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1
转发:0
评论:0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很多影视剧中,都有抓捕罪犯的场景,在抓捕犯人的时候,要不在城门口贴一个告示,

  很多影视剧中,都有罪犯的场景,在犯人的时候,要不在城门口贴一个告示,上面画上罪犯的样子,要不就是手里拿着通缉令,上边也画着罪犯画像。

  要知道,古代人并没有现在人的先进技术,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能够将罪犯的样子弄出来,其实,通缉令上面罪犯画像和罪犯本人是有很大去别的,那么,和画像上的不像,为什么古人还能顺利将罪犯抓获呢?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通缉令长什么样子吧,一般通缉令上会有罪犯的姓名和性别,另外,还会有一个画的非常难看的画像,这样对于百姓举报,官员抓获有很大的作用。

  很多通缉令上还有一些赏赐一类的东西,比如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在海捕文书上,董卓说了要赏千金,封万户侯,后来陈宫也加入了曹操队伍,但没有曹操那么值钱了。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这是通缉令上的一些基本信息,我们在具体来看看罪犯的画像是如何画出来的。其实,很多画师根本没有见过罪犯本人,通常情况下,画师都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来画的。

  这样画出来的人很容易出现错误,历史上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有抓错的,也有罪犯说画师画他画的不像。

  蒙古军队为了抓文天祥,就让画师去画文天祥,画师也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来画文天祥的,结果拿着画像去抓文天祥,最后抓错了人,把一个叫林附祖的人抓了。

  还有一件更囧的时候,事情发生在宋朝,当时有一个叫吴皋的罪犯,此人犯了绑劫案。于是遭到了朝廷的通缉,之后吴皋发现通缉令上他的样子非常难看,于是他就去找画师赵四了,他对画师说:你把我画的这么不像,给老子重画。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说画像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还要有通缉令、海捕文书这样的东西呢?为什么在画像那么不像的情况下,罪犯还能被逮捕呢?

  首先通缉令是给公众一个信息,这个通缉信息相当于罪犯的身份证明,因此通缉令上的画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人的信息,他是哪里人,男的女的。

  当人们知道这些信息后,捕快们就可以随便盘查了,一旦发现那个客栈内有陌生的影子,客栈的管理人员就会告知捕快。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古代很多朝代是实行连坐法的,这个创建于商鞅时期的做法,被后世一直沿用,通常罪犯到一个地方,周围的人都能知道这个人是外地人,村里有外地人常驻,四邻的讨论很快就会被官府知道,这也是海捕文书的作用。

