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景亳之命中的命有什么含义?商汤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大会地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01
转发:0
评论:0
景亳之命中的命有什么含义?商汤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大会地点?,“景亳之命”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商汤从旧都商丘北迁至景亳,又称北亳、

  “景亳之命”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商汤从旧都商丘北迁至景亳,又称北亳、蒙亳。商汤在此告命天下,征伐四方,最终灭夏。

  “景亳之命”的“命”有何含义

  《左传》为啥称夏启的诸侯大会为“享”,称周武的为“誓”,而称商汤的为“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夏启的“享”解决的是夏族内部的权利之争问题,而商汤的举措则是货真价实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周易》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成汤灭夏是有文献可考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场“革命”,我认为,“景亳之命”的“命”首先有这一层意思。

  有人会说,周武的“武王伐纣”不也是革命吗?是革命,但这已经不是首创了。所以善于用一字寓褒贬的《左传》,就独独只给商汤的诸侯大会用了个“命”字。

  其二、在数以千年计的中国古代史中,“王权天授”的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凡揭起革命大旗的,没有不把“受命于天”、“替天伐无道”作为口号的,商汤是有据可考的最重视宣示自己秉承“天命”的帝王。

  其三,从策略上看,夏启侧重于拿祭天享神来团结诸侯;周武侧重于跟诸侯的盟誓,孟津之所以又名“盟津”,就是“孟津之誓”的注脚;商汤则娴熟的运用了宣示“受命于天”这一策略,用向上天“请命”、“受命”,转而拿“天命”、“帝命”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宣示商汤所掀起的推翻夏桀之举的合法性就是“景亳之命”的主题。

  关于这一点古代典籍可以佐证的很多。“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诗·商颂·长发》);“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商颂·玄鸟》);“赫赫成唐(汤)……溥受天命,克伐夏祀。”(《叔夷钟》)“汤乃命汤于鏕宫,用受夏之大命……属诸侯于薄(亳),荐章天命。”(《墨子·非攻》)……这样的例证很多,用不着一一列举,由此再看《左传》这个“命”的使用,真的十分贴切。

  商汤为什么要把举行诸侯大会的地点选在“景亳”

  夏启召集诸侯祭天享神的地方是“钧台”,这也是很有用意的。我们由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现代考古知道,嵩山南面是夏族活动的老地盘,据《尚书》明确记载,夏禹的父亲鲧就曾经被封为“崇伯”,其封地就在这里。嵩山本名“崇”,又名为“崧”、“嵩”。从现在的嵩山南面的禹县、“禹王锁蛟”处等地名看,《尚书》所载应该可信。夏启之所以要在处于这一区域核心的“钧台”举行诸侯大会,意在宣示此举“师出有名”,是在执行夏族的意志,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那就是,“钧台”是具有精神崇拜偶像作用的地点。

  现在试图解读“钧台”的不少,但说得有道理的不多,大多只是说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的甚至据夏桀曾“囚商汤于钧台”的话而得出结论说:“钧台”是夏王朝的监狱。此说实在教人不知所措!比如历史上说那个皇帝或者后妃被(这应该也是“囚”的性质)到哪座皇宫里,这皇宫能算监狱吗?

