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朝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 最后又是怎么被消灭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9
转发:0
评论:0
唐朝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最后又是怎么被消灭的,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

  藩镇割据

  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的藩镇?

  河朔三镇

  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死亡结束,然而唐朝并没能把叛军彻底消灭。为了安抚投降的安史旧部,唐代宗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分别封为成德、魏博、卢龙节度使。然而河朔三镇名义上归属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官吏自己任命,财赋也不上交中央,招兵,逐渐形成地方割据。朝廷无礼过问,只能采取姑息政策,致使藩镇越做越大。

  为了应对河朔三镇,唐朝在中原地区设置众多藩镇,防止河朔三镇的扩张和反叛,同时保护东南财赋可以来供给中央。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中》中精辟地将唐代的藩镇分为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以及东南财源型藩镇四大类别。不同藩镇相互制约,而依靠藩镇之间的平衡维系着唐王朝的相对稳定,虽然各个藩镇之间冲突不断,但是一直没再有安史之乱那样大发生。

  如果我们向前追溯历史,会发现自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关中和山东对峙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和北周征战多年,直到隋文帝杨坚取北周自立,短暂统一中国后,隋末天下,李唐又与河北窦建德争霸天下,隋唐以关陇贵族为根基,向来与山东士族并不和睦。

  因为民间基础不稳,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央权威旁落,中央政府的姑息政策致使河朔藩镇逐渐做大。尤其是魏博的田承嗣,自身出身门第不高,为了加强军事实力,从底层军人中提拔亲信,逐步形成牙将集团。牙将集团发展到最后以至于地方节度使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进而形成牢固的地方职业军人利益集团。一旦有违背地方集团的利益,马上就起来反叛。

  然而这个利益军团虽然实力强大,但是眼光多局限在地方利益上,自身对于并没有很野心取唐王朝而代之,他们更多地集中在维护地方自身利益上,逐步形成相对保持的地方势力,当然藩镇和藩镇之间的彼此制约也限制了一方藩镇的做大。

  直到朱温等新式军阀出现,有野心也有势力,打破藩镇之间的均衡,取代唐王朝,建立后梁。又经历五代十国几十年时间,才逐步将河朔三镇的地方势力消磨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祸害唐朝百年也没被消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奢望而已。因为,“安史之乱”结束的同时也开启了,中晚唐时期一百多年的历史困局。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后期,为了应对吐蕃的侵袭,唐代宗不得不对安史叛军采取了招降的方法。而这一举动,使叛军得以盘踞的在“河朔三镇”,以至于成为日后遗祸唐朝百年之久的藩镇势力。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唐朝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自代宗之后唐朝皇帝皇帝,便频频出击“河朔三镇”,但最终也没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其中,“河朔三镇”同唐王朝对抗最为激烈的唐德宗在位时期,更是一度上演出了称王的闹剧。而到了宪宗一朝,三镇虽...
· 河朔三镇
藩镇之患的肇始唐代的河北已经高度开发,“河北贡篚征税,半乎九州”,再加上“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将安史降将李怀仙等人就地封为范阳节度使,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李宝臣据成德(河北中部);其后,河朔三镇逐渐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政府难以控制,乃“藩镇之患”的肇始。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李怀仙为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此三人相继为节度使。大历十四年,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求继。德宗拒绝了这一要求,于是李惟岳与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联兵抗命。唐朝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讨伐,李希烈反与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据许州(今河南许昌市),乱事进一步扩大。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下罪己诏,河北三镇之乱才逐渐平息。此后,河北三镇自...
·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奢望而已。因为,“安史之乱”结束的同时也开启了,中晚唐时期一百多年的历史困局。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后期,为了应对吐蕃的侵袭,唐代宗不得不对安史叛军采取了招降的方法。而这一举动,使叛军得以盘踞的在“河朔三镇”,以至于成为日后遗祸唐朝百年之久的藩镇势力。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唐朝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自代宗之后唐朝皇帝皇帝,便频频出击“河朔三镇”,但最终也没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其中,“河朔三镇”同唐王朝对抗最为激烈的唐德宗在位时期,更是一度上演出了称王的闹剧。而...
· 什么是三藩?它又是怎么形成的?
所谓的三藩就是镇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自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一路充当农民起义的急先锋,最后兵占云南,擒杀桂王,因功劳受封为平西王,镇守云贵两省,明朝降将耿仲明,尚可喜,也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受封为王,他们佣兵自重,各霸一方,不受清朝政府控制,逐渐形成了割据势力,三藩的存在使清朝财政陷入的危机,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威胁清朝的统治。康熙在清除鳌拜之后,更是把三藩割据势力视为心腹大患,他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积极寻求解决三藩的有利时期。机会终于来了,1673年3月康熙十二年,这年尚可喜上奏说自己年事已高,请求会辽东老家养老,并请清朝政府恩准他儿子尚之信袭平南王爵位,仍留广东,康熙回复撤销尚氏的藩封,遣返辽东,撤藩令下,吴三桂,耿精忠也分别请撤藩,目的是试探清朝政府对他们的态度。康熙则力排众议,决定吴耿二藩同时撤去。这消息传到...
· 丁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怎么被灭亡的
南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然后就是充满大量神话色彩的部落联盟时代,到了中国的秦汉时期,越南受中国直接管辖,并持续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一直处在州郡割据的局面。公元968年,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市)豪族丁部领(924年—979年)击败各个割据势力,征服越南全境,同年称帝,建立丁朝,定都华闾,年号“太平”,史称“丁先皇”,后接受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自此,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不再受中国直接管辖,丁朝成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丁朝建国后,丁先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完善国家统治,因此丁先皇在位期间,越南出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但好景不长,公元979年(太平十二年)春发生了宫廷政变,丁先皇的长子南越王丁琏,为丁先皇建立帝业立下显赫战功,后来丁先皇三子丁项郎出生后,丁先皇特别钟爱他,竟立其为太子,丁琏对此相当不满,暗中杀害太子丁项郎,大臣杜释得知此事,认为皇室内部不和,谋划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