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亳之命中的命有什么含义?商汤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大会地点?
“景亳之命”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商汤从旧都商丘北迁至景亳,又称北亳、蒙亳。商汤在此告命天下,征伐四方,最终灭夏。
“景亳之命”的“命”有何含义
《左传》为啥称夏启的诸侯大会为“享”,称周武的为“誓”,而称商汤的为“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夏启的“享”解决的是夏族内部的权利之争问题,而商汤的举措则是货真价实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周易》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成汤灭夏是有文献可考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场“革命”,我认为,“景亳之命”的“命”首先有这一层意思。
有人会说,周武的“武王伐纣”不也是革命吗?是革命,但这已经不是首创了。所以善于用一字寓褒贬的《左传》,就独独只给商汤的诸侯大会用了个“命”字。
其二、在数以千年计的中国古代史中,“王权天授”的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换句话说,凡揭起革命大旗的,没有不把“受命于天”、“替天伐无道”作为口号的,商汤是有据可考的最重视宣示自己秉承“天命”的帝王。
其三,从策略上看,夏启侧重于拿祭天享神来团结诸侯;周武侧重于跟诸侯的盟誓,孟津之所以又名“盟津”,就是“孟津之誓”的注脚;商汤则娴熟的运用了宣示“受命于天”这一策略,用向上天“请命”、“受命”,转而拿“天命”、“帝命”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宣示商汤所掀起的推翻夏桀之举的合法性就是“景亳之命”的主题。
关于这一点古代典籍可以佐证的很多。“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诗·商颂·长发》);“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商颂·玄鸟》);“赫赫成唐(汤)……溥受天命,克伐夏祀。”(《叔夷钟》)“汤乃命汤于鏕宫,用受夏之大命……属诸侯于薄(亳),荐章天命。”(《墨子·非攻》)……这样的例证很多,用不着一一列举,由此再看《左传》这个“命”的使用,真的十分贴切。
商汤为什么要把举行诸侯大会的地点选在“景亳”
夏启召集诸侯祭天享神的地方是“钧台”,这也是很有用意的。我们由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现代考古知道,嵩山南面是夏族活动的老地盘,据《尚书》明确记载,夏禹的父亲鲧就曾经被封为“崇伯”,其封地就在这里。嵩山本名“崇”,又名为“崧”、“嵩”。从现在的嵩山南面的禹县、“禹王锁蛟”处等地名看,《尚书》所载应该可信。夏启之所以要在处于这一区域核心的“钧台”举行诸侯大会,意在宣示此举“师出有名”,是在执行夏族的意志,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那就是,“钧台”是具有精神崇拜偶像作用的地点。
现在试图解读“钧台”的不少,但说得有道理的不多,大多只是说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的甚至据夏桀曾“囚商汤于钧台”的话而得出结论说:“钧台”是夏王朝的监狱。此说实在教人不知所措!比如历史上说那个皇帝或者后妃被(这应该也是“囚”的性质)到哪座皇宫里,这皇宫能算监狱吗?
对于“钧台”,笔者有不同的认知,现在就跟大家分享。
“钧台”应该是具有当时最高礼法意义、在诸侯心目中象征着天子威权的礼法建筑。
我们知道,古代象征帝王权力的建筑主要有都城、宫殿。其实,在更早的时候,祭台也是这种象征。孟津有“会盟台”,据说就是周武孟津誓师的遗址;《左传》所说的晋文的“践台之盟”都说明了这一点。“钧台”应该是夏族在其“老区”的规模特大、规格弥高的祭台,是夏人奉为至尊通过祭天、祭祖、享神来宣示礼法——的圣地,“钧台之享”其实就是“斗法”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