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校规写在联合国的墙上的白鹿洞书院发展史 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0
转发:0
评论:0
校规写在联合国的墙上的白鹿洞书院发展史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故事,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阅盟、北京北图文化发展中心、北

  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阅盟、北京北图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希望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大国真传”系列公益讲座走进白鹿洞书院,掌中九江记者跟随主讲人蔡厚淳教授,带您全方位解密天下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

  主讲人

  蔡厚淳,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文津讲坛》讲座嘉宾。

  1200年前,九江有一所举世闻名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它是南宋学子心中的“北大清华”,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都是这所学校的“客座教授”。

  1200年后,它所宣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被刻在了联合国的墙上!

  千百年来拜访这里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地方到底蕴含了怎样的吸引力?

  “多少个了不起”

  牛学校、牛老师、牛学规

  走过绿树成荫,来到刻有“白鹿洞书院”的门楼前,今天的探访由此开始。

  远观进士榜,近看明伦堂,蔡厚淳教授从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开始为我们揭开了这所千年书院的神秘面纱。

  “ 古代为了科举考试,诞生了很多书院。南宋时期是中国书院最鼎盛的时候,比较知名的就有4000多所,其中最有名的有四大书院,特别是白鹿洞书院。古人给它的点赞用了两句话,叫做‘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清代学者王昶,在编撰《天下书院总志》时,曾在序言里提到,白鹿洞书院“揽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 ”

  白鹿洞书院的渊流千载,得益于它悠远的历史,同时也少不了它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而提到白鹿洞书院,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大理学家朱熹。

  北宋末年战乱,白鹿洞书院这个地方曾全部毁掉,荒芜了将近百年,朱熹来了以后,曾四处打听这个地方,但是没找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才找到,所以他就决定要重新恢复,重新重建这里。

  南宋淳熙六年三月(1179年),朱熹以“秘书郎权知南康军州事”的身份抵达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就职,时年49岁。此时,白鹿洞书院已经废坏达120年之久,仅有地基石础还能依稀辨得出曾经的规模。或许是学人的天性使然?朱熹上任不久,便把目光深深地投向了它。

  他一面连续上书朝廷寻求支持,一面派人着手筹措兴复书院之事。但是,向朝廷呈报的计划、设想均石沉大海,并未得到当局的支持,相反却“朝野喧传以为怪事”。幸好,朱熹没有放弃,尽管身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名山事业”或许才是他深沉的终生梦想。

  学人的执著,使朱熹坚持进行白鹿洞书院的复建工作。修建院房,筹措院田,聚书延师,设课招生……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白鹿洞书院终于初步修复,他率领军县官吏、书院师生赴书院,祭祀先师先圣,举行开学典礼。这场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际会,也使得白鹿洞书院从此真正步入了辉煌。

  之后,朱熹在这里就干了一系列名垂千古、具有里程碑式的大事,这其中最为令后人称颂,也是影响至今的,就是由朱熹编纂的《朱子的白鹿洞教条》,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最完整、最正规的学校管理的校规。

  这个学规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学规,它不仅影响中国,它还影响世界,我就在这个地方接待过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各个国家地区的汉学考察团,他们中就有人说到,至今还有人把朱子学规做为他们校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跟随蔡厚淳教授走进白鹿洞书院的明伦堂,朱子白鹿洞教条豁然的立在课堂的中央。短短44字,朱熹把世界观、政治要求、教育目的与学习修养的途径融而为一。它出现之后,很快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元、明、清各朝书院学规的范本,并影响到各级各类官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办学的准则。

  朱熹之所以出成绩,有几个重要的理念:他认为一个求学的学子,最重要的首先要人品端正,其次是从历代圣贤教学中吸取精华。

  然而,朱熹给白鹿洞书院留下的,还不仅仅是付诸文字的《朱子的白鹿洞教条》,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在向我们展示一位中国教育家对世界千年的影响。

