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这个姓是中国的“万姓之祖”,被唐玄宗勒令改姓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63
转发:0
评论:0
这个姓是中国的“万姓之祖”,被唐玄宗勒令改姓,姓氏,标志着家族血缘的符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中国姓氏文化可以

  姓氏,标志着家族血缘的符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中国姓氏文化可以起源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

  大家知道中国有百家姓,有一些很有名,比如赵钱孙李这些姓,占有的人口比例很大,你在街上叫一声老王,说不定四五个人回头答应。但有的姓却很少。你可能一辈子都未必能碰到一个。

  据专家统计,中国的姓氏最多的时候有24000多个。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姓氏已经湮灭,如芈、僖等等,有些姓氏改为了其它姓,如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等,目前仍在通用的姓氏只有3000个左右。

  如果要问哪个姓是中国第一姓,好多人就会想到最新姓氏排名中排前三的李、王、张这些姓氏。这三姓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总人口将近3亿人。

  但是,是不是人口多的姓就牛,人口少的姓就不牛呢?

  当然不是的,有一个姓就是如此,它的人口相当少,大概只有数十万人,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可能很多人从来都没有碰到过这种姓的人。但这个姓却是中国的第一大姓,号称万姓之祖。中国的文化跟这个姓也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就是这个姓塑造了中国的精神世界.

  李、王、张都是由中国第一姓“姬”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姬”姓虽然只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但是由“姬”直接演支出411个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说白了,李、王、张这三大姓的祖宗就是姬姓。

  姬姓是什么姓呢?姬姓的一代目就特别牛啦,黄帝就是姬姓。

  黄帝出生于姬水,所以就姓姬。黄帝对中国的影响当然更多的是图腾意义上的。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还没有实际的考证,但在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中国人就是炎黄子孙。这个图腾把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了一起。

  姬姓再一次统治这片黄色土地是周朝。周朝灭了商朝,周朝就是姓姬的,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这两位是改朝换代的,但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最有影响的却是周公姬旦。

  汉朝贾谊就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可以说,中国的世界观有三个人影响最大,黄帝、孔子以及周公。

  黄帝我们讲了,是图腾王。而周公干了什么呢?他主要是制定了礼乐,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把家族跟国家联合在一起。中国的很多制度就是由周公制定并传下来的。我们说的周礼讲的就是周公制定的这一套东西

  而姬姓在周公时代达到了顶峰。因为分封制,姬姓的子弟大多被分封为诸侯王。像鲁国、晋国、卫国、曹国都是大国,当然啦,分封的多了,难免有比较争气的子孙,也有不争气的,像鲁国还是可以的,主要文化抓得好,而且它就是周公的分封地。鲁国也是周礼这个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地,其礼仪就是周王室也比不上。

  还有卫国,在春秋一开始时也是比较厉害的。当然,最牛的是晋国。晋国当过中国霸主国。不过呢,这些姬姓国家后面都被灭了。鲁国被楚国灭了。卫国后面被戎人灭过一次,虽然复国了,但从此落下病根成为小国。晋国这么牛,但晋国被自己的家丁们给分了。

  到了后面,反而是一些非姬姓国称雄,比如楚国、秦国、赵国。

  但文化上,大家还是比较尊重周礼的。那么我们再介绍一下孔子。

  孔子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祖师爷,中国二千多年,绝大部分就是按他的思想去生活的。但是孔子老师的思想绝大多数都是从周公来的,他的理想就是恢复周公的礼乐,他最大的痛苦就是礼崩乐坏。他最大的偶像就是周公。晚年他生病,哀叹的是自己梦不到周公了。他是感觉自己离周公那样的礼乐之治越来越远了。

  所以,周公才是儒家的祖师爷。

  姬姓的周公对中国的思想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姬姓又曾经是统治中国的一个姓。说姬姓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不为过了。

  但为什么姬姓人这么少呢?

