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哈密之争:为满清入关埋下伏笔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2
转发:0
评论:0
哈密之争:为满清入关埋下伏笔,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地名让人格外的陌生,却在历史中格外的扎眼---哈密,

  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地名让人格外的陌生,却在历史中格外的扎眼---哈密,我们今天提起哈密,总想起香甜可口的哈密瓜,然而在明代,哈密却印证着一段交织着辉煌与苦涩的历史。

  哈密汉代属伊吾,汉朝时代一度是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明朝洪武间,朱元璋册封蒙古降王纳失里镇守哈密,设立哈密卫,这是明朝对西域地区行使主权的标志。哈密的兴衰也同样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在明朝强盛时代,哈密是是明朝西部边陲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更是明朝抵抗蒙古部落骚扰入侵的桥头堡,哈密曾经与明王朝“万国来朝”的盛景紧密相连,它是西域属国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使节进京朝见中国皇帝的中转站,也是西方商人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之路,它曾经一度商旅云集,经济富庶,哈密的存在见证了丝绸之路最后的繁荣与辉煌,它曾经如此的重要,却也如此轻易的被明王朝遗忘。

  明朝中期以后,在蒙古瓦刺部的骚扰下,哈密曾一度落入瓦刺之手,后来,随着瓦刺的衰落和明朝的反击,哈密重新回到明政府的控制下,之后,哈密便经历了它命运中三失三得的坎坷起伏。

  明宪宗成化时代,哈密西北的吐鲁番强大起来,于成化八年占领哈密,驱逐驻守此地的蒙古王公罕慎,在向明王朝求救无果的情况下,罕慎集合忠实于明朝的蒙古部落势力,历经十年辛苦战斗终于收复哈密。然而一年后,吐鲁番人以诡计诱杀罕慎,再次占领哈密,此时明王朝在位的弘治皇帝发诏书申斥吐鲁番,最终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迫使吐鲁番交还哈密。四年后,吐鲁番再次兴兵攻占哈密,可幸明朝当时主持军务的兵部尚书马文升是谋国老臣,力主收复哈密,明朝终于派兵了,甘肃巡抚许进率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驱逐了吐鲁番军队,再次收复哈密。对哈密依然不死心的吐鲁番依旧不时进击哈密,哈密地区战火频仍。直到名将王越出任三边总制后,数次以重兵击败吐鲁番军队,哈密终于趋于安定了。这个安定一直持续了15年,正德八年,吐鲁番策反了新任哈密指挥使拜牙,使其携哈密重镇投降吐鲁番,而此时的明王朝,正是那位荒于嬉戏的正德皇帝在位,自然是无暇西顾。虽然此后明朝不断派员以图收复哈密,却始终没有成功。嘉靖年间,在大礼议之争中,哈密之失更成为朝臣们进行政治攻击的工具,明朝掀起“封疆”之狱,处置了四十多名边境将领大臣,而哈密重镇,却再也没有收回来。

  哈密卫的丢失,在嘉靖以后的君臣眼中算不得什么大事情:小小的边陲,几千人口,丢就丢了吧。事实上,哈密的丢失对明王朝的边境防卫影响甚大,从军事角度讲,明朝失去了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原本处于二线防御的嘉峪关,此后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边境的军事压力陡然增大。明朝甚至也失去了战马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了明朝骑兵力量的发展。而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看,哈密的丢失割裂了明王朝与西域地区甚至西方国家之间唯一的通道,也失去了对于西域地区直接控制的能力,繁荣一时的丝绸之路至此彻底中断,作为交通要道的甘肃也渐渐陷入贫困中。让人更加痛惜的是,以明王朝当时的实力,如果真的下决心收复哈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明王朝对于哈密的历次军事行动也都取得了成功,甚至消灭一直侵略哈密的吐鲁番也完全可以做到。但明朝政府对哈密问题的漠视与犹豫不决最终断送了一切,对比吐鲁番,一面是明朝的摇摆不定,一面是吐鲁番数次以倾国兵力东进,不惜一切代价对哈密的争夺,明朝不丢哈密才怪。

