建议,把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顶子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后来,中国古代很多建筑物都有了初级避雷装置,就是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
· 没有冰箱的古代人是怎么保存食物的?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没有冰箱的古代人是怎么保存食物的?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现代,冰箱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它能够最大程度上将食物保鲜,为我们提供了尽可能新鲜的食物。然而很多人会有疑问,古人没有冰箱,也能经常吃到新鲜的食物吗?其实,古人为了保存食物,想尽了很多办法,比如用盐腌制食物,做成咸菜、咸鱼等等,或者用晒干来制作食物,这就是干果,腊肉之类。这些方法,大多都是破坏细菌滋生环境,同时也是牺牲了食物中的水分,从而变得不那么“新鲜”。这些方法都只能叫做保存食物,而不能叫做“保鲜”,要吃到新鲜的,还得回到冰冻上来。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在夏天的户外是不可能有冰块的,食物在这种环境下,别说经过酷暑,就是春秋季也放不了多长时间。但是,中国古人们有足够智慧解决这个难题。他们想到了在冬天采集冰块并存放在冰窖之中,到夏天再拿出来使用的方法。在先秦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是...
· 古代没有水泥是怎么建房子的古人的智慧你永远想不到
中国的古建筑主要以土木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泥土和木材,是自然对于人类最大的恩赐,虽然那个年代没有水泥,但凭借着土木,咱们也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的建筑,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木结构建筑分布区域广、历史周期长,所以在封建社会时期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十九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古代建筑一直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和风格;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接受外国先进的技术,建筑设计也开始与世界接轨,风格开始发生转变。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混凝土,是新石器时代的白灰夯土地基技术。现代混凝土是1824年,一位英国瓦匠发明的水泥技术。在水泥发明以前,一般百姓都是用黄泥。将黄泥碾碎后和水,加入小段的细草,不断踩踏至粘稠。这种泥可以用于石头之间的粘合,用于砌墙等,虽然强度、粘合度不如水泥,但是就地取材,在当时来看已经很实用了。而大户人家可以用生石灰粉和水兑成石灰粉。将石灰粉浸泡在水里...
· 古人藏在成语里的智慧,醍醐灌顶
原标题:古人藏在成语里的智慧,醍醐灌顶1.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没有物质形态的困扰,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容纳像大海一样辽阔的东西。意指要心胸宽广,不要拘泥于形式。李周翰注释道:“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所题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尘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人们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此外,海纳百川还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壮阔雄奇。2.登堂入室登堂入室,也说“升堂入室”,谓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