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型,为什么中间没有头发?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5
转发:0
评论:0
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型,为什么中间没有头发?,像古代的契丹、女真这些民族发饰都与汉族有着天壤之别,汉族是束发,契丹、女真等

  像古代的契丹、女真这些民族发饰都与汉族有着天壤之别,汉族是束发,契丹、女真等民族是批发或者梳辫子,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主要还是从实用性角度考虑的,游牧民族经常骑马,如果像汉民族那样束发的话很容易发型凌乱遮挡视线,而且游牧民族所在地区大多气候比较寒冷,戴帽子容易出汗,头发不容易打理,所以久而久之便有了后来的发饰,如下图:

  当然上面的发型不是女真人的发型,女真人留辫子还要追溯到金国,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从这开始女真人就开始留辫子了,但是各部落、各地区之间还是各有不同,后来到了后金时期,辫子就成为一种风俗了。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清朝人的发型,准确的说是清朝后期的,清朝中期和前期的发型比这更难看,辫子只在脑后留一小撮,俗称金钱鼠尾,也就是说脑后头发的面积只有古代钱币大小。如小图:

  从审美的观点看,梳辫子确实不好看,咱别看电视,电视上那些演员和明星颜值高,再加上化妆,无论什么发型在他们头上看起来都不会难看。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了清朝入关后,为了头发,神州大地掀起了多少暴风骤雨。但是我要强调一下,传说中女真人的祖先是不留辫子的,不信请看传说中女真人祖先布库里雍顺图像和雕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古代日本男人要剃掉头中间的头发?
为什么古代日本男人要剃掉头中间的头发?事实上不是所有日本的男性才会将自己头顶中间的头发剃去,而是只有日本武士才会这样。之所以要将头顶中间的头发剃去,这纯粹是为了军事作战。日本武士在古代很多情况下是需要骑马作战的,而那个时期的日本人开始与中国人一样,很重视头发,他们认为头发也是表现武士尊严的一方面,不能随意触碰,所以多梳成中国人那种发髻。但步兵作战还算好,骑兵就有很多问题。日本多山地,骑马非常颠簸。而骑马高速奔跑时,头上的发髻很容易散掉。因为头发很重,颠来颠去,散掉也是正常。一旦头发散掉,很容易挡在眼前,阻挡视线。于是,不谈敌人趁机砍杀你,你自己有可能看不清道路导致坠马。在高速骑马期间坠马,不死也残疾了。至于步兵作战,其实也存在这种危险。激烈肉搏期间,如果发髻散了,你也就必死无疑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剪掉头发也就是必须了。其实游牧民族大多数是这样,比如契丹、西夏、女真、蒙古发型也都是这样...
· 古代头发的作用:古时说发型多半是在谈年龄?
小孩子头发下垂的样子,后引申为儿童或者童年的意思。“髫”容易和“髻”弄混。前者专门用于孩童,而且是用来形容头发下垂的样子;而后者主要用于“发髻”,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清代袁枚《祭妹文》中“汝梳双髻”,指的就是妹妹头上梳着两个发结。清代戴名世《姚符御诗序》中“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说的便是小时候就相识了,等长大一些,便各自游学。其实“召”和“吉”用于发声,根据读音便不会将这两个字写错。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古时孩童,把头发中分,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叫总角,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后来人们也用“总角之交”来形容幼年时代就交好的朋友。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这时已是成童。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弱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故称弱冠。及...
· 古代梳头的各种发型!
一、结鬟式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用各种金钗珠宝装饰,高贵华丽,多用于神女、后妃、贵妇与处女。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的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都属于此种发型。八十七神仙图卷,永乐宫壁画中,这种发式很多,一般有高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几型式,样式非常多:飞仙髻、凌云髻飞仙髻大多是两侧结高鬟。《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属高鬟式。飞天紒,垂鬟分肖髻“飞天紒”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代的“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
· 为什么古代日本的发型这么奇葩?
我们常常在日本的古代影视剧剧中发现,很多武士浪人都留着奇奇怪怪的发型,不是说在古代,日本是跟朝鲜一样学习中华文化,着中华衣冠吗?其实日本在元朝之前,都是留着传统的中式发型,即在头顶梳发髻,直到13世纪末,元军的两次大规模入侵日本,使日本的地方政权与镰仓幕府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此后的日本开始了连年的战乱。由于武士们要进行长时间的战斗,戴着头盔(日本武士的头盔一直沿用唐朝的兜鍪)不仅容易弄乱发型,同时头盔给头顶造成了相当大的压迫。为了减轻头顶的疼痛,武士们将头顶的头发剔除甚至拔去,形成了以唐轮头,月代头为主的发型,平民男性也跟风学习武士的样子,最终这些奇怪的发型在日本普及开来、无论大人和孩童无一例外的都是这种发型。(日本女子多以中国唐代发型为主)
· 为什么古代钱币中间都有个孔,而人民币上没有?
钱,大概是世界上最能令人着迷的东西。国外最早的钱出现于前7世纪,是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里底亚所发行的,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东周“定王”时期。而在周定王之前,中国古人早就用一种名叫“布”的钱了,如果算上更早时候的贝币,中国人用钱的历史更久远了。中国人最早用钱、最早铸造钱,有关钱的传奇说法亦多。现在大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过去,不同的朝代的钱叫法也不同,秦叫“半两”,汉称“五铢”,唐是“通宝”,宋有“交子”,明清“宝钞”,等等。人民币是本身价值远低于面值的纸质货币,和交子、宝钞一样,属于国家强制发行的信用货币。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古人常用的是金属货币,金、银、铜铁都曾是铸钱的材料,其中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铜钱,与现在的硬币一样,圆形,中间有方形孔洞,专业上称为“圜钱”。因为铜钱这个特点,加上与大家生活关系密切,古人戏称之为“孔方兄”。为何将钱做这种形状?这是秦始皇特别讲究的地方,里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