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是怎么处理尸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们常常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确对于老百姓来说,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硬道理。在战乱年代,老百姓们提心吊胆、流离失所,而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战场上征伐的士兵,不论是战败方还是战胜方都死伤无数、尸横遍野,而我们也知道尸体可能引起瘟疫造成更大的伤亡,尸体处理必须迅速,那么士兵尸体是怎么处理的呢?
对于高等级的军官,死后人们会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下葬,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马革裹尸”。而绝大多数死去的普通士兵则会被成批运走,在一个地方统一土葬,所以在各地都会考古发现各种万人坑,而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将战争对士兵、百姓生命的无情摧残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土葬,在古代战争中也常常用火葬来处理尸体,火葬更加方便、快速、节省人力,在战国著名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士兵被斩首50多万,将尸体整体掩埋和焚烧就成了处理尸体的主要方式。
另外,在古代军队的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做无耻之事,比如,虽然说“兵者,诡道也”,但在古代战争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场战争结束后,双方都会处理战死的士兵,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不会再开打,更不会出现偷袭对方的无耻之事。
而在古代战争中,为了嘲讽敌方,也曾盛行过一种残忍的“骷髅堆”,也叫“筑京观”,就是将战死的敌方士兵的尸体和泥土混杂堆成一个大尸堆,以炫耀战果。比如,隋朝时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失败,对方就在战场上筑起了“骷髅堆”,把隋炀帝气得不轻。到了清朝,清政府认为这样的行为过于不尊重死者,于是就将它取消了。
死者为大,对战死士兵尸体保持尊重是一支军队应该具备的,然而在五胡乱华时期的胡人却做下了各种让人愤愤不平的事情,比如将俘虏作为军粮,称之为“双脚羊”,甚至战死士兵都不放过,成为了他们饱腹的食物,令人发指。
不论是胜利方还是失败方,战争是平民老百姓的噩梦,胜,百姓苦;败,百姓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