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死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3
转发:0
评论:0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死地?,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是一个胡人,深得当时的皇帝唐玄宗的信任。

事实上,安禄山的叛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这件事,唐玄宗负有主要责任。在安禄山尚未成气候的时候,有人就跟唐玄宗提过醒,玄宗没有听进去。在安禄山犯错的时候,此人又主张严惩安禄山,结果玄宗根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张九龄。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之后,唐玄宗更加不理朝政,对安禄山越加放纵,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

一、安禄山的干爹张守珪

安禄山本是一个混血胡人,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属于草根阶层。他有的就是一身蛮力和不低的情商,这种人按照正常渠道升迁,最多也就是个小头目不得了了。可是,在他青年时代,他遇到了一个能让他发达的人,这个人就是范阳节度使张守珪。

一次偶然机会,安禄山结识了张守珪。张守珪从安禄山身上看到了可以利用的东西:勇猛。于是,张守珪将他纳入到自己帐下,并收为养子。

在张守珪这棵大树下,安禄山开始“茁壮成长”。

二、张九龄的先见之明

开元二十一年,张守珪让安禄山到长安呈送奏折,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可以结识一些朝廷权贵。张守珪把这个任务派给安禄山,可见他对这个养子的重视程度。当时安禄山的职务是左骑卫将军。

接见安禄山的是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死地?

张九龄对安禄山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

张九龄看到安禄山的第一印象是这个青年人身上有一股桀骜之气,与常人大有不同。另外安禄山心理素质极好,他这个级别的官吏,见到宰相或多或少都会紧张。可是安禄山丝毫不紧张,鞠躬行礼之后傲然站立。

张九龄看了看奏折,都是些寻常事项。他对安禄山的兴趣更大一些。他跟安禄山聊起了边塞的一些情况,又询问了安禄山的家庭情况。安禄山对答如流,回答非常简洁。安禄山曾对张九龄说,自己带领三个人就擒杀四十个契丹人。

通过这次短暂的谈话,张九龄基本判断出安禄山是个异常勇猛的人,在边塞能够凭借军功快速上升。而这个人心思缜密,缺乏纪律约束和道德敬畏。所以,当他遇到朝廷另一位宰相裴光庭的时候,他说:“日后祸乱幽州的一定是这个胡人。”

张九龄身居高位多年,阅人无数,看人的眼光自然独到精准。

三、安禄山兵败,张九龄坚决要杀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已经升任平卢将军。这一年,安禄山奉命讨伐契丹。这次出征,安禄山率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征讨契丹。可是,天不遂人愿,安禄山竟然战败了。军队损失巨大。

大军失败,朝廷追究责任在所难免。范阳节度使张守珪选择弃车保帅,把责任都推到安禄山头上。

张守珪在奏折中请求斩杀安禄山,以示惩戒。

奏报送到宰相张九龄手中,他看完之后,第一时间在奏折上作了批复:“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

张九龄用了两个典故,当年司马穰苴出兵,是先杀了违犯军令的庄贾;孙武号令三军,先斩杀了不听军令的吴王妃嫔。所以,安禄山战败,也必须按照军法予以处死。

安禄山得知张守珪不再保全自己时,派了他的部下史思明悄悄进入长安,用众多奇珍异宝和金银贿赂太监,请他们在玄宗面前求情。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死地?

唐玄宗皇帝听信了太监的谗言。当张九龄请求以军法处置安禄山时,玄宗皇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先罢免安禄山的官职,让他继续在军中效力。”

张九龄据理力争。

玄宗竟然质问张九龄说:“难道你跟安禄山有仇?为何非要置之死地?”

张九龄黯然。他说,留着安禄山这个胡人,日后必为害天下。

玄宗说,现在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哪里会有混乱?他又以安慰的口气对张九龄说:“爱卿不必多虑,叛乱一事多发生在朝政混乱,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刻,可是现在国富民强,百姓安康,就算是安禄山有心谋反,谁又会追随他呢?”