  海捕文书、通缉令的作用还和悬赏有很大关系,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很多人为了拿赏金,会将犯人的藏身之处说出来,这种方法在今天都是非常流行的。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抓到逃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抓犯人的画像跟本人的不一样为什么还能抓到罪犯呢
之前看了一组关于乾隆皇帝和他妃子、子女相关的一些画,比较有趣的是乾隆皇帝,众多妃子中如果不仔细辨认的话,看起来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清朝皇族的服饰基本差不多,唯一区别的就是脸部的胖瘦和所戴的首饰不一样,会让我们产生脸盲的情况。其实这一组画,还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人所画,这个人叫做朗世宁,并非是汉人,也不是满人,而是一个欧洲人。公元1714年,郎世宁漂洋过海来到了,当时康熙皇帝对西方的科技文化相当感兴趣,因此朗世宁被留下来了,郎世宁这一留,就足足在中国呆了四五十年,唯一的工作就是给皇室画画,一共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朗世宁结合了中西方的绘画特点,摸索出了一种新的画法。郎世宁在雍正元年创作的《聚瑞图》如今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其实对于画一些固定的物品来说,可能更多的是艺术方面的价值比较大,但是如果想要把一个人的精气神彻底表达出来,那就显得比较有难度了。我们如今想要看到古人真实的面目,只...
· 古代没有照片,关键画像上面压根不像,怎么还能抓到罪犯的?
看过古装剧的人都会发现,古代人缉捕通缉犯时都会贴出通缉告示,但是我们也发现,通缉令上的照片和罪犯本人根本不像,那么,古代的时候是如何凭借通缉令抓到罪犯的呢?首先,身份证并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就发明了“照身贴”,后来又出现了度牒、商贾、路引等证明身份的文件,没有这些东西,是无法入住客栈的。而且古时除了宋朝以外,每个朝代都是有宵禁制度的,晚上在街头见到闲逛的人,除了官府人员,大概率就是罪犯了,所以,在古代,身份证被通缉的人是根本没有去处的。就算是现代的通缉令上,也会注明被通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第二,中国古代历来就有保甲制度,相当于今天的居委会,古代由于人口流通并不像今天那么方便,大部分人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地方,如果在一个区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那么势必会遭到别人的盘问,就算是再厉害的盗匪,也禁不住轮番的盘问,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露出马脚,从而遭到官府的缉拿。第三...
· 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罪犯为何还是能被抓到?
众所周知,人物画像是古代官府发布通缉令上最重要的部分,这些缉捕文书形式和现代的通缉令是一模一样,往往会在各个交通要道和主要人口聚集的地方粘贴告示文书,上面除了犯人的画像以及犯人的特征和犯的罪,另外还会附上一定的赏金,来让人检举揭发。但是古代通缉令画的那么差劲,看着很是抽象,画上的人物和真人存在很大的差异,假若是那些名人宦官还好,人见得多了,画师话的很逼真,比如战国伍子胥就曾因为通缉令和自己太像了,愁得头发都白了,要不还真过不去,但就这么糙的通缉令,官府仍旧能抓到大部分罪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原因就四点。保甲制度古代没有“北上广深”,所以自然不存在什么去大城市打工的现象,而且古代上层为了有效控制百姓,自秦朝开始,便有了“保甲制度(连坐)”,就是说把一块区域的人划为一保甲,如果这个区域诱人犯罪,却没人来检举,那么这个区域的所有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一个地方来了一个陌生的人,很快大...
· 历史上的张翼和小说中完全不一样,姜维时期帮倒忙
张翼本是刘璋所属人物,刘备平定益州后得以被举为孝廉,开始为刘备效命,在赵云麾下参加了汉水之战。而后张翼逐渐成长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并且与廖化等有着同样长的寿命,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那一天。最广为认知的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并未对张翼这个角色有过多的刻画,虽然也是北伐战场上的主要蜀汉将领,但是无论是武力和智力,都是相对比较平常的。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有一部名为《三国志平话》的艺术作品,被看作是《三国演义》的前身,诸如“三英战吕布”等被广为人知的故事,都是出自《三国志平话》的收集、整理。《三国志平话》里,张翼(益)以刘璋麾下大将的身份出现,绰号“铁臂将军”,驻守益州的紫乌城。刘备与刘璋反目后,军师庞统中流矢而亡,诸葛亮从荆州率领张飞、赵云入川支援刘备。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兵分三路,诸葛亮攻打葭萌关,张飞攻打巴州,赵云攻打的则是张翼驻守的紫乌城。结果诸葛亮、张飞都将城池攻下,赵云却被张翼所击败。想...
·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和【鹿鼎记】完全不一样,全家都被处死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一定对建宁公主记忆犹新。的确,在韦小宝的七个老婆里,唯独建宁公主最刁蛮任性,与众不同了。或许是金庸太过善良,舍不得为难一个小姑娘。在《鹿鼎记》的结局里,金庸安排建宁公主嫁给了心上人韦小宝。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运气可没有小说里这么好了。建宁公主的原型,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这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康熙的姑姑,而不是小说里描写的康熙妹妹。在建宁公主13岁的时候,她被安排嫁给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在清代,皇室的公主很少嫁给汉人,因此建宁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即便是金枝玉叶的皇室公主,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与命运。就这样,还是豆蔻年华的建宁公主,成为了吴三桂的儿媳妇。婚后,建宁公主和丈夫吴应熊一起住在北京,这既是吴三桂表示对朝廷忠心的方式,也避免了公主千里迢迢嫁去云南。吴应熊抱得公主归,前途当然也一片大好。作为皇室的“自家人”,吴应熊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