  这就涉及到一个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明朝国土防御的短视问题。明朝之所以最后亡于异族入侵,表面看是天灾人祸,而祸根早在哈密争夺战时代就落下了,明朝中期以后,武将集团身份日益下跌,主持军事大计的多为文官,而这些人中虽有英杰,但大多数人却是毫不知边情却纸上谈兵的腐儒,终于使明朝边防走上了宋朝消极防御的老路,明朝从中期后广修长城,抛弃主动进取的战略主动权,放弃原本在蒙古和西域占领的军事要塞,把国土的安全置于一道长墙之内,却殊不知消极防御永远是守不住的。明朝中期以后,从开平卫内迁问题,到奴尔干都司的废弛问题,再到哈密卫的丢弃与河套的沦陷,明朝君臣一再上演着崽卖爷田不心疼的闹剧,最终吞下了满清入关的苦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哈密之争
背景哈密是以前汉朝西域、唐朝伊州之地。汉武帝曾经设置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即明清的甘、凉、肃。又在玉门关设置通往西域,并设置都护及戊巳校尉,以阻断匈奴单于的右方,即后来的哈密。西晋时为凉州牧张寔占领。三国时期魏国又打通西域。隋朝隋炀帝因裴矩进《图记》,抵达玉门关,设置伊吾镇、且末镇。唐朝时期,哈密隶属陇右道,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此地地表无水源,常年寒冷,多有积雪,雪融了方为水源。元朝时,封兀纳失里为威武王,占领此地。明朝初期,朱元璋平定陕西、甘肃后,在嘉峪关以西不设置行政官署。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都督濮英屯兵西凉,奉命进兵哈密。占据此地的元裔兀纳失里遣使请降。洪武十四年(1381年),哈密使臣回回阿老丁向明朝贡马,诏赐文绮,遣往畏兀儿地方宣谕。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哈密王兀纳失里遣长史阿思兰沙、马黑木沙贡马。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兀纳失里阻断交通,抢夺贡物,追...
· 孙恩起义: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孙恩简介,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家族信奉的是五斗米道,所以孙恩也信奉五斗米道。他的家族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去的,所以整个家族并不是出于上层的大家族,相反他们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孙恩动画剧照孙恩开始和叔父孙泰一起,后来孙泰因为要起兵推翻东晋政权,所以被当时的政权失败,孙恩继承了叔父的一切,在公元399年开始起兵反晋,这个时候孙恩为了逃避朝廷的统计已经逃到了岛上,也就是现在的舟山群岛。孙恩开始只有百余人聚集,这些人多数是他的信徒,后来他开始反抗东晋以后登陆作战,在这里他聚集到了上千人,并使用这些人在三吴地区作战,在这里攻下了会稽,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几万人。从孙恩简介继续了解到,随着孙恩起义影响越来越大,三吴地区的八个郡都起兵反抗,形成了以孙恩为领袖的起义力量,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人,是当时的东晋政府大为惊慌,于是迅速调兵遣将到这里来平息叛乱。孙恩...
· 满清入关之谜:满清入关之前与李自成之间已有勾结
多尔衮等立即在正月二十七日给李自成通了一封信:“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与诸公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望速驰书使,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1)清人入主中国,据多尔衮自称‘除灭流贼,为明帝报仇’。于是乎康熙遗诏中更堂堂言之,有‘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之语。而乾隆为世祖世录作序,即据此大旨,更恣意发挥,以申论所谓‘我朝实大有造于中国’,而世人受其欺者,迨已三百年。即内阁档案出,于烂字纸中查得顺治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关于多尔衮勾结李自成并取中原一书稿,并夹书人迟起龙回书稿,始知清人原与流贼为一事,其所以荼毒中原者,揆之闯献辈,实相等夷。由此书稿,则清实录所云‘得天下之正’云者,可以断断乎证明其为妄说矣。(2)多尔衮与李自成山海关之战,据明史流贼传,乃四月二十
· 朱瞻基做了什么事情为明朝埋下了灭亡的伏笔?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但他做的这件事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少年朱瞻基很烦恼,由于他对经子史集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反而更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导致他的老师戴纶经常把他不认真学习的情况都记了下来,报告给了他的祖父朱棣和他的父亲朱高炽。还好他祖父年轻时对这些书也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祖孙俩的兴趣都很相似。所以朱棣并不在意,书吗读得差不多就行了。重要的还是悟性,书读得好也不一定当得了好皇帝呀。但是被打小报告这件事,还是在少年朱瞻基的心里埋下了怨怼的种子。洪熙元年,朱瞻基二十七岁了,他刚刚登基不久,准备策划一场游猎。这本来在尚武的时代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戴纶却非要阻止他,还说他是不务正业、是贪玩。这让朱瞻基很生气,不过却没有杀戴纶而是把他贬到安南,毕竟是自己的老师,不能轻易杀。不过自认自己是魏征的戴纶却一直在作死,朱瞻基把他重新调回北京的...
· 壬午兵变对朝鲜有什么影响?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吗
1882年壬午兵变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爱国运动。壬午兵变以士兵和市民阶层为主体,规模浩大,来势猛烈,1天之内迅速推翻了封建统治集团。但由于起义队伍自身的阶级属性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因而起义缺乏组织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从根本上导致其失败;起义士兵并未将革命进行到底,而是拥戴了另一个封建统治者执政,幻想由此获得解放;而且兵变盲目排外,拒绝改革,并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再加上反动势力和外国军队的强大,壬午兵变只持续了1个月便在清军的下以失败而告终。它推翻闵妃集团、驱逐外国势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使其加重。但它仍然充分显示了朝鲜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并种下后来甲午农民战争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的远因。壬午兵变还从客观上促进了朝鲜的近代化,初步唤起了朝鲜民族的觉醒。壬午兵变是朝鲜政局的一次大洗牌,朝鲜虽仍由闵妃集团掌控,但势力已经重组,保守势力由于壬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