退出皇宫后,张九龄喟然长叹。

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五月,张九龄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十五年后,公元755年,安禄山果然谋反。“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死地?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死地?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是一个胡人,深得当时的皇帝唐玄宗的信任。事实上,安禄山的叛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这件事,唐玄宗负有主要责任。在安禄山尚未成气候的时候,有人就跟唐玄宗提过醒,玄宗没有听进去。在安禄山犯错的时候,此人又主张严惩安禄山,结果玄宗根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张九龄。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之后,唐玄宗更加不理朝政,对安禄山越加放纵,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张九龄画像一、安禄山的干爹张守珪安禄山本是一个混血胡人,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属于草根阶层。他有的就是一身蛮力和不低的情商,这种人按照正常渠道升迁,最多也就是个小头目不得了了。可是,在他青年时代,他遇到了一个能让他发达的人,这个人就是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一次偶然机会,安禄山结识了张守珪。张守珪从安禄山身上看到了可以利用的...
· 张九龄曾断言安禄山必反,为何唐玄宗没有听?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张九龄曾断言安禄山必反”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自古以来,有些朝廷重臣除了能力超群、气量恢宏之外,有不少人都有识人之明,这识人确属一门高级学问。话说晋代有位重臣名叫王衍,字夷甫,此人长得帅天下闻名,既精通玄学,又精通相人术。当时石勒才14岁,是个小商贩,王衍在洛阳遇到他的时候,石勒在上东门发出长啸。王衍当时就觉得此人诡异,说他将来必是天下大患。后来到西晋末年,石勒果然反晋乱华。非常有意思的是,大唐有一位名相第一次见安禄山就断定他将来必成祸患,当时安禄山只是进京去拜访他而已。有些相书上说安禄山足底有黑子,就是说他脚底长着痣。这位名相仅凭安禄山的长相和行事就断定:“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这位有先见之明的宰相就是大唐名相张九龄。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
· 备受恩宠的安禄山为什么非要起兵造反?
历史上的安禄山不仅仅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更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开了挂的精彩生活。然而如此备受恩宠的他竟然在玄宗晚年起兵造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安禄山(703~757)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据说姓康。母人。禄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以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网络配图开元二十八年(740)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二十九年,擢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
· 备受恩宠的安禄山却为什么非要起兵造反?
历史上的安禄山不仅仅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更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开了挂的精彩生活。然而如此备受恩宠的他竟然在玄宗晚年起兵造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安禄山(703~757)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据说姓康。母人。禄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以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网络配图开元二十八年(740)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二十九年,擢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
· 孙峻跟诸葛亮侄儿有什么恩怨要亲手杀死他
诸葛恪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蜀国承相诸葛亮的侄儿。对于诸葛亮,有人有一评价,比较精确:善于治国,不善于带兵;有萧何之能,而无韩信之才;是一个一流的政治家,但只是一个二流的军事家。诸葛恪诸葛亮的这个侄儿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谨之子。这家伙小时候绝对是一个天才儿童。据记载,在诸葛恪还是很小,大约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吴王孙权一次举行宴会,大宴群臣。诸葛谨爱子心切,把诸葛恪带在身边赴宴,想让诸葛恪见见世面。宴会过程中,吴王孙权想出了一个恶搞诸葛谨招儿,他喑地命人牵来一头驴,用白纸条写上“诸葛子俞”(诸葛谨,字子俞)四个字。诸葛谨长得不太帅,脸特长,看上去有点象驴脸。宴会开了一会儿,吴王孙权先命人牵上一头驴。群臣不知道孙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吴王孙权命人把写有“诸葛子俞”四字的纸条挂到驴面上。众臣先是一楞,醒悟过来之后,都哄然大笑!吴王看到笑得东倒西歪群臣,不禁为自已想出了恶搞歪招,洋洋得意。诸葛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