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丰与阳都之关系考证 汉朝琅邪人氏诸葛丰是否与诸葛亮有关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3
转发:0
评论:0
诸葛丰与阳都之关系考证汉朝琅邪人氏诸葛丰是否与诸葛亮有关系,《汉书·诸葛丰传》记载:“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汉书·诸葛丰传》记载:“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也。”《三国志·诸葛诞传》也记载:“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也。”《三国志·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诸葛丰与阳都是什么关系呢?本文试从他的生卒年限和籍贯考察入手,推导出他与阳都之间的关系。

诸葛丰与阳都之关系考证 汉朝琅邪人氏诸葛丰是否与诸葛亮有关系

  一、生卒年限

  《汉书·诸葛丰传》未涉及其生卒年。不过,从《诸葛丰传》涉及到的几个事件,可以推算出诸葛丰的大体生卒年限。

  《诸葛丰传》载:“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又载:“丰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上徙丰为城门校尉。”最后,因“上书告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上不直丰。”于是,元帝“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此前,诸葛丰在一次上书中也谈到自己“年岁衰暮,常恐卒填沟渠。”可见,诸葛丰出仕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他为官后不久便被免为庶人。

  诸葛丰出仕在贡禹任御史大夫之时。《汉书·贡禹传》中有贡禹任御史大夫的大体时间:

  贡禹,字少翁,琅邪人也。以明经洁行著闻,征为博士……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御史大夫陈万年的卒年,《汉书·百官公卿表》甘露三年(前51)一栏中记载:

  五月甲午,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七年卒。

  “七年卒”是指任御史大夫第七年即初元五年(前44)病卒。这与《百官公卿表》初元五年(前44)一栏中的记载相吻合:

  六月辛酉,长信少府贡禹为御史大夫,十二月丁未卒。

  以上两条资料可证,贡禹是初元五年(前44)六月任御史大夫,当年十二月病卒的,由此也可以确认:诸葛丰是初元五年(前44)下半年被贡禹纳为僚属的。

  诸葛丰被免官的时间,与他上书告光禄勋周堪及光禄大夫张猛有关。这事在《汉书·刘向传》中有记载:

  会城门校尉诸葛丰亦言堪、猛短,上因发怒免丰,语在其传。丰言堪、猛贞信不立,朕闵而不治,又惜其材能未有所效,其左迁堪为河东太守,猛槐里令。

  诸葛丰“免为庶人”在先,周堪“为河东太守”、张猛为“槐里令”在后。《汉书·百官公卿表》在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一栏中记载了周堪任职和贬职的时间:

  光禄大夫周堪为光禄勋,三年,贬为河东太守。

  此处“三年,贬为河东太守”,联系上句可知即“任职三年,贬为河东太守。”自初元三年(前46)后推三年为元帝永光元年(前43),此即为周堪贬为河东太守之年,亦是诸葛丰被免职之年。

  诸葛丰的生卒时间可以从任职期间的年龄推断出个大概来:

  先看诸葛丰在职时的年龄。诸葛丰在一次上书中谈到自己“年岁衰暮,常恐卒填沟渠。”免职时,元帝“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礼记》记载:男子“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九十曰‘耄’……大夫七十而致仕。” 西汉王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必遵礼而行事。诸葛丰虽被称为“耆老”,但还在职,也就是还未到致仕的年龄。综合分析可推知,诸葛丰在职时的年龄当在60岁至70岁之间。

  由此可推断诸葛丰的生卒时间。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诸葛丰被免职,倘若按当时他年龄65岁计算,其生年便可确定约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诸葛丰免官后“终于家”,如果以他享年75岁计,约寿终于元帝末年即公元前33年。至此,我们或可对他的生卒年作一个大致的界定:生于公元前108年前后,卒于公元前33年左右。

诸葛丰与阳都之关系考证 汉朝琅邪人氏诸葛丰是否与诸葛亮有关系

  二、籍贯

  《汉书》仅记载诸葛丰是琅邪郡人,没有记载具体为何县人。但从《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兄弟与诸葛丰的关系及其诸葛姓氏的来历看,可推断诸葛丰是复姓诸葛的第一人,即阳都人。但西汉时阳都隶属于城阳国而非琅邪郡,认定为阳都人又似乎是矛盾的。笔者认为,弄清“诸县”和“阳都县”各自出现的时间及归属,再结合诸葛丰的生卒年限来综合考虑,矛盾就可以解决了。

  首先,看诸县的设置历史。

  诸县的前身是“诸邑”,故址在今诸城市西南枳沟镇境内。“诸邑”何年成为“诸县”,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史籍和方志的有关记载可推知设置诸县是在西汉初年。

  乾隆年间《诸城县志》记载:“诸,鲁邑,汉即其地立诸县。”

