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古代调兵时只认虎符不认将领?堪称圣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1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古代调兵时只认虎符不认将领?堪称圣旨,2017年12月30日,山东阳信一男子家中现兵符,疑似古代调兵虎符,该虎符为

  2017年12月30日,山东阳信一男子家中现兵符,疑似古代调兵虎符,该虎符为青铜制作,为左右两半,虎身上刻有铭文。据了解,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图为在山东阳信发现的虎符。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

为什么古代调兵时只认虎符不认将领?堪称圣旨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晋鄙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为什么古代调兵时只认虎符不认将领?堪称圣旨

  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队下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

  秦代虎符铭文,铭于符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汉代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198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汉代铜质虎符,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脊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将虎符改为鱼符,宋代以后皆用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
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任何人拿着虎符都可以调兵吗?古代时,很多军人没见过皇帝,都是一级服从一级,所以调动军队只认上级,如果越级则需看到授印。虎符是两片合并的一枚高等级军印,分两个领导一人一半,如遇大的军事调动,需两个人一致通过都盖上大印才能有效。这样有效的避免了一个人独断专行,也能有效的防止因某一个人想造反而调兵。古代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人?在有虎符之前呢,各地诸侯王都有自己的兵。并且自己能随意调动。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基本是的。秦国就很吸取这个教训。用虎符调兵也是中央集权的一种象征。但是也并不是任何人拿虎符去就能调兵,因为和虎符配套同行的还有盖了御玺的诏书。诏书里要写明用多少兵,由谁统领,去干什么,用到什么时候。光有虎符是调不到兵的。再说,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调了兵去前线,兵士是要吃饭的,要有加强装备,要有战马,可能还要发点补助。所以还配有竹使,竹使也有符和诏书,竹使带着符和诏书去...
· 古代士兵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将军呢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将军,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熟读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电视剧之中,某个朝代皇帝派将军出去打仗,会给予将军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凭证:虎符。有了虎符可以调用一切可用之兵。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比如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那么古代的军队为什么只认虎符不认将军?原因很简单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
· 为什么古代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原因是什么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虎符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到后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拥有虎符的人就是掌握了兵权,古代一般是由皇帝和一位得力将领掌管,虎符也是有分化兵权的作用。小小虎符为何能调动千军万马的军队,甚至只认虎符不认人?虽然说认符不认人,但是虎符的发放过程是非常严密的,必须有皇帝下圣旨,然后派皇帝信任的人去监督,而如果没有这些程序,只是有完整的虎符也是不能调用的,必须有大臣跟随去调用,所以这个过程很严密也很合理,使得军队很听从有虎符的人。古代一支军队的建立都会被灌输听命于虎符,听命于皇上的观念,新兵入伍除了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虎符长什么样子,识得虎符。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之战兵败之后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令赵云夺城,并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
· 古代调兵遣将必要的虎符有多神奇,为何造不了假?
古代造假问题非常泛滥,但也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造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物件儿是从未出土假货或从未有成功造假记录的,这玩意儿就是虎符。其实,虎符如果造假,也不一定能成功使用。到底怎么回事?赶紧往下看!虎符是什么虎符是中国古代皇帝调兵遣将所用的兵符。主要质地为青铜,少部分虎符会采用黄金,顾名思义,虎符的样子是老虎状并被劈为两半。其中一半由皇帝保存,另一半交给将领。两个虎符成功合并,才能够获得调兵的权力。虎符有多大?高四厘米左右,长十厘米上下,厚度不足两公分。如此一个小物件,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巨大发光点!因为这玩意儿包含了制造学、密码学和管理学。还在一头雾水?一起往下了解!制造学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右符一般由中央(皇帝)保存,左符由将领保存。君主如果想要派人去调动军队,就必须带上右符,在现场“持符验合”,无误后军队才可能听从号令。那为何出土文物和历史记载中没有造假的虎符呢?因为他包含了深奥的制造学。01...
· 古代调兵真的只认虎符吗难道说皇帝自己都调不动吗
古代调兵真的只认虎符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周朝开始到清朝结束,每个朝代的军事制度不一样,因此,地方的兵权划分也是不一样的,不过想要调集军队,必须有类似虎符和圣旨的授权,才可以发号施令。不过有些朝代,就连皇帝想要调集军队,如果没有虎符,也是无法调动的,这可能是统治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忽略的一个问题。古代调集军队,真的只认虎符?每个朝代的军事制度不一样,因此类似虎符的物品名字叫法也不一样。隋唐时期,把虎符叫做麟符、龟符,而且在军事制度上也跟其他朝代差异很大。根据目前考古专家发掘的文物,能够考察到最早用虎符是在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被广泛运用,此后一直被其他朝代所沿用。在古代,往往虎符和圣旨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一个国家肯定是有战事情况下,才会发兵他国。因此就需要皇帝下旨,圣旨主要写的是任务,跟虎符一并使用,授权给将军,因此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