  对于“钧台”,笔者有不同的认知,现在就跟大家分享。

  “钧台”应该是具有当时最高礼法意义、在诸侯心目中象征着天子威权的礼法建筑。

  我们知道,古代象征帝王权力的建筑主要有都城、宫殿。其实,在更早的时候,祭台也是这种象征。孟津有“会盟台”,据说就是周武孟津誓师的遗址;《左传》所说的晋文的“践台之盟”都说明了这一点。“钧台”应该是夏族在其“老区”的规模特大、规格弥高的祭台,是夏人奉为至尊通过祭天、祭祖、享神来宣示礼法——的圣地,“钧台之享”其实就是“斗法”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景亳之命”的“命”有何含义?
《左传》为啥称夏启的诸侯大会为“享”,称周武的为“誓”,而称商汤的为“命”?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夏启的“享”解决的是夏族内部的权利之争问题,而商汤的举措则是货真价实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周易》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成汤灭夏是有文献可考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场“革命”,我认为,“景亳之命”的“命”首先有这一层意思。有人会说,周武的“武王伐纣”不也是革命吗?是革命,但这已经不是首创了。所以善于用一字寓褒贬的《左传》,就独独只给商汤的诸侯大会用了个“命”字。其二、在数以千年计的中国古代史中,“王权天授”的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凡揭起革命大旗的,没有不把“受命于天”、“替天伐无道”作为口号的,商汤是有据可考的最重视宣示自己秉承“天命”的帝王。其三,从策略上看,夏启侧重于拿祭天享神来团结诸侯;周武侧重于跟诸侯的盟誓,孟津之所以又名“盟津”,就是“孟津之誓...
· 尚之信为什么会选择反清?如何评价尚之信?
尚之信,清初藩王,平南亲王尚可喜的长子,生于崇德元年,去世于康熙十九年。尚之信字德符,号白,祖居辽东。十九岁的时候,入宫随侍顺治帝左右。康熙十年,回广东与父亲佐理军事,得以封镇南王。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反清,三藩之乱爆发。初时尚之信不听从清廷调令镇压叛乱,在清廷和吴三桂之间持观望态度。康熙十五年,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囚禁,夺取平南亲王府大权,响应吴三桂叛乱。没有多久又上书自悔罪过,表示要将功折罪。于是调转矛头,承袭平南亲王爵位,镇压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九年,在经过靖南王、平南亲王先后投降倒戈,吴三桂去世之后,平西王一脉败局已定。这个时候康熙帝开始就尚之信在叛乱之时的表现问罪,他命人收集罪证,于八月十八日将尚之信逮捕,不久赐其死罪。平南亲王一脉,在三藩之乱中的位置比较特殊。因为他这一脉,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平南亲王尚可喜是坚定的清朝拥护者,在叛乱之初镇守广东,抵制反军。但是后来长子尚之信却...
· 为什么这个王朝的皇帝都是短命的
历史上的强盛朝代,有短命皇帝也有长寿的皇帝。但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朝代,尽管国势强盛,但是皇帝都短命,都没活过超过半个世纪的。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朝代就是北魏。338年,北方处于群雄逐鹿的混战时刻,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灭。十年后,386年,什翼犍的孙子拓跋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后魏。从386年立国,到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为止,北魏总共存在了148年。北魏先后消灭后燕、大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并力压南朝的刘宋政权,北破强悍的柔然部族,于439年统一整个北方。在南北朝对立的整个历史时代中,北朝几乎始终对南朝处于优势地位,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总体上看,控制的地域幅员是越来越小的。而与北魏并立的南朝,在北魏分裂之前,已经经历了刘宋、南齐、梁三个朝代,在南北朝时代,立国时间超过一百年的较为强大的政权,也仅有北魏一个而已。可以说,北...
· 亳
亳都据史书记载,帝喾和商汤的都城在亳,从汤到中丁,商朝一共六代十一王,在亳定都150年。但对亳都的具体位置,则有争议,历史上共计有6种说法,分别为西亳说、南亳说、北亳说、杜亳说、垣亳说及郑亳说。当代主要有西亳说和郑亳说两种说法,两派之间仍有争论。西亳说认为亳都位于偃师,而郑亳说则认为亳都位于郑州的商城遗址。
· 尚之信为什么会选择反清?囚禁自己的父亲,响应叛乱
尚之信,清初藩王,平南亲王尚可喜的长子,生于崇德元年,去世于康熙十九年。尚之信字德符,号白,祖居辽东。十九岁的时候,入宫随侍顺治帝左右。康熙十年,回广东与父亲佐理军事,得以封镇南王。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反清,三藩之乱爆发。初时尚之信不听从清廷调令叛乱,在清廷和吴三桂之间持观望态度。康熙十五年,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囚禁,夺取平南亲王府大权,响应吴三桂叛乱。没有多久又上书自悔罪过,表示要将功折罪。于是调转矛头,承袭平南亲王爵位,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九年,在经过靖南王、平南亲王先后投降倒戈,吴三桂去世之后,平西王一脉败局已定。这个时候康熙帝开始就尚之信在叛乱之时的表现问罪,他命人收集罪证,于八月十八日将尚之信逮捕,不久赐其死罪。平南亲王一脉,在三藩之乱中的位置比较特殊。因为他这一脉,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平南亲王尚可喜是坚定的清朝拥护者,在叛乱之初镇守广东,抵制反军。但是后来长子尚之信却又将尚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