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邦的侄子为何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6
转发:0
评论:0
刘邦的侄子为何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吴楚七国之乱”说的是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在汉景帝下达“削藩令”之后

  “吴楚七国之乱”说的是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在汉景帝下达“削藩令”之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诸侯王发动的一场叛乱。战争起因

刘邦的侄子为何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

  汉文帝像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期,那位被后世称为怀才不遇的典型的贾谊,就曾经多次上书请求削藩,他认为,当年高祖定天下之后分封了大量同姓诸侯王来巩固刘氏江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诸侯王们与皇帝、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甚至彼此老死不相往来,便有不再效忠朝廷的可能,而削藩则可以尽量避免这种问题。汉文帝把这个问题留给了他的儿子汉景帝。在景帝二年(公元前153年),晁错上“削藩策”,他认为大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而危险不是匈奴而在刘家萧墙之内:“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当前只有先下手才能避免亡国之祸。汉景帝决定立即采取措施:他下令削夺了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吴楚造反

刘邦的侄子为何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

  七国之乱形势图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刘邦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预言家。当年他平定黥布造反之后,决定将富庶且战略位置重要的南方交给同姓,便封侄子刘濞,任命书下达之后他仔细给刘濞相了相面,却大惊失色:“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刘濞当时叩头说不敢,但汉朝建立52年之后,他真的选择造反了。

刘邦的侄子为何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

  晁错像

  除了与汉景帝的个人恩怨之外(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把刘濞的太子打死了),更因为削藩就是割肉啊!于是他便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誓师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比,下与少子等者,皆发。”并联合了楚王刘戊等人一同起兵。战乱平定

刘邦的侄子为何要起兵“清君侧”?仅因七国之乱的发生吗

  周亚夫像

  话说当年刘邦在遗言中说到“安刘氏者必勃也”,预言到了绛侯周勃平定诸吕,后来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又在这场叛乱中被任命为统帅,获取了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世之功。这场战争对于汉朝来说是幸运的——内部叛乱得到了平定,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对于个人来说也充满了悲剧——晁错被“误杀”,后来周亚夫也死在了牢狱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大功臣为:汉朝方面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梁国方面刘武、张羽、韩安国。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昂...
· 七国之乱的起因:因为一盘棋而引发的七国之乱
汉朝四百年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叛乱多次,但这些叛乱大都是刘家自己人制造的。看来虽然曹植在几百年后才做出了七步诗,但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却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七国之乱”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次,带头闹事的也不是外人,而是高祖刘邦的大侄子,也就是汉景帝刘启的叔叔。叔叔要造侄子的反,多少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要兵戎相见呢?汉景帝刘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都是排行老四,按理说他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不过谁让此人吉人自有天相呢?在他很小时,他前面的三个哥哥先后归天,自然他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关于此,《史记·孝景本纪》中有详细记载:“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景帝即位之后,在各方面都继承了文帝的遗风,国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只不过,一场大的风波却在暗流涌动,时刻威胁着他的帝...
· 吴楚七国之乱打了多久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在现今的扬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义,向发同西面的楚君会合共同朝着长安奔去。会合后的吴楚两军是这次叛乱的主要军队,同时的齐王守在临淄不出,赵王则勾结匈奴意欲共进长安。得知叛乱后的汉景帝开始准备出兵一事,此时有人建议诛杀晁错以应付七国的“清君侧”之由。汉景帝批准了,于是倒霉的晁错被满门抄斩,晁错本人也被腰斩在东市。然而这并不能平息七国之乱,因为七位诸侯只是打着“清君侧”作为幌子而已,实际上要清的就是皇帝本人。最后汉景帝终于以晁错为代价,决心扫除七国。吴楚等国的联合军队...
· 吴楚七国之乱:刘邦的绞刑架工程
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拱卫皇室。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韩王信。韩王信本名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同时分封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兄长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儿子刘恢为梁王、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儿子刘恒为代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当时,九个同姓王占据全国大部分地盘。全国五十四郡中,诸侯国拥有三十九郡,仅齐国就占有七郡,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十五郡。当时全国共二百七十七万户、1300万人口,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九十七万户、450万人,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略强一点。刘邦为防止诸侯王位被异姓篡夺,特地杀白马为盟誓,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刘恒是刘邦第三子,最初被分封为代王,建都晋阳(今榆次)。西汉经历了诸吕之变,刘恒因缘际会,被宗...
· 七国之乱
概说汉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剥夺了部分诸侯王的土地。这一行为引起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诸侯王们的不满,尤其是吴王刘濞。因为汉景帝还是皇太子时,因细故纷争用棋盘击死了吴王的世子刘贤。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藩王叛变,七国是指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七国的藩王分别为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因此七国之乱又被称为“七王之乱”。他们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欲夺景帝帝位。景帝在众臣的压迫下被迫腰斩晁错,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吴王还自立为皇帝。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镇压,用了3个月的时间,终于平定了七国之乱。而且汉景帝又借机削弱诸侯国领土和把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利收回,自此,诸侯名义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权了。背景秦末民变六国群雄纷起,汉高祖征服中原后,结合了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封国制,采用郡国并行制。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