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寺院养了那么多僧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8
转发:0
评论:0
古代寺院养了那么多僧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的,在古代当一个和尚可是不容易的,起码在唐代就要有“证件”才行,这个证件就是“度

  在古代当一个和尚可是不容易的,起码在唐代就要有“证件”才行,这个证件就是“度牒”。如果那么多人去当和尚了,谁来种田养活国家?皇家自然要控制僧尼的数量,只有有了度牒这个证件的人才能享受朝廷给予的优待。即使这样一个大的寺院少说也有几百个僧人,这些人都不事生产,那么他们靠什么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古代的寺院都有哪些收入。

古代寺院养了那么多僧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的

  皇家的赏赐

  首先是土地了,寺院要是没有土地就等于断了粮。古代很多寺院的土地都来自政权的赐予,如果寺庙里的方丈和当权者关系密切,自然能得到大量的土地,如果一心念佛,和官家毫无往来,那基本上生存是比较困难的,说到这里我们也不难理解,佛教和政权为什么会走的那么近了。

  比如高僧佛图澄,他不但是一代高僧,也是后赵的国师,他本来的梦想是来东土建一座寺院,后来一口气建了500多座寺院,如果没有背后的皇权支持,那会有那么多的土地用来建设寺院;再说我们熟悉的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来,唐太宗豪爽地赐给他所在的寺院上百顷土地,靠这些土地僧人们也会衣食无忧了,专心致志的翻译经书了。信徒的供养

  除了拥有土地,寺院的第二大收入就是信徒的供养了。从古至今,佛教寺院不乏有钱的富商巨贾供养寺庙。据说,这个捐赠的数目是非常大的,一个寺院有那么四五个金主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另外,古代在寺院附近的一些农民,也会把自己的田地送给寺院。也有一些僧人出家钱有不少资产,出家以后,这些资产就带到寺院,成了寺院的公产。

古代寺院养了那么多僧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的

  开垦荒地

  古代有不少寺院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远离人间烟火一心向佛。周围有没有皇家的土地赏赐,信徒也很少,就需要僧人们开垦荒地来种田了。寺院里有很多僧人都是从种田,挑水,做饭开始做起,边修行边从事生产,这样的寺院不在少数。虽然和皇权少有往来,但在修行方面有建树的不在少数。制造业

  很多寺院不乏有技术的僧人,他们能刺绣,会纺织,做印刷造纸也都不在话下,因为经常印刷佛经嘛,再接一点信徒的活儿也是一笔收入。古代有不少寺院位于繁华的闹市区,这些寺院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才有不少,也很容易接到活儿,他们除了修行之外也能给寺院增加不少的经济效益。

古代寺院养了那么多僧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的

  金融业

  是的,你没有看错,寺院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涉足金融业了,具体就是将种田的收入、信徒施舍的财物积累起来成立一个大的金库,这个金库有个名称叫做“长生库”,有专人管理,可以给需要资金的人放一些贷款,收取一些利息。和我们今天的钱庄、金融贷款公司差不多。不过这些收入都是用在寺院翻新,僧众的衣食住行,经书的印刷等等方面去了。捐赠活动

  古代寺院规定每年正月的某一天,是信徒向寺院捐钱的时候,这些钱寺院收集起来有专人管理,可以用来修缮寺院,也可以放在长生库里放贷款,这个收入远比寺院的种田和制造业来到收入高,但也有不少风险,至于有人会不会欠款不还,寺院该如何索要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靠的就是一个良心吧!谁敢欠佛的钱,这个心理压力够大的了!

