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韩国禁止汉字68年,致文化断层,今民众要求恢复汉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1
转发:0
评论:0
韩国禁止汉字68年,致文化断层,今民众游行要求恢复汉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整个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无一不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整个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无一不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比如:现今韩国韩服、日本和服都是受到中国汉服的影响而演变出来的,同时也保留许多中国汉服的元素。在古代的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国家都是采用中国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虽然大家的语言各不相同,但是书写汉字仍然可以正常交流。二战结束后,民族主义不断兴起,韩国开始开始禁止汉字,以至于现在韩国年轻人无法理解自己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典籍。

在古代,汉字是朝鲜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最明显的分界线。能够使用汉字写诗作赋并写得一手好的汉字书法是朝鲜上层社会每一个人的终生追求,而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则与汉字无缘了。公元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为改变这一种情况,专门创造了给庶民使用的表音文字(现今的韩文),又称作“谚文”。公元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了《训民正音》,要求全国使用“谚文”,但是受到上层社会的激烈抵制,所以“谚文”只是在底层社会使用而已。

  二战期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当局推行“日汉文字并用”的政策,同时禁止谚文在朝鲜半岛的使用,还一大批使用“谚文”的学者。因此,谚文就被打上反殖民、爱国的标记。1948年韩国独立之后,民族主义高涨,出于对日本殖民和中国古代册封朝鲜历史的不满,于是韩国开始全面抵制汉字,并大力提倡使用“谚文”。但是出于历史的原因,暂时允许汉字与谚文兼用。

1970年韩国的民族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呼吁政府废除汉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当时的朴正熙政府就正式立法全面禁止汉字的使用,学校只能教授韩语。正是韩国在1970年全面禁止汉字,导致1970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再也无法读懂自己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

今天韩国禁止汉字使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种错误做法的后果逐渐显现。因为现在的韩文是表音文字,而且是根据汉字的读音创造出来的,所以不懂汉字的话,很难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另外现在韩国年轻人是失根的一代,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去理解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比如:去自己国家的名胜古迹游玩,就如同出国一般,看不懂牌匾上的汉字。

  现在得韩国民众慢慢开始发现禁止汉字使用的严重后果,民间出现了呼吁恢复使用汉字的运动。但是此举也遭到了韩国国内一些坚持全韩文的人激烈反对,同时政府对此也是莫不关心。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未来韩国人学习汉字的呼声一定会越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国风情汉字和泡菜
韩国位于亚洲的东北隅,与中国一海之隔。朝鲜半岛很早就有人类定居。3000多年前传入的青铜文化是今日韩国文明的渊源。在统一新罗朝代,佛教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尔后又融合中国唐代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儒家文化圈韩国与中国和日本一样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儒家学说对韩国*、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韩国对儒学的研究也一直绵延不绝。儒家文化传入韩国较早,影响较广。韩国也是中国以外孔庙历史记载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儒家文化中的“礼”、“孝”、“勤”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民众心中。“孝”可以说是韩国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一直以“孝”为基础的家庭在韩国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韩国家庭里,儿媳在做好饭菜之后,要把小饭桌捧到齐腰,低头鞠躬,在离端坐好的长者几步远的地方将饭桌放下。然后,轻轻跪下,小心翼翼地将饭桌挪到长者跟前,摆好饭菜之后,仍微低着头,有礼貌地打开碗盖,请长者享用。在长者吃...
· 汉字
汉字源流汉字起源说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结绳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汉代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庄子·胠箧》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又如《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东汉以后,不少人把汉字起源附会于结绳。八卦说: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不一,有摹象说、...
· 汉字的文化联想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把汉字看作化石,说“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近日,一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土生说字》,洋洋800万字,将7000个汉字即7000部“文化史”海纳其中。书的序言反复强调:之所以把书名定为“说字”,说明并非是单纯的汉字训诂考证……通过汉字,展现恢宏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就是本书编写的宗旨。言辞恳切,既是对一味寻求汉字学学术专著读者的善意提醒,又表明了著者“以汉字观照传统文化”和“以传统文化辉映汉字”的二者合一的著书态度,这也正暗合了汉字与文化的潜在“互文”关系。自汉字起源始,汉字就是传统文化最亲密的同胞兄弟,“先民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汉字为反映先古人类社会意识和文化心理而生,而后在其几千年衍变过程中,汉字不单只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和存古见证,更因为它先天具有可视性和意象性从而能够嵌入传统文化的七筋八脉并交融于无形。汉字本身...
·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汉字的始祖是谁,汉字有多少个
汉字常识,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1.汉字的起源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
· 常用汉字
历史1981年制定时1946年(昭和21年),国语审议会公布《当用汉字表》1850字,作为废除汉字的过渡。1981年(昭和56年)10月1日,昭和56年内阁告示第1号发布《常用汉字表》,《当用汉字表》同时废止。《常用汉字表》共收1945字、4087音训(2187音+1900训),在当用汉字的基础上新增了95个汉字。以下是常用汉字与当用汉字的差异:2010年改定日本文化审议会于2010年6月7日发布《改定常用汉字表》(2136字、4388音训[2352音+2036训]),同年2010年11月30日追加196个新的常用汉字,并删除5个汉字,合计共2136字,以平成22年内阁告示第2号《常用汉字表》发布,同时昭和56年内阁告示第1号的旧《常用汉字表》(1945字、4087音训[2187音+1900训])宣布废除。为了汉字字形稳定、标准化,避免表外汉字一收入常用汉字就要类推简化为新字体的情况,新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