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在蒙古实行的盟旗制度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7
转发:0
评论:0
清代在蒙古实行的盟旗制度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清朝在蒙古地区建立的盟旗制度是仿照满洲八旗的形式,在蒙古原有的“鄂托克”、“

  清朝在蒙古地区建立的盟旗制度是仿照满洲八旗的形式,在蒙古原有的“鄂托克 ”、“爱马克”等组织基础上形成的。早在后金政权时期,就建立了盟旗制度的初步形态。努尔哈赤建立了蒙古八旗,最初的蒙古八旗不分部族,所有户口都要编进去。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编定了蒙古八旗,并设置了蒙古衙门,崇德三年(1638年)改为理藩院。盟旗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封爵、编佐、置旗、设盟、置官等几个方面,它相当于清政府在蒙古地区设立的县级行政单位,蒙古各部都要被编入旗中,各旗互不统属,并设有旗界,旗民不能随意逾越牧地,

  盟旗制度中的“盟”、“旗”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旗本来是“鄂拓克”中一种军事组织形式,在盟旗制度中,“旗”的性质是清朝在蒙古地区的治事机构,属一级政权组织,兼行政、军事、经济、司法等于一身。每旗设札萨克(旗长)一人管理旗务,札萨克产生于本旗王公贵族中经理藩院上报,可以世袭。“盟”负有对各旗的监督职责,但不能直接干预旗务。

  察哈尔都统衙

  盟旗制度的推行,对清朝在蒙古地区的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巩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统治。盟旗制度与原有的“鄂托克”不一样,每旗的成员不是按血缘关系划分在一起的,而是重新进行了分配,因此它打破了蒙古原有地缘血缘组织,削弱了原来各氏族部落的凝聚力,且各旗人员间不能随意往来,因而对清朝的威胁大大减少。

  二、加强了蒙古各部落对清王朝的向心力,盟旗制度下由蒙古的王公贵族担任各旗旗长,他们享有特权和较高的身份地位,并拥有征收属地赋税的权力。

  土谢图汗旗境内的光显寺

  三、盟旗不仅具有行政权力,还有军事权力,对内可以团结各旗人民、保证各盟旗的安定团结;对外作为统一的军事组织,可以抵御外来入侵,起到维护边疆地区和平稳定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实行刺史制度的是那个皇帝?实行刺史制度的作用
西汉刺史制度是由汉武帝实行的一种管理国家的政策,西汉时期的一些皇帝在治理国家的政策方面,大多都是沿用秦国的治国政策。只是在汉朝刚统一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取消了监御史制度。而在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则是沿用秦国的监御史制度而实施的,并在监御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且加以完善。汉武帝摄政的时候,国家对于各个州县地方管理不够彻底,对地方行政区域没有真正的控制权利,因而,汉武帝决定沿用秦国的监御史制度,并在其政策上加以改动。因而,汉武帝将整个国家除了三辅,三河还有弘农之外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分为十三个州,并且他在每个州都设立了一位刺史,让他们在每年的八月就开始巡查每个地方,检查官员的作风问题,并检查每个官员所管理的区域还有没有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官员赏罚分明,还对一些冤案进行审判,因此,刺史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背后代表着皇上。至此,西汉刺史制度就流传开来,而西汉的刺史制度的...
· 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是什么样的?在历史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说起中国皇帝制度,实在是源远流长,可以说皇帝制度贯穿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皇帝制度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对人民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关于皇帝制度,有着诸多有意思,值得学习,值得借鉴的地方,下面我将逐一对这些要点进行说明。首先是皇帝制度的特点。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以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中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一切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切内政外交以及和战等大政均由皇帝裁定。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第四,全国...
· 清代的监察制度设计是怎样的他们到底做了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还不知道:清代的监察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监察制度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在世界监察制度史上都很罕见。美籍专家吴克教授曾称赞说:“这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机构,是政治传统上很重要的部分,有如中国认为值得保存的其他许多事物,它历代相传,绵延不绝。它被认为重要和不容忽视,对西方政治可能有所贡献。”但提起那些载入青史的言官,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宋代或者明代。的确,相比前代明的士气之盛,清代的监察制度和言官气节好似都显得有些逊色。那么清代的监察制度设计是怎样的?他们在清代的政治生活中发挥过怎样的作用?又为何会留下会给后世留下清代士气不盛、监察萎缩的印象?图/《走向共和》剧照01清代监察体制的设立清承明制,同样,在言谏的制度的设计上清朝也基本沿袭了明制。在中央,清代设立监察机关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和左副都御史执掌院务,主要职责为监察朝廷...
· 明代时期的大学士身份十分尊贵到了清代又是什么样的境遇呢
大学士的权力有多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包青天系列的电视剧电影大家一定都有看过,我们也可以发现,电视剧里边的包青天,也被人们称之为“大学士”,但事实上,他只是龙图阁直学士,而其实大学士的身份也都是后人所杜撰的。我们都知道,明朝时期大学士的身份十分尊贵,到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时候,大学士的境遇又是怎样的呢?清沿明制,按照道理来说,大学士的身份应该是不受影响的,那事实上又是怎样的呢?原来,清朝虽说是保留了大学士的制度,但是却因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立而使得大学士原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这个机构是清入关之后,保留游牧民族部落议事风气的体现,参与这个会议的成员,大多都是王爷或者是八旗中宗室成员,而且他们所组成的团体也就成了仅次于皇帝的重要政治团体。后来虽然权力在各个机构都有所转移,但是不管是康熙还是其他人,因为皇权加...
· 施琅为统一台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施琅的名字并不会陌生,他在康熙一朝得到重用,并为台湾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久施琅就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将领。施琅青年时个性极强,常常与脾性相同的郑成功发生冲突。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因反对郑氏“舍水就陆”的战略方针和强征百姓粮饷的做法,与郑氏产生了尖锐的分歧。次年四月,施琅捕杀了手下一名改投郑成功的清兵,郑成功便将施琅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显投入牢中。施琅被捕后不久逃脱,藏在副将苏茂家中,并请人从中调停。但郑成功非但不接受调解,反而派人前去刺杀施琅。行刺失败后,郑成功一怒之下竟将施大宣和施显杀了,将施琅逼上了投清之路。降清之后,施琅被授为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1665年,封靖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