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就奔溃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66
转发:0
评论:0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就奔溃了?,卫所制是明代基本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那么,卫所制是如何运行的?

  卫所制是明代基本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那么,卫所制是如何运行的?

  明代的卫所制,与前朝元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军队的编制,就是以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为单位组成金字塔形状的结构,侍卫亲兵称之为“卫”。朱元璋在起义的过程中,为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军队,设立卫所制。在朱元璋登基后,又对卫所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就奔溃了?

  卫所是一种军事制度,有着严密和准确的运行规范。处于卫所制金字塔底部的是小旗,由10人组成,总旗由50人组成。112人构成了百户所,长官是百户。10个百户所组成千户所,即1120名军人,上司则是千户。5个千户所组成了一卫,即5600名士兵,长官是卫指挥使。卫上面是省级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全国最高的军事机构则是大都督府,分为左、右、前、后、中5军都督府,分管全国所有的卫所。全国军人的总数,在明朝则是秘密,就连兵部的最高长官兵部尚书也不知道。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大概有180万,明成祖朱棣时期则有280多万。现代中国海陆空三军人数约有200万,对比之下,明朝军队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就奔溃了?

  卫所制也借鉴了唐朝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有独立的军籍和寓兵于农的特点,同样,卫所也采用了这两点。一是卫所的军户世袭。在明初,军户由参加农民起义的士兵、投降的元军和被判充军的犯人等组成。军队有自己的单独军籍系统,与普通民众严格区分开来。且军户世袭,即成为军户之后,那么后代也将继承这一身份。二是卫所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军屯,寓兵于农。朱元璋供养军队的思路是不费百姓的钱,而是由军队自给自足。因此他下令,卫所的军队中的70%用于屯田,而30%用来守城。当然,这只是原则,分配为屯田和守城的士兵比例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军屯,有利于荒地的开垦,使得明初经济自战乱中复苏;在边疆的屯田,还兼有行政管理的功能,因为边疆通常不设置州县,直接由卫所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因此有助于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和管理。

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划分级别和称谓的?为何到明朝中后期就奔溃了?

  卫所制也有缺点,军户世袭使得卫所制比较封闭,特别是被判充军的人,后代也要戍边,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军士逃亡;又由于军中腐败严重,士兵苦于官吏的压榨和勒索,逃亡现象也颇为严重。到了明中期,就需要募兵制作为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区分级别和称谓的?
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官员称谓及其品级: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其下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等。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高级军官都不世袭,由朝廷从世袭军官中升任或从武举人中任命。卫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卫镇抚(从五品),其下属有经历(从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使等。千户所有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所镇抚(从六品),其下属为吏目;百户所有百户(正六品)、总旗、小旗。自卫指挥使以下军官则都是世袭的。
· 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
卫所制度所管理都指挥使司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此外,还有一种单独驻扎一个地方,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辖指挥的千户所,叫做守御千户所;还有一种称为“御”(设置数量不多)的军事机构,管2到3个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时,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卫所军队都有固定的戍所。卫所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或数府一卫,或一府数卫,或一府、一州一个千户所,视各地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否而定,固定驻屯戍守。从云南来说,明代云南都司所统领的卫所数量,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最多时有20卫、3御、18(守御)所,共有133个千户所,卫军约148960人。这些卫所遍布全省各地,指挥和镇抚大都驻在城里。如云南府为都司城,曲靖、临安、楚雄、蒙化...
· 东吴国的官制划分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官制级别
东吴的官职:吴国(222—280)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亦称孙吴、东吴。是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的一国,占领扬州(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东吴中央官制东吴的中央官制与曹魏、蜀汉相仿。东吴置丞相,名义上也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东吴丞相设置于宝鼎元年(266年),一度分置为左丞相和右丞相。丞相属官有军师、长史、掾等。东吴的三公废置不常,除授因人而异。建衡三年(271年)置太尉。宝鼎三年(268年)以丁固为司徒,以孟仁为司空。孙休废司空改置左右御史大夫,至孙皓登位,复置司空。东吴三公的特点是太尉不领军、司徒与丞相并置而不治民、司空不视土木事。这个特点可以说是后世以三公为虚衔的开端。东吴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等内朝将军,这些将军外则领军,内则领政,是事实上的宰相。黄武七年(228年)置大司马。赤乌九年(346年)分...
· 望尘奔溃
望尘奔溃【成语意思】: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用法分析】:望尘奔溃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处事等。【成语来源】:《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àngchénbēnkuì【成语声母】:WCBK【望尘奔溃的近义词】:望尘奔北【近似成语】:溃不成军: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溃兵游勇:指逃散的士兵。【成语接龙】:望尘奔溃→溃兵游勇→勇冠三军→军临城下→下落不明→明察秋毫→毫发不爽爽心悦目→目动言肆→肆无忌惮→惮赫千里→里勾外连→连枝分叶→叶瘦花残
· 卫所制
卫所的设立及军户制度前元朝户部尚书张昶于大明中书省参知政事任内最早提出卫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此法的实行,须有一套能保障军队数目的户籍制度配合,来维持卫所制的运行。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参照唐朝“府兵制”创建的,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军户即户籍种类属军籍之户,初期的来源有二,一是元代原本的军户,二是现役军人之户,这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黄册编造之后更加以确立。军户为世袭,且管理颇严格,除籍十分困难,大致上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无法除军籍的。尽管如此,日久军户仍日渐减少,庞尚鹏主张:“清查隐占,均平粮额,开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