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九龙山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好吗?还有哪座墓没被盗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3
转发:0
评论:0
九龙山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好吗?还有哪座墓没被盗过?,历来皇帝的墓是被盗情况最严重的,因为皇帝的陪葬品是最有价值和最多的。皇帝们一

  历来皇帝的墓是被盗情况最严重的,因为皇帝的陪葬品是最有价值和最多的。皇帝们一般在即位之后就开始考虑修建陵墓,陵墓的修建风水是最需要考虑的事宜。明十三陵在皇家陵墓中算是比较有名的,其群山环绕,埋葬了十三位皇帝,所以被称为十三陵。作为几种埋葬皇亲国戚的地方,十三陵风水如何呢?

  九龙山明十三陵风水分析

九龙山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好吗?还有哪座墓没被盗过?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朱棣皇帝命江西廖均卿风水师在现在的北京昌平区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经朱棣亲自勘察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朱棣死后葬于此地。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在具体确定他们的墓址时,都有专业风水师参与点穴的。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放宽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尤其是长陵位于来龙的正脉,陵前6公里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有蟒山形成龙山、西有虎峪山作为虎山,位于天寿山南面相对而峙,温榆河与其它小河蜿蜒往东南方汇聚成一湖泊,解放后已建成十三陵水库,龙盘虎踞把守着十三陵水口,重峦迭章,如拱似屏,气势宏伟的帝王陵墓。符合背靠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的四灵方位风水格局。天寿山主峰海拔700米,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坐北朝南而立,靠山雄伟壮观,左右护砂环抱,朝向南面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让人觉得作为一代风水宗师杨筠松的传人,明朝初期的廖均卿风水师,把风水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中华风水文化极致的表现。

  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完美无缺吗?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终年65岁,成祖是葬在明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为长陵。成祖皇帝葬入十三陵以后,相继有十二为皇帝葬入十三陵,据笔者统计葬入的这十二为皇帝,其中只有世宗皇帝寿命达到60岁,神宗皇帝寿命是58岁,宪宗皇帝是41岁,其它九位皇帝寿命均不足40岁,人的寿命不足60岁为短寿之人,因为60年为一个轮回,所以古代有60还甲子之说。这说明了明十三陵的风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专业的风水师,还是不懂风水的一般人,都认同明十三陵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这块风水宝地埋葬的皇帝多是短寿之人?这是专业风水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自古以来有不少专业风水师对明十三陵的风水做过评论,但都是照本宣科,无非都是赞美,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明堂宽敞,绿水环抱等等。

  明十三陵哪个陵没有被盗过墓?

九龙山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好吗?还有哪座墓没被盗过?

  在中国古代帝陵中,只有明代帝陵墓葬保存完整。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被盗记录很多。特别是汉、唐、宋三朝陵寝被盗情况非常严重。清朝的东西陵也有好几座陵园被盗掘。南京的孝陵、湖北显陵均未被盗。