  朱熹当时修复的时候就考虑一个问题,我不可能长期待在这,我很快就会调走,我走了以后,这里的继任者,如果不重视教育,这里很快又会被毁掉,怎么办?一定要让它长治久安。所以朱熹干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把白鹿洞周边的三千多亩山林全部用朝廷的名义征收,叫做学山,另外把附近一千多亩农田征收,给它取了个名叫学田,千年过去,至今,这3000多亩学山还是书院的。

  朱熹用自己的智慧,为白鹿洞书院,为之后前赴后继的学子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节点,或人或物或事,宛如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熠熠闪亮。

  白鹿洞书院因朱熹,有幸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节点之一,同样因为有了白鹿洞书院,朱熹才将他的育人理念发挥极致,悠久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白鹿洞书院
历史唐代建院赵匡胤敕令国子监刻印《九经》予白鹿洞书院,殿定书院在古代的国家级地位白鹿洞在唐代时原为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当时养白鹿自娱,传说该鹿通晓人性,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为主人购买书、纸、笔、墨,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来他出任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过江州,赠李渤一诗中,即有“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之句。早年该处只是一处游览胜地,直至五代十国南唐,其时天下大乱,开始有人在此隐居读书,公元四年(940年),南唐朝廷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置田藏书,由金陵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主持学务,四方学子慕名而来,与京师国子监齐名。公元976年,南唐已亡,九江百姓遭受兵马之灾,庐山国学成为废墟。宋初,九江人在废墟上建起白鹿洞书院,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九经》等书赐予白鹿洞书院,书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学生有近百人,该时期已...
· 赣文化—江西画院—影响世界的江西白鹿洞书院
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于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间,曾在此建立“庐山国学”,这算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经扩充改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当时有士子数十百人,与岳麓、睢阳、石鼓等,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正如《白鹿洞志》所记:“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处也。贞元中,渤与涉隐庐山,蓄一白鹿甚驯,尝随之,人称白鹿先生。宝历中...
· 高攀龙与东林书院不得不说的故事
[导读]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宋许多学者讲学的地方。明朝期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复了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聚齐众人开始讲课,他们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国许多学者的热情响应。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宋许多学者讲学的地方。明朝期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复了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聚齐众人开始讲课,他们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国许多学者的热情响应。高攀龙高攀龙与东林书院的联系应该是从他归家教学之后开始算起。高攀龙在漆湖的湖畔建造了一座名叫“水楼”的居所,这个地方作为他读书静坐的场所,除了自己刻苦钻研之外,他还经常参加讲课,很快他便成为了一代儒学宗师。当时的高攀龙与顾宪成交往密切,两个人的友谊十分深厚。万历三十二年,在无锡知县的大力支持下,高攀龙和顾宪成等人开始重建东林书...
· 横山书院:辽南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书院”
前院正厅屋脊上的望兽编者按:中国传统古建筑、乡村风土人情、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流淌至今的集体记忆……众多细节与各种元素交织成了大连特有的乡土文化。本报《文化·地理》版今起开设《大连发现之乡土》专栏,呈现一个新鲜而丰厚的乡土大连。文/图关军据说人与人相遇是需要一点缘分的,人与建筑也是如此。我对横山书院已经向往了很多年,连行车路线都规划了好几次。但一直到去年春节,才最终得以成行。没想到的是,我从此跟横山书院结下了缘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去了四五次之多。作为辽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遗址,横山书院的历史、建筑与文化内涵极为厚重。守望复州古城170年横山书院位于复州城西大街路北,坐北朝南,占地2400多平方米,计有门房5间,大厅5间,东西厢房各7间,后厅11间,后院东西厢房各6间。书院原是复州正红旗防守尉顾尔马浑将军的府邸,据说在府邸建好后,这位将军还没来得及入住,便升职调往...
· 东林书院简介,东林书院是从哪个朝代创办的?
东林书院简介,东林书院是从哪个朝代创办的?说到东林书院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话说这个学院在江苏省可谓人人都知道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东林书院为何这么厉害呢?这个东林书院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看看东林书院的历史,感兴趣的老哥别错过了呀!东林书院简介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东林书院故事万历年间的东林书院,开创了崭新的讲学风气,引起了朝野的普遍关注。不平凡的成长顾宪成,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