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皇帝命令凑钱,死活不出,结果李自成自己动手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0
转发:0
评论:0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皇帝命令凑钱,死活不出,结果李自成自己动手拿,一李自成来了!1644年1月,李自成挥师东征,渡过黄河,势如破竹,所

  一

  李自成来了!

  1644年1月,李自成挥师东征,渡过黄河,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先后攻克汾州、阳城、太原、大同等地,兵锋直逼京城。在李自成大军面前,明朝军队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根本就没什么像样的抵抗。

  怎么办?调集各路军队进京勤王呀!当时,崇祯帝紧急调集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领军队赶至京师,保卫朝廷安全。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皇帝命令凑钱,死活不出,结果李自成自己动手拿

  但是,打仗是要用钱的。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官员地粗略算一下,要调集吴三桂等人进京勤王,至少得准备100万两银子的军饷。而国库里面,总共只有40万两银子。这就是说,有60万两银子的缺口。

  根据钱甹只所著《甲申传信录》记载,一日,朝会结束后,崇祯帝请大学士喝茶,商议筹措军饷的事情。大学士说:“库藏久虚,外饷不至,一切边费,刻不可缓,所恃者皇上内帑耳。”所谓“内帑”,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钱。大学士请崇祯帝拿出私房钱来救急。

  没想到,崇祯帝半天不吭声,过了很久才说含糊地:“今日内帑难以告先生。”意思是,私房钱没剩多少了,我都不好意思跟您说。

  说完,崇祯帝潸然泪下,流下了穷人的泪水……

  二

  崇祯帝不是一个坏皇帝。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甚至可以算一个好皇帝。

  他17岁即位,接过了同父异母哥哥朱由校留下的烂摊子。他上任之初,就干净利落地清除了魏忠贤,大快人心。他勤于政务,每天累得跟狗一样。他厉行节约,为了省钱,下令遣散部分宫女太监。他平反冤狱,起用了袁崇焕等一批被罢黜的官员。他不近女色,后宫除了皇后,就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妃子。他还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次因生病没有上班,遭到大臣批评,赶紧自我检讨,保证下不为例……

  关于厉行节约的事情,我们可以多讲点。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皇帝命令凑钱,死活不出,结果李自成自己动手拿

  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代以来的皇帝,大多数都挥霍无度、花钱如流水。崇祯帝之前的几个皇帝,也都是大手大脚用钱的主儿。崇祯帝是少有的例外,他很节约。节约到什么程度?他在位17年。17年间,宫中没有进行任何营建。这放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

  崇祯帝对自己更狠。他很少添置衣服,衣服穿破了都舍不得换。一次,他在听讲官讲课时,内衣袖子已经破损不堪,露在了外面,很不雅观。崇祯帝只好不时把袖子塞进去,进行遮掩。

  基于此,崇祯帝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就连他的死对头李自成,都不无感慨地在《登极诏》里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三

  那么,回过头来说,崇祯帝到底还有没有私房钱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不但有,数量还很多。这以工部员外郎赵士锦为代表。赵士锦在其《甲申纪事》一书中说:“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3000多万两银子,150万两黄金,这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巨款。毕竟,万历帝当政的1602年,在张居正的改革下,明朝全年财政收入才达到创纪录的约2300万两银子。

  清初史学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则记载,当李自成大军离开北京时,带走“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这个数量就更夸张了。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皇帝命令凑钱,死活不出,结果李自成自己动手拿

  另一种说法是,崇祯帝的私房钱真的没剩下多少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其《国榷》中记载:“先帝减膳撤悬,布衣蔬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贼淫掠既富,扬言皆得之大内,识者恨之。”意思是说,李自成攻破京城时,内帑连几万两黄金都没有!

  彭孙贻《平寇志》也持相同看法:“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你看,崇祯帝省吃俭用,实在没啥值得搜刮的,以至于酒具上镶嵌的金银都被大顺军刮下来作为军饷。

  这两种说法,哪种更接近于历史真相呢?几百年以后的我们,已经无法判断。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崇祯帝最终没有动用私房钱填补军饷缺口,而是向大臣们发动募捐。

  四

  皇帝没钱发军饷,大臣们就肯感慨解囊、纾解国难吗?我先说答案:并没有。

  崇祯帝知道,捐款这种事情,必须得有人带头。只要有人愿意积极响应,带头捐款,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于是,他首先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周皇后是一个深明大义、知书识礼的女人,她父亲周奎虽然富可敌国却贪财如命。周奎明知道崇祯帝急需用钱,也不肯“雪中送炭”,只是一味哭穷。

  见此情景,大臣徐高都看不过去了,感叹道:“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连皇帝的老丈人都如此吝啬,还能干什么大事呢?就算积蓄万贯家财,(国破之后)又有什么用?

