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同兵变一共发生了几次?经过是怎么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23
转发:0
评论:0
大同兵变一共发生了几次?经过是怎么样的,军事明朝建立后,北元政权一直存在。明初诸帝虽然多次北伐,但因蒙古实行行国体制

  军事明朝建立后,北元政权一直存在。明初诸帝虽然多次北伐,但因蒙古实行行国体制,出征成效不大。而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微,在对待蒙古的策略上,不得不由明初的征伐变为消极守御。并不断在北部修筑边墙、墩堡,设置镇所。大同便是其中之一。大同北面,四望平衍,寇至无可御。《明史・张文锦传》曰:“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以葛谷、白阳诸堡为外蔽也。今城外即战场,何以示重?”所以便有了修堡徙卒之举,即“议于城北九十里外,增设五堡,日水口、宣宁、只河、柳沟、桦沟。”而在修堡的过程中,“参将贾鉴督役严,卒已怨。”

  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重生敬死,边卒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在明朝国力衰微,蒙古骑兵强大的时候,与蒙古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明史》中,记载蒙古某部入犯,明某将殉国,某地遭蒙古大掠的字眼随处可见。边卒身处边疆,熟知边情,所以,当张文锦“欲徙镇卒二千五百家戍之”的时候,“众惮行,请募新丁”。

  社会从史料记载来看,明代的社会风气显得有些浮躁。《明史・杨廷和传》记载:嘉靖登基之初,杨廷和在与毛澄论及兴献王主祀称号时,一句“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随口而出,全不在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礼仪。而众朝臣在听到张璁、桂萼已到京时,“众汹汹,欲扑杀之。萼惧,不敢出。璁阅数日始朝。”身为大臣,本该行有规、言有度,但此时却集众打人,与市井无赖无二。大臣言行尚且如此,一般百姓可想而知。所以,在整个社会已经变得浮躁的情况下,一旦有风吹草动,利益受损之人必然会结成一体,乘时而动。蒙古的多次南下对明朝边卒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惧战怕死的阴影。出于对自身安危的关注,其行为中的过激倾向自不待言。

  经济明代实行屯田制,但出于对土地财富的渴求,作为屯田制基础的耕地一开始就被近侍、外戚、朝臣等以各种名义侵占。《明史・柴车传》记载:宣德六年(公元年1432年),山西巡按御史张勖言,“大同屯田多为豪右占据”。到正德时期,屯田制已被破坏殆尽。张文锦在任时就曾“劾奏阳和天成分守太监李睿,报纳官草,累军采运,侵占庄田,役军耕种,结逆党黄福添等为腹心,”请求“正其罪,别选老成安静者代之。”随着经济状况的下降,兵士的不满情绪也随之生长。在生存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官吏驱使假以辞色,自然更容易引起纠纷。

  终明一世,其对蒙古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在封贡、战争两者之间犹豫不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明朝在此时处于守势,攻城不可实现,而且因蒙古实行行国体制,也无城可攻。但陈兵边塞,耗费巨大。《明臣奏议・豫防边患疏》载:“宣大二镇共有官军一十四万,延宁二镇又设有官军七万,岁费粮储数百万计。”在屯田制日趋没落的形势下,政府支出增加。同时,因很多民田被占,政府收入减少,所以支出比例变大,财政危机加剧。这一多、一少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边防思想和措施又没有改变,矛盾便一直加剧。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明朝中央因循守旧、控驭无方。2、法纪废弛,执法不严。《明臣奏议・豫防边患疏》载:“各镇守臣因循怠忽,不肯豫先料度边情。”身为边臣,不能专职其责、经营边事,其目无法纪可见一斑。而若非法纪废弛,边臣御下无方,士卒不可能会聚众哗变,轻率地杀戮上司。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大同军卒因“粮饷欠缺”而“欲为乱”。而在事件发生后,只“戮其首祸者五人,以徇次调极边哨守,余悉谕令安堵镇巡等官节制,欠严姑宥之”,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饷欠缺的问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熟读《诗》《书》的朝臣无法采取措施保证粮草,或许有诸多因素制约,但终归没有尽到职责。从上述可见,无论京官还是边臣,都没有真正的恪尽职守。长此以往,变乱必然会发生。

