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汉王朝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外戚干政又是怎么回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0
转发:0
评论:0
大汉王朝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外戚干政又是怎么回事?,外戚干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叫历朝历代的皇帝头疼不以的一个问题。外戚都是皇后、皇

  外戚干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叫历朝历代的皇帝头疼不以的一个问题。外戚都是皇后、皇帝妃嫔的娘家,或者太后的母家;这些人虽然与皇室子弟并不是同一个姓,但也确确实实的是皇帝的亲戚,是皇室的人。他们位高权重,往往喜欢拥立年纪尚小的孩子当上皇帝,而后真正的大权则由这些外戚掌握。外戚干涉政事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而在汉朝时期尤为激烈。从汉初,吕家开始便层出不穷。然而这历朝历代,最为成功的外戚干政,变要当属武家,武曌了。从入宫选秀开始,武曌一步步的走向了皇后之位,然后是太后,最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官方承认,并且拥有实权的女帝。虽然最后武曌被逼退位,而武家也下场凄惨。

  可武家算是历史上极为成功的一次外戚干政的例子了,他们不但成功的干预了唐朝的整治,甚至取而代之的使武曌成为了皇帝;把李家的天下变为了武家的天下。除了唐朝的武家,还有为我们所熟知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在清朝时后宫便不得干政,然而仍旧有许多妃嫔干涉政务,慈禧便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慈禧的权利欲望极为强盛,从同治年间,慈禧便开始垂帘听政;清朝的大权,全部都落在了慈禧的手上。皇权在古代那是一个极大的,而外戚;虽然是外,可也占了个戚字,自然不会对权利无动于衷。所以历朝历代,虽然每个皇帝都对这种事头疼无比,甚至到后来还出现了后宫不得干政的规定也还是屡禁不止。

  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外戚干政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力扩散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习性影响的,因为在亚洲国家,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即使到了成年也一样很亲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要比西方国家亲密,这也是外戚干政产生的根本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重孝尊老为传统美德,做为封建统治者更应该做好榜样,因此,即使生在帝王之家,也必须要有这种美德。

  外戚干政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统治君主年幼或者无能,导致大权旁落,这在中国西汉、东汉特别明显,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外戚干政主要就发生在汉朝,西汉自汉武帝以后,外戚干政成为了汉朝的特色,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外戚干政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也与西汉、东汉君主多以幼小年纪被立有关,因为年纪幼小,就有母亲、祖母摄政、外戚干政的机会,而且外戚干政多是皇帝的母家亲戚,相比妻族干政,在古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外戚干政,容易发生朝代更迭的危险,后世的统治者大多意识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尽管有所措施压制,但是如果出现特定的局面,比如像汉代那样的还是很容易发生外戚干政的。

  外戚干政,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层,皇权被君主的母族或妻族掌握,而处于权力架空的现象,外戚干政在亚洲古代封建制君主国家很常见,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有这种现象。外戚干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史书中的记载 ,西汉初年有吕后乱政,但是比起东汉的汉和帝时期,还是不算完全的外戚干政,一是外戚势力范围没有扩散到全朝政,二是外戚干政的人员也不尽是吕氏娘家人。但到了东汉汉和帝时期,外戚干政形成风气,和帝即位时年幼,窦太后临朝听政,开始提拔窦家人,她的兄长窦宪位列大将军,威震朝廷。从此东汉自和帝始,至桓帝终,开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外戚干政时期,期间还掺杂,宦官和外戚夺权的波折,在桓帝时期,外戚干政算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鼎盛时期,桓帝的妻兄梁冀,外戚干政20多年,把持朝中一众大小事宜,朝廷任命都要一一听从他的安排,皇权完全,当然,物极必反,因为太过专权,而被桓帝趁机杀掉,外戚干政从此开始衰落。

  外戚干政在此后的唐朝,明朝,清朝都有短暂的上演,但是比起东汉时期,都不成气候,这与后世君主提高了外戚干政的危害意识,而加以防范有关,通过选择低于五品官员的女儿为妃子,或者公主不嫁权势贵族等措施来杜绝外戚干政的机会。这在此后的朝代中都有印证,外戚干政的危害其在太大,放任不作为的话,就有可能遭遇王莽篡汉的结局,这应该是任何一个朝代君主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出现过很多次,尤其以汉朝最为严重,前后持续有一百多年,还出现了王莽篡汉的改朝换代。外戚干政的危害在汉朝已经演示了,也让后世君主有意避免汉朝外戚干政的覆辙,通过采取不与权势贵族结亲的措施,来防止外戚干政。

  汉朝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干政?这与汉朝君主的客观处境有关,外加情势推动,汉朝刘氏一脉出现了相继外戚干政的局面。在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陈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英明的汉武帝此后在立太子刘弗陵的同时,就把太子的生母给杀了,为防止外戚干政做了榜样,但是,后世的刘氏子孙并没有加以警觉,这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东汉自汉和帝开始,此后的君主都是年幼即位,都不满8岁,这个年纪是不可能主政的,于是就由母亲或者祖母辅政,外戚干政睡在汉和帝开始越演起烈。