  周朝灭亡后,姬姓族人几乎都要被迫迁徙,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为姓,如李、王、张、吴、郑、鲁、曹、魏姓等等唐朝开元年间,因为“姬”姓与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为避讳,姬姓又改为周姓,这一来,又分散了姬姓人口。

  可以说,姬姓变成了很多姓。

  时至今日,姬姓人口约54万余,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此姓为中国的万姓之祖!
中国《百家姓》里的姓氏有上百个,我们比较熟知的有前几位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但是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个姓氏可能就是这些姓氏的祖先了。据专家统计,中国的姓氏最多的时候有24000多个。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姓氏已经湮灭,如芈、僖等等,有些姓氏改为了其它姓,如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等,目前仍在通用的姓氏只有3000个左右。如果要问哪个姓是中国第一姓,好多人就会想到最新姓氏排名中排前三的李、王、张这些姓氏。这三姓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总人口将近3亿人。但是,李、王、张都是由中国第一姓“姬”姓衍生出来的姓氏,“姬”姓虽然只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但是由“姬”直接演支出411个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说白了,李、王、张这三大姓的祖宗就是姬姓。华夏始祖之一的轩辕黄帝因长居姬水,于是以姬为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姬发大封诸侯时...
· 万姓之祖的黄帝姓什么?他的姓氏起源是什么?
我国大约有一万多个姓氏,大多姓氏都是从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妊演变衍生而来。而上古八大古姓的先祖就是黄帝和轩辕帝。那么最为最古老的黄帝,他又姓什么?他的姓氏起源是什么样的?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和有蟜氏的儿子,复姓公孙,因为出生在姬水,又改姓姬。因有土德之瑞,被称为黄帝;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因一生的作为,又被人们尊为华夏始祖,人文初祖。传说有一天晚上,黄帝的母亲有蟜氏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于公元前2697农历三月初三在姬水生下一个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当时神农氏炎帝力衰,群雄混战,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
· 姬姓作为“万姓之祖”,为什么现在姓姬的人却很少?
中国人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爱弄清楚对方的身份,这种身份除了职业之外,更多的是血缘,比如你是谁谁的孩子,祖上是谁,兄弟几个,户口调查也没有这么细,倒不是中国人都爱八卦,实在是中国是一个注重血缘的民族。作为唯一一个沿袭下来的古文明,宗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中国人还都承认自己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的大多数人的祖先真的都是黄帝,这从我们的姓就可以看出,不过不是每一个中国人,而是大部分,大概是百家姓百分之八十二的样子。那大家就奇怪了,黄帝到底姓什么?中国的姓远不止传说中的百家,任何一个姓也占不到中国的百分之八十二啊。如果说起黄帝的本姓,的确占不到这么多,就现在看来,黄帝的本姓居中国姓氏排名297位,人口只有54万人,占中国人口的千分之三左右。但我们大多数人的确是黄帝的子孙,之所以和黄帝不是一个姓,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许多事情,它不仅...
· “万姓之祖”姬姓是从何而来?为何现在姓姬的人很少见?
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其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延续到如今,其存在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虽然姓氏经历过数千年,但是它没有失去活力,在当代姓氏的用途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姓氏都是从上古八大姓氏中演变而来的,其中姬姓更是“万姓之祖”,那么“万姓之祖”姬姓是从何而来?为何现在姓姬的人很少见?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在最初,姓与氏是不同的,并且最开始只有姓,当然这个姓是指先秦时代的姓,其中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被称为上古八大姓,而原始部落的“氏”是指整个部落的“氏”,像我们说的黄帝就是轩辕氏姬姓,因为黄帝在姬水居住,就以姬为姓,根据《国语·晋语》中记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因此黄帝就是姬姓的得姓始祖。图源自网络黄帝是中华的人文之祖,而后黄帝死后,其孙高阳即位,,即颛顼帝(姬姓),颛顼死后,...
· 为什么姬姓被誉为万姓之祖,带你长长知识吧
在古代历史上,提到大姓,很多人会联系到李姓、王姓、张姓、刘姓、陈姓等姓氏,对于这几个姓氏,现在的人口在数千万左右,加起来达到数亿人。不过,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姓氏,既不是皇帝数量最多的刘姓、李姓,也不是历史名人最多的王姓,而是一个现在只有54万人左右的姬姓。首先,为什么说姬姓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姓氏呢?原因比较简单,姬姓作为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早在5000年前,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虽然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只有54万,但是,通过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所以姬姓被誉为“万姓之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等。以下,简单说一说姬姓直接衍生出的大姓。就李姓来说,其中一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