  朝廷以蔡天佑为大同巡抚,桂勇为总兵官,前往安抚。十一月,又遣军。郭鉴、柳忠等相继被俘杀。鉴父郭疤子又串众起事报复,生擒总兵官桂勇,持至次年二月失败。十二年,大同镇卒不堪军官虐待,再次举事,杀总兵官李瑾,并固守城门,屡挫官军。后遭分化瓦解,首领黄镇被害,指挥马升、杨麟投降,兵变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继业者之战共发生了几次?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第一次继业者之战(前322年-前320年)未几,继业者之间出现冲突。佩尔狄卡斯与亚历山大的姊妹克利奥帕特拉结婚导致安提帕特、克拉特鲁斯、安提柯和托勒密联手叛变。战事正式爆发是因为托勒密骗去亚历山大的遗体,并将之运回埃及而触发的。虽然欧迈尼斯平定了小亚细亚的叛乱而克拉特鲁斯在战役中被杀,但却于事无补,皆因佩尔狄卡斯在进攻埃及时被自己的手下培松、塞琉古及安提贞尼斯(Aντιγενη?)变节杀害。托勒密与变节者达成协议,让培松和阿里达乌斯(Aρριδαιo?或Aριδαιo?,继业者之一,与国王同名)代替自己成为摄政王,但不久又与安提帕特在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重新安排。安提帕特当上摄政王,并带同两位皇帝迁都马其顿。安提柯除了占据原来的弗里吉亚、吕基亚及潘菲利亚,再添上利考尼亚(Lycaonia)。托勒密保留了埃及,利西马科斯保留了色雷斯,而帕迪卡的三名变节者──塞琉古、培松及安提贞尼斯——分别...
· 米特拉达梯战争一共发生了几次?战果分别是怎样的
第一次战争(前89~前84年)米特拉达梯六世经长期准备后,乘罗马陷入同盟者战争无暇东顾之机,进军罗马的亚细亚省。本都的兵力强于罗马在东方的驻军,计有步兵25万人、骑兵5万人、各类舰船400艘。罗马驻军及其附属国军队仅有步兵17万人、骑兵1.8万人,且驻防分散。战争初期,本都军兵分三路,击败罗马在小亚细亚的军队,继而挥师进入欧洲,占领马其顿和希腊广大地区,所到之处受到深受罗马压榨的各族人民的欢迎。至前87年,罗马在东方的属地丧失殆尽。罗马元老院任命L.C.苏拉为统帅,率军东征。前86年,罗马军队先后在雅典、喀罗尼亚等地获胜。本都军被迫撤出希腊。与此同时,小亚细亚各地由于战争负担过重,亲罗马派乘机活动,纷纷倒向罗马,本都陷于孤立。前85年,米特拉达梯六世与苏拉缔结和约,放弃所占领土,交出舰队并付巨额赔款。第二次战争(前83~前81年)留守亚洲的苏拉副将L.穆列纳借口米特拉达梯六世不履行和约挑起...
· 大同兵变
参见吴桥兵变
· 大同兵变:深刻影响国运的不起眼兵变
正德三年三月,明武宗正德皇帝因南巡落水,染疾而驾崩。他逝后无子嗣,原本只是藩王的兴王朱厚熜,被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迎立为皇帝,并定年号为嘉靖,世称嘉靖皇帝,即明世宗。(嘉靖皇帝画像)年仅十五岁的嘉靖帝,治国理政的经验很是匮乏,但在首辅杨廷和的辅助下,君臣齐心,针对正德朝的弊政进行了改革。例如废弃正德帝用以嬉戏玩乐兼处理政务的豹房,同时广开言路、清理庄田。一时间,大明王朝有了新气象,甚至被后世冠以“嘉靖新政”的美名。嘉靖元年元月,嘉靖帝终于可以使用自己的年号了。新年之始,嘉靖帝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和朝贡使臣的拜贺,嘉靖朝开局十分顺利和气,嘉靖帝也很是高兴。不过好运不长,接受新年拜贺不久,朝廷便接到来自西北地区的加急奏报:甘肃的守边士兵叛变了!甘肃兵变牵系复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只是内地士兵的叛变,朝廷不会如此惊慌。但甘肃士兵兵变,情况却大为不同,嘉靖帝赶紧督办官员立刻处理。为什么朝廷会如此着...
· 大同盟战争的起因与经过分别是怎么样的
欧洲历史上长达九年的大同盟战争曾经震惊世界,因为这场战争参与的国家多,经历的时间久,那么大同盟战争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呢?大同盟战争图片17世纪后期,法国在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中获得胜利,其部队的武装力量与军事力量不断扩张,陆军实力更是一跃成为欧洲第一,海军几乎是英国与荷兰的总和。这样的军事实力让路易十四信心倍增,于是决定乘胜追击,征伐各国,一举称霸欧洲。路易十四认为,征伐各国要胜在时间短,打得各国都措手不及。所以,法国决定主动挑起战争。此时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土耳其开战,各国分别投奔奥地利军队,帝国有复兴之势。路易十四不想让帝国复兴,于是路易十四趁帝国军队在打仗,决定在德意志扩张其影响力,进攻神圣罗马帝国。面对法国扩张的野心,欧洲各大强国由利奥波德一世带领,形成了以神圣罗马帝国为核心的奥格斯堡同盟。欧洲各国的联盟将路易十四战前准备的计划全部打破,失去了战争主动性优势。但是法国侵略的意图不变,虽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