  从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主政,再到邓太后主政,再到梁太后主政,东汉的外戚干政一直持续到汉桓帝,汉桓帝的妻兄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都成了摆设,这也极大的引起了桓帝的不满,在逮住机会后,汉桓帝谋同宦官,杀掉了梁冀,自此,外戚干政开始衰落,后世也再没有出现汉朝那样严重的外戚干政现象。这都是因为汉朝外戚干政实在是太过危险,让后世君主都提高了防范意识,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一手打下了的江山,落入外姓人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趣味战国——外戚干政:外公政治
公元前608年,在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之后,鲁文公的儿子公子倭终于登上了鲁国君主的宝座,成为了历史上的鲁宣公。春秋时期,子以母贵。儿子的地位取决于母亲的地位,而母亲的地位取决于两点:一是她的娘家的地位,二是她在夫家的受宠程度。而前者往往又决定后者,也就是说,一个女人的娘家地位高,她在夫家自然容易受到尊重和宠爱,这是政治婚姻的本质决定的。母亲的娘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公家。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在一大群同父异母的兄弟中能否脱颖而出,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公的地位与实力。而外公们(有时候是舅舅们),大多也热衷于关心和干涉女婿家的内政,替自己的外孙撑腰打气,帮助他们争权夺利,这就导致了春秋时期独特的政治现象——外公政治。遥想当年,郑庄公的儿子世子忽因为屡次拒绝齐僖公的好意,没有娶齐国公主为妻,结果失去了一个强大的外援,继承君位没几天就被自己的弟弟公子突赶下台。而公子突之所以...
· 明朝统治期间为什么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现象?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统治两百七十多年,为何没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情况,比如说西汉、东汉时期。然而明朝存在两百七十多年,却从未出现过后宫、外戚干预朝政的事情。清朝官方在撰写《明史》时评价道“论者称有明家法,远过汉、唐,信不诬矣”。那么明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呢?这件事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别看朱元璋没什么文化,但他却虚心好学,特别是对前朝的历史很感兴趣。朱元璋在位期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特意编写了一本《皇明祖训》,用来教导后世子孙,其中明确规定,“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彻底杜绝后宫、外戚干政的呢?其一,后妃的选择问题。朱元璋很清楚造成外戚专权的根源还在于后妃的选择。历史上的后妃一般出自官宦人家,往往造成“勋而兼戚”,以至酿成外戚、勋旧祸乱朝政的情况。比如说隋...
· 汉朝出现外戚干政的原因是否全怪幼主登基
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外戚干政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力扩散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习性影响的,因为在亚洲国家,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即使到了成年也一样很亲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要比西方国家亲密,这也是外戚干政产生的根本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重孝尊老为传统美德,做为封建统治者更应该做好榜样,因此,即使生在帝王之家,也必须要有这种美德。外戚干政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统治君主年幼或者无能,导致大权旁落,这在中国西汉、东汉特别明显,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外戚干政主要就发生在汉朝,西汉自汉武帝以后,外戚干政成为了汉朝的特色,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外...
· 汉朝出现外戚干政的原因是否全怪幼主登基
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外戚干政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力扩散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习性影响的,因为在亚洲国家,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即使到了成年也一样很亲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要比西方国家亲密,这也是外戚干政产生的根本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重孝尊老为传统美德,做为封建统治者更应该做好榜样,因此,即使生在帝王之家,也必须要有这种美德。外戚干政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统治君主年幼或者无能,导致大权旁落,这在中国西汉、东汉特别明显,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外戚干政主要就发生在汉朝,西汉自汉武帝以后,外戚干政成为了汉朝的特色,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外...
· 为什么这个朝代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明朝为何没有外戚干政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封建时代,外戚干政最严重,最频繁的是两汉。两宋有七位太后临朝听政,没有外戚集团。而宋朝士大夫始终控制的朝局,仅太后一人听政,对朝局影响不大。而有明一代更本不存在后宫干政和外戚干政的局面。更缺乏外戚干政的土壤。明朝没有外戚干政的现象首先就是明朝没有太后临朝一说,而两汉外戚干政(尤其的东汉)之所以有这样的条件,是因为幼主登基太多,而明朝立国276年一共16位皇帝只有两位幼主登基,余下的14位皇帝都是成年登基,自然就不存在外戚干政的土壤。两个幼年皇帝一个明英宗朱祁镇8岁登基。朝臣有人提议,让太皇太后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言讲:太祖皇帝有训:后宫吧不得干政,我一个妇道人家焉能处理军国大事,皇帝年幼,可以让内功辅政(三杨)可以说,正是张太后的率先垂范。给大明后世留下了一个很好范例,让外戚始终没有在明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