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荀况,荀况的生平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4
转发:0
评论:0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荀况,荀况的生平简介,荀况,中国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孙卿,赵国人。曾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至楚

  荀况,中国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孙卿,赵国人。曾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至楚国任兰陵令。有《荀子》一书传世。

  中国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孙卿,赵国人。曾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至楚国任兰陵令。有《荀子》一书传世。

  荀况处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一国家即将形成的时代。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他以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为中心,批判地吸取了先秦各家的思想成果,创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汉以后的封建社会有较大影响。

  欲求论主要论点是:①指出“欲多而物寡”的矛盾(《荀子·富国》),认为只有“明分”,即建立封建的等级关系和分工、分配关系才能解决这个矛盾。②把欲和求区分开来,认为欲是由生理本能所决定的生理欲望,一切人都有,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满足,求是由思维活动所决定的实际物质需求,凡是符合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求是有可能也必须满足的。③提出导欲的观点,主张以封建礼义来引导和制约欲求,使人们的物质需求符合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等级地位。④认为“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礼论》),即欲望本身和满足欲望的手段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推进的。由此出发,他提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大略》),将义和利统一起来。

  分工论荀况比先秦其他思想家更为重视分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他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人的能力的专一性的矛盾,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他认为分工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会使人的能力和品质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使得职业有世袭化的倾向。他特别重视封建统治者和庶民之间的分工分职关系,提出“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富国》)。认为封建统治者是凭借道德役使庶民,无需劳动,而庶民的生产和生活,都要依赖于封建统治者的组织领导。他还把以封建剥削关系为核心的士农工商的分工分职关系,称为“礼法之大分”(《王霸》)。对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职能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重农抑工商思想荀况认为农业才是财富生产的本源:“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而“工商众则国贫”(《富国》)。因此,要富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即“强本”(《天论》),并同时抑制工商业的过度发展。对于发展农业,他主张国家必须使庶民通过劳动能取得维持温饱生活的收入,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即“计利而畜民”。同时他还提出了发展大农业的观点,即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林牧渔各种生产,丰富各种产品。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荀况对发展生产抱乐观主义的态度。他说:“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麻葛、茧丝、鸟兽之羽毛齿草也固有余,足以衣人矣。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富国》),这种乐观主义是战国时期生产力蓬勃发展在进步思想家头脑中的反映。

  分配和消费思想荀况主张财富的分配要有贫富不同的级等差别:“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王制》)。因为在社会产品不能满足社会欲求的情况下,人们只有按照社会的等级地位来分配产品,才能避免争乱,这就从理论上肯定了贫富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他的消费观点是“节用以礼”(《富国》),节用是为了备荒、裕民和富国。节用要以礼为标准是为了体现“贫富贵贱”的等级差别。他一方面要求贫贱者在生活上要尽量节俭,但也认为要保证他们的基本衣食需要;另一方面他主张富贵者应有豪华的生活,但认为豪华也必须有限度。

  富国论荀况兼取法家的富国思想和儒家的富民思想,主张在富民的基础上达到富国的目的,实现“上下俱富”。他认为必须先有农业发展,然后才能充实国家的收入和储备,其根本方针是“开其源”,“节其流”。源是农业生产,流是国家财政。荀况强调了国家采取富民的财政政策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裕民以政”(《富国》),主张国家采取轻税政策,使庶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庶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荀况的开源节流的财政原则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财政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荀况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生平《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著作《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
· 荀况(荀子)
荀况(公元前313――238年)尊称荀子,赵国人,故里在今山西安泽一带。他荀况批判地继承了儒家的“礼治”思想,是战国末叶儒学派中具有和孟子同等地位的一位大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他著书立说的《荀子》共三十二篇,流传至今。游学齐国荀子五十岁的时候,曾去齐国游学。齐宣王在都城(今山东临淄)稷门(西门)之下设立了一个稷下学宫,招天下著名学士来齐国,居稷下,著书议论,食大夫禄,号称列大夫。齐泯王时,稷下学士更盛,多至数万人,使这里成为当时文化学术的中心。荀子游学至此,适值齐泯王晚年,齐国行将灭亡,列大夫纷纷离齐散去。当时,荀子已经看到大统一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提出了统一天下的主张。他曾向齐国的宰相建议改革齐国的政治,说:立国不能单凭权势。以前的暴君如夏桀、殷纣,都有权势,只是因为不能取得民心和士心,所以不久就灭亡;商汤王、周武王能得民心士心,虽然国土不过数百里,兵士...
· 荀况行年新考
摘要: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而不是“年十五”,时间是在齐王末年;荀子曾三次来到齐国;荀子来齐国前曾游于燕;荀子游秦当在公元前265年前,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前262年。关键词:荀况;行年;稷下荀况是战国末年儒学大师,对他的生平活动前人多有考订,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与此相关,在荀子是否曾游于燕,来齐国的次数等一系列问题上也产生不同看法。近些年郭店楚简的出土,引起学者对荀子与思孟及稷下学宫关系的浓厚兴趣,为澄清分歧,有必要对荀子的行年重新进行考辨。(一)荀子始游于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荀子首次来齐国时的时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争论起因于文献中的两处不同记载。《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于处,时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
· 荀况行年新考
摘要: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而不是“年十五”,时间是在齐王末年;荀子曾三次来到齐国;荀子来齐国前曾游于燕;荀子游秦当在公元前265年前,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前262年。关键词:荀况;行年;稷下荀况是战国末年儒学大师,对他的生平活动前人多有考订,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荀况首次游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与此相关,在荀子是否曾游于燕,来齐国的次数等一系列问题上也产生不同看法。近些年郭店楚简的出土,引起学者对荀子与思孟及稷下学宫关系的浓厚兴趣,为澄清分歧,有必要对荀子的行年重新进行考辨。(一)荀子始游于齐是在“年五十”还是“年十五”荀子首次来齐国时的时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争论起因于文献中的两处不同记载。《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于处,时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
· 百家争鸣中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况
作者:毕宝魁《韩愈》在《原道》一文中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儒家道统传承的脉络,故有极高的价值。仔细思考,韩愈的这一提法是其深思熟虑的结果。孟子死后,便是荀子和扬雄。而荀子更重要,因为他离孟子更近。在《读荀》一文中,又说:“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庛。”都指出荀子在儒家道统传承中的地位。的确,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入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比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