  清末学者王先谦在《汉书》所载《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众利侯郝贤》下注“姑莫(注:莫通幕)”曰:“索引汉表在阳城姑莫。案:《霍去病传》作终利,‘众’‘终’古通用。阳城二字衍。国除,复封伊即靬。琅邪县。此众利县析姑幕置也。”在《众利侯伊即靬》“侯,辅宗嗣。始元五年薨亡后,为诸县。”下注曰:“此县析自姑幕后并入诸县,非改众利为诸也。武帝女诸邑公主,见本纪,在始元五年前,足为诸县非始元置之明证。” 王先谦补注的总体意思是:郝贤封众利县侯,“众利”在《霍去病传》中记作“终利”;众利县是从姑幕县析分出来而设置的;姑幕县在琅邪郡,索引汉表记载姑幕在阳城,“城阳”二字因抄刊古书而误增的字,因此众利县也在琅邪郡;众利县后并入诸县,不是众利县改名为诸县;诸县早在始元五年就已有了。

  今人施丁对郝贤众利侯注曰:“姑莫,即姑幕,琅邪之县。析姑幕而置众利。”对伊即靬众利侯注曰:“诸县,琅邪之县。众利析自姑幕,后并入诸县。”施丁的“注”肯定并引用了王先谦“补注”的结论。

  据王先谦和施丁所言,至迟汉武帝元狩四年(119)时诸县已经存在了。《汉书》记载,西汉琅邪郡辖五十一县,其中有诸县。同时还记载,新莽时诸县改名“诸并县”。由此可知,西汉初至新莽时期诸县一直存在,一直隶属于琅邪郡,直至高齐时才将诸县废省并入东武县。

  其次,看阳都县的设置历史。

  阳都县是秦朝设置的,西汉因之,归属于兖州刺史部城阳。这期间,城阳或为郡或为侯国,屡有变更。 关于城阳和阳都县的关系,《汉书》记载:

  城阳国,故齐。文帝二年(178)别为国。莽曰莒陵。属兗州。……县四: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后。有铁官。莽曰莒陵。阳都,东安,虑,莽曰著善。

  由此可知,从西汉初至新莽时期阳都县一直存在,并且一直隶属于城阳。也就是说,在西汉时期,诸县和阳都县一直并列存在着,但诸县隶属于琅邪郡,阳都隶属于城阳郡(国)。

诸葛丰与阳都之关系考证 汉朝琅邪人氏诸葛丰是否与诸葛亮有关系

  再看,方志的记载。

  魏晋以前史籍中从来没有诸葛丰为“诸县人”的记载。最早将诸葛丰记载为诸县人的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版《诸城县志》。该志《列传》序曰:“志与史同也亦异也。扬往迹以激将来同也。史编天下之大,志录一邑之下。采择若有所逸,数传而后,虽居同里闬之人,欲访其遗事而不可得,乌岂其有志哉?”显然,史书未明载之事,志书可以钩沉而记之;历史人物籍贯笼统者,志书亦可细化而记之;籍贯不清者,更可考证将其记入本籍。该志设有《列传》一目,记入列传的第一人是孔子的弟子公冶长,因为“《史记》云齐人,《家语》云鲁人。”“其墓在今县境”,便将公冶长记入诸城县籍。第二名便是诸葛丰,在其传略后陈述了记入诸城县籍的理由:“丰之后亮瑾至三国时大显。按:瑾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丰传但云琅邪人而已,姓诸葛,岂其始徙者欤?” 因为《汉书》仅说诸葛丰是琅邪人,未名县籍,《吴书》又说诸葛是因诸县葛氏到了阳都后才改为诸葛,该志便推测诸葛丰原为诸城县籍,后来迁到阳都才成为阳都人了。

  清雍正十二年(1734)以前,诸城隶属于青州府。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版《青州府志》“人物篇”还没有记载诸葛丰,清咸丰九年(1859)版《青州府志》才将诸葛丰记载为诸城籍人,传略后的按语基本全文引用了乾隆二十九年(1764)版《诸城县志》所载诸葛丰传后的按语。这也可以看出,咸丰九年(1859)版《青州府志》是采用了乾隆二十九年(1764)版《诸城县志》的“研究成果”的。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这样认为:诸葛丰祖籍琅邪诸县,在祖籍地诸县为琅邪“郡文学”,当时姓葛名丰;葛丰这一支迁居阳都后,以郡望加姓氏称之为诸葛;民间人仅是称呼而已,而葛丰是有“郡文学”身份的人,便正式以诸葛为姓,以诸葛丰之名行于世;诸葛丰在新籍阳都被贡禹纳为僚属而出仕,出仕后也以诸葛丰之名为官;诸葛丰虽已徙居城阳国阳都县又改单姓葛为复姓诸葛,因时间不长,仍以原郡望琅邪为籍。因此,诸葛丰自己既不自称为“阳都人”或“城阳人”,也不便自称为“诸县人”,只按原郡望自称为“琅邪人”,《汉书》也就记载为“琅邪人也”。至于诸葛丰何时迁往阳都,根据现有资料已难以确考了。