面对李自成大军压境,皇帝命令凑钱,死活不出,结果李自成自己动手拿

  最终,在女儿的反复劝说下,周奎才拿出区区5000两银子。

  崇祯帝无奈,又将目光盯向内阁首辅魏藻德。魏藻德果断表示,家无余财,无法助饷。实在躲不过,拿出500两银子。

  那么,这些大臣们真的穷得叮当响吗?后来,李自成大军进入京城后,通过严刑拷打,向文武百官索要金银。单是从周奎家,就搜刮出50多万两银子。魏藻德也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

  “即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徐高简直就是一语成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自成20多万大军面对清朝为什么不堪一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个人物也非常的复杂。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20多万军队进入了京师,但随后吴三桂引导清军入关。面对清朝军队,拥有50多万军队的李自成却仅仅支撑了1年。那么,李自成为何在1645年就死去了呢?其实,李自成的死是一个很大的意外。如果李自成没有死,历史或许会更有趣。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20多万精锐部队北上,最终进入了京师,崇祯皇帝自杀。在此之后,由于追赃过度的问题,彻底激怒了正准备投降的吴三桂。吴三桂随后占据山海关,准备与李自成对抗。其实就凭吴三桂的4万多军队,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吴三桂选择了向清朝求援。在那场著名的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的军队处于优势地位,吴三桂的军队即将崩溃。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命令满洲八旗出战。李自成完全是措手不及,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山海关一战,李自成的精锐部队消耗严重。李自成认为依靠剩余的兵力根本守不住京师,所以选择...
· 李自成死难
[李自成像]李自成农民军撤出北京后,一路退至西安。这时,尽管农民军受到了严重挫折,但在陕西及黄河一带尚有不小的力量,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但是,李自成等人在军事上不仅未作比较周密的部署,反而听信谋士朱金星的挑拨,诛杀李岩等大将,使大顺政权领导层出现了裂痕,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与此同时,清军兵分两路,向农民军追击。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另一路则由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两军直扑西安。顺治二年(1645)五月,李自成率兵自陕西商洛山区退往湖北,驻扎在武昌。这时大顺军尚有部队50余万,分为48部。清军又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乃由武昌退到湖北通山。五月四日,李自成率18骑到通山县的九宫山一带阅视山势和道路,突然遭到当地地方团练的袭击,李自成和18骑均牺牲于乱刃之下,时李自成39岁。李自成死后,余部大致分为两支:一支由刘体仁、郝摇旗率领;另一支则由李过及高一功率领,在荆襄地区坚持抗清斗争。
· 李自成为何要杀了自己最得力的谋士?
明朝末期,李自成发动了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当中,有一位很有名的谋士,他就是李岩,他曾提出过“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为这支农民起义队伍赢得了民心。网络配图对于谋士李岩的结局,在《绥寇纪略》中有记载:在定州战斗失败之后,有人说河南全境内的人们全部都向明朝的军队投降了。当时李自成大惊失色,和自己的部下商议紧急对策。此时的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自率领精兵两万,赶到中州,那时候,附近的郡县一定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算是有再敢暴乱的人,也能及早收拾它。当时的另一位谋士牛金星,希望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而此时的闯王李自成并没有回答。不久,据说是闯王李自成恐怕李岩另有所图,这时牛金星向闯王李自成进言,一要寻找一个好的机会除掉李岩,得到闯王李自成的首肯。第二天,牛金星打着李自成的名义,让李岩到军营中喝酒,同时安排伏兵在军营的隐蔽处,自此,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网络配图虽然这段历史记载的是有首有尾...
· 传奇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寺内遗有与此说相关的一些碑记塔铭、诗文残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宫廷玉器在内的许多遗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诸多文物。这些无疑构成了此说的有力佐证。网络配图何的说法也是有关“闯王”出家的最早记载。据言,何曾到夹山进行考察,见到了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陕西人的70岁老和尚,他告诉何,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寺的,并取出其画像。据说画上人酷似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有人根据李自成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断定“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点,是为隐讳。而奉天玉和尚墓葬中发现的骨...
· 闯王李自成为何要起义?李自成简介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党项族。原姓拓拔,原名鸿基。以西夏党项族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