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并不是洗澡那么简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0
转发:0
评论:0
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并不是洗澡那么简单!,现代人往往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然而,

  现代人往往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然而,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甚至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追溯“沐浴”的来龙去脉,或许会令现代文明人大吃一惊:它不仅丰富了历史故事,推动了纺织业、陶瓷业、中草药和健身等行业的发展,还开发了一个独特的法定节假日——“沐浴”假。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而古代的“洗澡”更像我们今天饭前和睡前的洗手、。

  沐浴,最早跟殷商有关。传说商朝未建立前,其部落头领的妻子简狄,在一次沐浴时不小心吞下玄鸟的卵,后来便生下商族始祖契。殷商王朝的创始人成汤还特意在自己的洗澡盘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励格言,以警醒自己要不断更新、不断超越。

  相比之下,《黄帝内经·素问》篇说得就实在多:“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渍形”的意思就是,用热水能预防疾病,具有保健作用。这跟我们今天洗热水澡的功能差不多,洗澡就是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起到健身作用。

  西周王朝对待“沐浴”是最虔诚的,也给沐浴增加了许多新的重要功能。比如祭祀和朝见天子之前必须要“沐浴净身”,以示内心洁净虔诚。史载,西周时期每逢重大祭祀活动,先要进行两次:祭前十日或三日,叫“戒”,祭前三日或一日,叫做“宿”,均有专职官员主持。除沐浴、更衣外,还必须屏息一切活动,以防“失正”、“散思”。

  当然,“戒”中还包含戒食韭蒜一类的辛辣之物,以彻底净化身体、防止口中喷出臭气。朝见天子也不能马虎,西周规定,当诸侯入京朝见时,天子会赐一块用来沐浴的封邑,称为“汤沐邑”。专门为沐浴划出属地,可见沐浴在当时多么神圣。

  沐浴被纳入“孝”也是西周人干的。《礼记·内则》说,西周还规定了沐浴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比如对一天洗几次手、洗澡后用细葛巾擦拭上身及粗葛巾擦干等都有讲究。平民家庭也不能轻视沐浴,子女每三天要烧一次热水为父母洗发,每五天要烧一次热水给高堂洗澡。此外,还规定丈夫跟妻子不能共用一个浴室或澡盆等。

  汉代的“沐浴”,除了清洁身体外,还增加了娱乐休闲内容,使其成为公职人员的一种“福利”。东汉《汉官仪》说:“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也就是说,汉代官员每工作五天便可以有一天用来沐浴更衣、回家团聚。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历史非常悠久。与此同时,汉代和魏晋的文人墨客在每年三月初的上巳节时,还把踏青、流杯、拔河等娱乐项目引进“沐浴”之中,使西周流传的“沐浴”一下子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唐朝可以称得上是沐浴盛世。从唐代开始,人们沐浴还普遍使用生态“沐浴液”——即各种花草和一些中草药擦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洗澡沐浴在古代是一种礼仪规制,那么古代女子多久洗一次澡?
其实古代的洗澡很讲究,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古代的“休沐”和“洗尘”以及“沐浴净身”,古代女性的洗澡可能记载的不多,但关于贵族男性的沐浴有很多记载。千万不要以为古代科技不发达,就不讲卫生,其实古人是很讲卫生的,而洗澡沐浴更是一种礼仪规制。有钱人家的女性还是很注意仪态和卫生的,在用水很不方面的天津城内,这些有钱人家的太太或者小姐会不惜价钱从城外买水,然后。她们出门的时候,会穿上非常华丽的衣服并喷上很多花露水,乘坐养马场出入一些高档场所,就算她们的马车走远后,依旧可以闻到香气,很有孩子和无赖会追着马车嗅这种味道。虽然只是了了的几句,但也从中能看出当时有钱人家的女性还是很注重卫生的。相对来说,我国的古人还是有洗澡这个概念的。而且洗澡可不是一个简单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隆重。“国之大事,在祀与农”。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不可马虎,要沐浴更衣。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在祭祀东风之前,要焚香...
· 古代如何“沐浴”:古代礼仪汉代有专门假期
现代人往往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然而,沐浴在古代却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甚至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追溯“沐浴”的来龙去脉,或许会令现代文明人大吃一惊:它不仅丰富了历史故事,推动了纺织业、陶瓷业、中草药和健身等行业的发展,还开发了一个独特的法定节假日——“沐浴”假。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沐”字就像一个人用双手掬水洗头发,而“浴”字则像一个人处于器皿之中,身边洒下点点水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得更到位:“沐,擢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由此可见,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手、都制定了专门的名称。而古代的“洗澡”更像我们今天饭前和睡前的洗手、。沐浴,最早跟殷商有关。传说商朝未建立前,其部落头领的妻子简狄,在一次沐浴时不小心吞下玄鸟的卵,后来便生下商族始祖契。殷商王朝的创始人成汤还特意在自己的洗澡盘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励格言...
· 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秦国嬴政洗澡轶事“神女汤”的由来
先秦沐浴礼仪的形成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网络配图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初民们当时沐浴只有下河一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沐浴的生活习惯,至迟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浴”的记载。沐,字形像双手掬盆水沐发状,会意为沐,是洗发之义;浴,字形像人置身于器皿中,并在人的两边加沙锅内水滴,会意为浴,是洗澡的意思。而用来沐浴的器皿有青铜器鉴,《说文解字》云:“鉴,大盆也,”盛水用作洗器,《庄子·则阳》有“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的记载。在铜镜尚未问世时,古人常以鉴盛水照容貌,甲骨文“监”(监、鉴为古今同字)像人俯身就皿照容...
· 古代没有洗发水沐浴露,青楼女子只用清水洗澡吗?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古代女子,一个个都水灵灵的,看起来白白嫩嫩,光彩照人。尤其是一些清朝和明朝年代为背景的历史剧,给人感觉在那个年代生活的女人都很精致。不过仔细想想,古代没有洗发水没有沐浴露,洗澡也不是很方便,更不用说女用的剃毛刀,私人物品啥的了。尤其是在青楼上班的女子,每天工作一天如果不洗澡,那味道可真的是要惊到旁人了,后面的客人只能自求多福了。其实啊,古人比我们想像的要卫生。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客人在主人家也享受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全身的待遇,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你和主人彼此尊重。你不洗澡都成了看不起对方的象征。那古代洗澡用什么清洁用品呢?男生那可能无所谓,女生洗澡光用清水也不行啊。头上的油脂、汗水、还有特殊时期的污物,光用水是肯定清理不干净的,爱干净的女生是怎么办呢?泥土最远古的时...
· 刘备做了一件大事,却被误会千年,小人之心要不得
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平静十八年之久的荆州硝烟四起,曹操的数十万大军突袭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荆州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此时,驻扎的樊城的刘备惊闻曹操入侵的消息后,连忙弃城而出,向江陵方向仓皇撤退。曹操的厉害,刘备是领教过的。自闯荡中原至今,刘备与曹操对阵多次,但从来也未赢过。樊城百姓听说曹军将至,惊慌失措,纷纷跟着刘备一起出逃。等刘备路过襄阳时,又有不少不愿投降曹操的民众及官吏跟随。网络配图刘备一行前进至当阳地区时,跟随的民众已有十万余众,大小车辆数千辆。这支庞大的队伍移动速度缓慢,每天只能走十余里。这时,一名刘备的手下建议道:“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掷地有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当曹操得知刘备欲抢占荆州重镇江陵后,连忙派曹纯率领曹军最为精锐的五千虎豹骑追赶。曹纯率部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