古代寺院养了那么多僧人,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各国的生产力如何之低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兵力呢
还不知道:战国七雄的兵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最混乱动荡的时代之一。这段时期,天下大乱,诸侯相攻,打仗就是家常便饭。一场仗打下来总有几万人的伤亡,双方出动的兵力甚至高达几十万。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出动的兵力均在40万以上,秦国灭楚也出动了60万大军,如此庞大的兵力连几百年后的三国时期都望尘莫及,要知道诸葛亮北伐时兵力最多的一次才仅仅七万人。那么生产力低下的战国时期各国到底哪来的那么多兵?第一,战国时期各国均是全民皆兵,兵民合一。农民忙时耕种,平时训练,战时为兵。15-60岁的男子都要上战场,连女人都要承担运输和屯田任务,所以动员能力是非常强的。战国时期中国人口约有2千万,可动员军队数量约在800万左右,所以七国哪一个拉出来都会凑出几十万大军。第二,当时运输补给能力差,十人从军,其中两个作战,另外八个负责运输粮食搞后勤,十万战兵就需要四十万辅兵...
· 古代文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生活来源是怎么来的
古代文人是怎么生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生活艰难,一般还是要一边写文章一边谋求一个职位。例如杜甫就没有考取功名,最后只能是走“捷径”给达官贵人写诗,也得到了皇上的欣赏,获得了一个管仓库的官职养活一家人。宋代著名诗人秦观在京师时曾穷得揭不开锅,万般无奈中向住于附近的钱穆父发出求救信,信的内容仅为一首七言诗:“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钱穆父阅诗后立即送去大米二石,以解其困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功名怎么生活的窘境,他在京师活动想获得上层的认同,借此谋求一官半职,但被困了三年也未见任何动静,愁的两鬓斑白,家中无米下锅,最后只能是典当卖衣服,所得的小钱也只能是勉强喝粥而已,穷困潦倒的生活自然不堪。这个时期能靠的住的依然是自己,如在闹市区摆一个卦摊、给写写对联,书信,要不去私塾当教书先生,只能是咬牙坚持,...
· 平氏的寺院集
平氏的寺院集平氏,古镇矣,西汉初年建平氏县。佛教东传时,已是文化重地,故佛教传入平氏较早。境内名寺较多,大德高僧辈出,是豫南佛教重地。分属临济宗和曹洞宗。平氏建寺较早、名气较大的寺院有:黑明寺、白竹园寺、双峰寺、清泉寺、桂泉寺、金山寺、康明寺、孤峰寺等。黑明寺是佛教唐初传入平氏的第一座寺院,后属曹洞宗。位于平氏西南山中,山深林密,环境清幽,高僧大德辈出。寺后即是“禹舟铁环”处。碑刻《曹洞源流》载嗣号32字:洪圣佛法教演宗承菩提善果喜化真空永远利生贤达克功修性朗照意金万平曹洞宗今已不知去向。白竹园寺,位于平氏南山湖北境内(解放初期划分插花地,将白竹园寺所在的香冲乡划归湖北枣阳)。环境优美,寺院巍峨。寺内千年银杏两棵,颇奇;尤其以寺内一大白竹园名现鄂豫边。临济宗31世传入,碑刻传嗣28字:道本元成佛祖先明如杲日丽中天灵源广阔慈风溥照世真灯万古悬现已衰落不存。双峰寺,位于唐河县马振抚境内(解放初...
· 武则天竟然豢养了四大杀手:他们分别是谁?
索元礼是武则天启用的第一大“杀手”,他被封为游击将军,委以办理刑狱。他发明了一种用于严刑逼供的特制铁笼,笼内钉满铁针,被告若不按他的指控招认,即会被钉得脑浆四溢。他还使人把疑犯倒挂,在头部系上重石。如此惨无人道的毒辣招数,其结果便是一招十、十招百。死于索元礼之毒手的冤魂多达数千人。网络配图能与索元礼比肩的另一“杀手”,便是无赖地痞出身的来俊臣。他曾因奸盗之罪入狱,后靠多次上书武则天胡乱密告,居然被重用,官至左台御史中丞。这来俊臣在杀人上比索元礼更有“天赋”,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他与朱南山合编的《罗织经》,可谓罗织罪名、制造冤案的经典。来俊臣挖空心思地发明出系列酷刑,还冠以动听的名字,什么“凤凰展翅”、“仙人献果”、“驴驹拔橛”等等,每一种都足以致命。网络配图有一成语大家都挺熟悉,叫“请君入瓮”。这“君”即周兴是也。周兴还真读过几本律法之书,初任尚书佥事的小官。后来凭着密告宰相魏同玄曾言...
· 古代的“诛十族”分别是哪十族?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说法二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明成祖杀方孝儒则是多了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