  明十三陵中,除思陵在民国年间被土匪盗掘外,其余十二陵也都没有被盗。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帝陵中是非常罕见的。出现这一奇迹的原因,分析起来与陵园建成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这些陵墓进行保护有关。明朝时,每建一陵,必设一卫,有官兵驻守于昌平城。明朝中期,又设有昌平镇,有总兵官统率上万名官兵,守卫在陵区西北的黄花镇、居庸关等地,以确保天寿山陵区和京师的安全。各陵还有神宫监、祠祭署等内外官员作为陵寝的管理人员常驻陵下实施管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陵墓室不会被人盗掘。 明朝灭亡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从关沟和德胜口沟进入昌平,由于他们急于攻打昌平城,并进而攻取北京城,推翻明朝统治,所以,起义军仅防火烧了定陵的裬恩殿、祾恩门、左右配殿和康昭二陵的明楼,并没有对十三陵进行盗掘和大规模的破坏。清朝时,朝廷对明代陵寝也采取了保护措施。终清之世,明十三陵各陵均设有若干陵户,负责巡查保护陵园。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间,各陵还设有守陵太监(又称司香内使)。雍正二年(1724年)又封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简王后裔,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为一等候,令其世世代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将明十三陵作为古物管理,早期沿用清代管理方式,后裁革陵户,改设明陵警察所对十三陵进行保护。由于明清两朝及民国年间都对十三陵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所以,天寿山陵区内设置比较集中的前十二陵都免遭了被盗掘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哪座陵墓被盗时发生灵异事件?
古代帝王历来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陵寝,所以他们都会对陵址精挑细选。一来彰显皇亲贵族的身份,二来忠信堪舆,后世千秋万代。然而宋代却有这样一座陵墓,选址随意,陵寝被盗还发生神奇的事情,至今无人解释。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陈桥兵变的宋太祖赵匡胤,他崇尚武力并以此建国,因而他对风水不太迷信。这座墓的选址由一支弓箭决定,这对皇帝来说太过随意,更为后世称奇。太祖巡视洛阳后返回都城开封,沿途拜祭父母坟茔永安陵,登高远望悲从中来,大为感慨江山无限而人生短促。于是搭弓挽箭朝着西北射去,飞箭一直飞了400多米才停下。他长叹一声,对随从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你们记住,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于是他的陵墓就由一支飞箭决定了。而后亲自拟了名称—永昌,希望永世昌盛。同年,太祖驾崩,停灵数月,第二年才葬入陵墓。后来太祖的陵墓被盗,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当初北宋被灭,皇陵无人看管,于是给了盗墓...
· 南大山发现46座古墓仅6座没有被盗过
还记得那个蓝釉梅瓶么?去年,南林大的南大山出土了一个蓝釉梅瓶,轰动一时。今年6月,还是在南大山,又发现了多座古墓。经过5个月的考古发掘,南大山的考古已近尾声,足足发现了46座古墓,包括六朝、宋朝、明朝、清朝的墓葬。其中一座古墓还有墓志,专家推测墓主可能是徐达后裔。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46座古墓中有6座没有被盗过,一共出土了百余件文物,最珍贵的依然是梅瓶,不过,这回是青花的。网络配图46座古墓,从六朝跨越到清朝南大山在南林大校园内,去年4月,由于施工需要,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进驻,发现了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第六代孙、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夫妻合葬墓,墓土的蓝釉梅瓶堪称国宝。今年,考古人员再次进驻,并对南大山进行了勘探,一共发现了46座墓。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发现,这次发现的46座古墓堪称墓葬群。其中一个小墓群,在20平米不到的范围内,整齐地排列了4座墓,都是“单室套”。考古人员说,从古墓...
· 南林大共发现46座古墓 仅6座没有被盗过
南大山古墓发掘现场。记者顾炜摄还记得那个蓝釉梅瓶么?去年,南林大的南大山出土了一个蓝釉梅瓶,轰动一时。今年6月,还是在南大山,又发现了多座古墓。经过5个月的考古发掘,南大山的考古已近尾声,足足发现了46座古墓,包括六朝、宋朝、明朝、清朝的墓葬。其中一座古墓还有墓志,专家推测墓主可能是徐达后裔。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46座古墓中有6座没有被盗过,一共出土了百余件文物,最珍贵的依然是梅瓶,不过,这回是青花的。46座古墓,从六朝跨越到清朝南大山在南林大校园内,去年4月,由于施工需要,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进驻,发现了明朝开国功臣[注:gōngchén【onewhohasrenderedoutstandingservice】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治淮gongchen]徐达的第六代孙、南京锦衣卫[注:锦衣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指挥佥事徐君叙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的蓝釉梅...
· 中国哪座皇陵曾三次被盗?
我国古代实行厚葬制,故而很多帝王级的大墓就成了盗墓贼最垂涎的地方了。历史上君王墓被盗窃的案件数不胜数。这些君王在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无比的风光。但是死后却不得安宁,连坟墓都被人挖开,真是太凄惨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一谈康熙帝陵墓被盗这件事。这位大清君王的陵墓被世人称为景陵,这里除了埋葬着这位伟大的君王之外,还躺着他的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既然这座陵墓中埋葬的是堂堂一国之君,那这自然是马虎不得的。康熙帝逝世后,后人在他的陵墓中设置了许多的机关,就是为了防止那些盗墓贼进去盗窃。虽然有些盗墓贼破了重重机关进去了,但是在里面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现象。一些盗墓则在靠近陵墓中棺材的时候,这些棺材居然突然喷射出了熊熊火焰,这些火焰也将盗墓贼烧伤。在抗战胜利后,清东陵被盗。这样算起来,这座陵墓也是第二次被盗了。第一次是被孙殿英盗取的慈禧太后的陵墓。但是这次被盗的却是躺着大清众多皇帝的陵墓,而盗窃者...
·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网络配图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