  三、诸葛丰与诸葛珪

  诸葛珪是志书明确记载的以阳都为籍贯的第一个诸葛氏,也是间接表述为诸葛丰裔孙的第一个诸葛氏。诸葛珪的生年史无记载,他的去世之年,据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载“珪死时……亮年八岁”推知,时在公元188年。若诸葛珪35岁生子诸葛亮,则可推知诸葛珪生于146年前后。诸葛丰到诸葛珪已历250年左右,若平均30年左右传一代,至少已传到了第八代。现世几大宗《诸葛氏宗谱》都遵诸葛丰为始祖,并言称诸葛珪是诸葛丰的五世孙,如浙江兰溪诸葛氏族谱薛笃弼《序言》:“司隶校尉丰公,刚特秉节,五传至珪,为泰山郡丞。”江苏丹阳诸葛氏族谱还具体记载了自诸葛丰至诸葛珪前后共五世的衍生关系:丰生衍、衍生宏、宏生俨、俨生逮、逮生珪。五世的名字和衍生关系,由于缺乏史书记载相佐证,难以确认或否定。但诸葛丰与诸葛珪两者生年相距250多年,若前后共有五世,那么只有一世到四世都是62岁多一点生儿子,才有第五世诸葛珪出生于公元146年左右这一结果,这显然是不合于正常规律的。由此可以认定,诸葛珪是诸葛丰的裔孙固然有史可证,但诸葛丰“五传至珪”是不确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汉官员诸葛丰和诸葛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诸葛丰,生卒年不详,西汉时期的官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先祖。诸葛丰自幼聪敏好学,少年时期,就因为才气被周围的人所熟知。图片来源于网络诸葛丰从小非常喜欢经术一类的东西,自己也非常的熟悉经学,所以就被郡内聘为文学先生,以特别刚直而闻名。汉朝大臣贡禹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就任命诸葛丰为他的属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后来,诸葛丰又被贡禹推举为侍御史,主管文学这一方面。汉元帝时期,由于诸葛丰的直言不讳,被提升为司隶校尉,这是一个负责监督京师和地方监察官,非常符合诸葛丰的性格特点,诸葛丰也做的非常的好,在监察期间没有回避任何人。汉元帝欣赏他的高尚节操,就升他为光禄大夫。诸葛丰在处理汉元帝的宠臣的时候,和汉元帝闹得不和,汉元帝收掉了他的符节,使得诸葛丰空有官位,没有实权。后来,诸葛丰对汉元帝产生了不满,由于他性格比较耿直,处事不是很圆滑。他在被汉元帝收走符节的时候,曾经赌气的对汉元帝说:“微臣才疏学浅...
·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经是妇孺皆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是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并非是第一人。因为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守住荆州,以庞统、法正作为主要谋士,辅佐自己西取巴蜀,后来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网络配图第二,在夺取汉中的战争中,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只是留在后方做点儿后勤工作而已,在此战役中,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的排名也在诸葛亮之前。第三,众所周知,刘备对二弟关羽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但是最终却导致了惨败的...
· 诸葛绪生平经历简介诸葛绪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诸葛绪,琅邪阳都人,西晋官吏,仕魏历泰山郡太守、雍州刺史。曾参与灭蜀之战,其间被钟会诬陷而收其军队。入晋为太常、卫尉等官。演义中情节基本同史,西晋官吏。仕魏历太山太守、雍州刺史。曾参与灭蜀之战,其间被钟会诬陷而收其军队。入晋为太常、卫尉等官。孙峻十万大军北伐,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御敌,兖州刺史邓艾不从节度,派泰山太守诸葛绪赴战,击退吴军。《三国志》邓艾传史称:“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诸葛绪子诸葛冲在晋朝为廷尉,孙女为晋武帝妃。孙诸葛诠兖州刺史,二十四友中人物。《三国志》钟会传注解:“按百官名:绪入晋为太常崇礼卫尉。子冲,廷尉。荀绰兖州记曰:冲子诠,字德林,玫字仁林,并知名显达。诠,兖州刺史。玫,侍中御史中丞。”诸葛诞是诸葛亮族弟,都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族弟就是隔堂兄弟,拥有...
· 历史真相: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很好?
导读:在三国演义中,把刘备描绘成一个仁德的君主。把诸葛亮描绘成一个誓死效忠君王的忠臣,而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但是这只是表现,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真有那么好吗?网络配图“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经是妇孺皆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更是后来君臣效仿的楷模,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据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并非是第一人,因为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守住荆州,以庞统、法正作为主要谋士,辅佐自己西取巴蜀,后来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第二、在夺取汉中的战争中,法正为谋士,诸葛亮却只是留在后方做点儿后勤工作而已,在此战...
· 解密诸葛亮与刘备的真实关系
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打天下。而刘备临终之时,又将孩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好生调教。刘备为何如此重视诸葛亮,并将政权交由他处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真的如此亲密吗?刘备三顾茅庐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鱼水关系吗?古今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很大的疑问,根据各种史料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史料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如此。第一,从三顾茅庐后到白帝城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非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亲密无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也并非是第一人。因为在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只是让诸葛亮守住荆州,以庞统、法正作为主要谋士,辅佐自己西取巴蜀,后来才调诸葛亮率兵入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