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的时候为什么不建立据点,真相是建立不了
黄巢起义作为唐朝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席卷中国十几分省份,历时十几年,起义军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了60多万,一度占领唐朝首都长安,可以说距离取天下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了,对于这场起义的失败我们现在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建立根据地”,说黄巢只懂得流动作战。
事实真的如此吗?黄巢不建立根据地仅仅是因为没有想到去建立吗?还有另有隐情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对于黄巢不建立根据地,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里面确实有黄巢等起义领导层认识不够,思路不清晰的原因,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黄巢之所以不建立根据地而采取流动作战,除了自己的主观因素之外,还有十分强大的外部因素逼迫他不得不采取流动作战而难以有一个稳固的地盘。
这个外部因素就是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地方军阀。
黄巢起义最初依附于王仙芝,后分道扬镳,王仙芝败死后,起义军大部归于黄巢。黄巢统帅的起义军从中原杀入南方,又从南方杀回中原。
我们仅从过程看起来似乎黄巢纵横南北,所向披靡,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一点也不轻松。
早在黄巢等人起义之初,唐政府就召集了周边的藩镇和道(唐代的几省联合的大行政单位大军区)进行联合,我们印象中各自为战的藩镇在面对农民起义的时候,行动还是比较迅速的,他们很多都响应了唐政府的命令,出兵进行围剿。
所以,黄巢起义虽然击败了一些地方民团性质的部队,但是,面对唐政府和各藩镇的精锐,起义军最初并不占优势,否则王仙芝也不会主动请降唐朝,最后落得兵败身死。
每个藩镇每个军阀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起义军若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短暂通过,他们往往睁一眼闭一只眼,不会拼死力去搏斗,相反,假如起义军想要在他们的地盘上久留,甚至生根发芽,那么他们无论如何都会与起义军拼命。
黄巢起义军在面对前有藩镇军阀,后有唐朝围剿联军的局面,只得被迫长途转进,根本无暇进行根据地的建设。
为了围剿起义军,江南各藩镇招募了大量的“客军”作战,比如绞杀王仙芝的高骈就从淮南募集精锐数万,唐政府又从西北边镇招来了沙陀骑兵,中原和关中也有不少藩镇选派了精锐的士卒加入起义军的队伍中。
黄巢也被唐军追剿司令刘汾打的差点全军覆没,活捉义军将领13人,斩俘义军17万。
黄巢即便是在鼎盛时候,面对高骈和唐朝北方军团也只有采取“诈降”的方式战胜对手,可见,黄巢起义军面对真正强大的藩镇和北方唐军的时候,是占不到便宜的。
确切地说,黄巢的流动作战更多的无奈的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
故此,要求黄巢在强藩手下夺取地盘建立根据地,是十分困难的。
黄巢唯一一次成规模的建立根据地是在广州,但却因为黄巢部下多为北方人,大多水土不服死于瘟疫,因此他们被迫放弃广州挥师北上。
黄巢后来能攻入长安恰恰说明当时整个唐王朝真正虚弱的反而是首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讽刺。
黄巢起义的失败原因是多样的,起义领导者没有能力和见识去建立根据地固然是其局限性,但是,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要想在富庶人口稠密的地区建立根据地确实是十分困难的,搞不好就会陷入地方军阀和唐政府军的前后夹击中而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